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食性与生长繁殖特性鲤鱼为杂食性底层鱼类,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吃食轮虫和小型枝角类,3厘米以上主食枝角类、桡角类、摇纹幼虫和其他昆虫幼虫,体长20厘米以上就以摇纹虫和纤毛类为主要食物,1龄以上则以底栖物,如昆虫螺蚬以及水生维束植物碎片为食。因  相似文献   
72.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控藻网围中鲢鳙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外A区和网围内B、D、C3区(鲢鳙比分别为1∶4、1∶2、1∶1.5)枝角类的群落结构和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并结合二者探讨了控藻网围枝角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经鉴定,网围内外共采集到枝角类32种,隶属于7科14属.研究表明,网围内外枝角类种类组成相似,A区枝角类的年均生物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均高于网围内各区,且与B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优势种主要为长额象鼻溞、角突网纹溞和裸腹溞属未定种.8月A区裸腹溞属未定种的生物密度显著高于B、D区,而网围内3区波动幅度不大,结果表明,体积较大的裸腹溞属未定种比其他两个小型种类更易受到鱼类捕食影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和透明度是影响枝角类丰度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73.
0前言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是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每年的4、5月份是品尝该鱼的最佳时段,又恰是其自然繁殖的盛期,因而,在此时捕捞对河川沙塘鳢资源量的维持和增加是极大的威胁。目前,仅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进行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国内对于沙塘鳢  相似文献   
74.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来源广、繁殖迅速、适应性强、易于培养、营养丰富、大小适宜、游泳速度慢、在水体中分布均匀、不污染水质等优点.是绝大部分鱼类的鱼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阶段中最适口的优质饵料.在生产实践中,提高鱼苗培育水体中轮虫的含量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一、试验方法1.池塘清理及池塘条件鱼苗培育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清塘,清塘后人工机械搅动底泥,施有机粪肥(发酵腐熟鸡粪),分期注入水.  相似文献   
75.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该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新且有隐蔽场所水底的暗处,在湖泊、河流等天然的水域环境内,喜欢有水草、岩礁、沙石等的地带。目前对成熟亲鱼应用人工繁殖技术,能获得批量受精卵,但因孵化出鱼苗游动能力差,摄食能力弱,培育至3厘米以上的苗种规格成活率低,难以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生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澎溪河枝角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特点以及三峡水库蓄水对库湾回水末端区域枝角类的影响,为防治三峡水库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提供基础资料,于2013年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12月(冬季)对澎溪河库湾6个断面(河口、双江、黄石、高阳、养鹿和渠口)的枝角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次采样共采集到枝角类7属、7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为全年优势种,优势度值分别为0.330、0.128、0.034;受上游2个断面(养鹿和渠口)3月份枝角类的影响,澎溪河库湾春、夏、秋、冬枝角类密度(65.9、17.4、4.0、0.6个/L)呈递减趋势,生物量(20.6436、0.6772、0.1072、0.1469 mg/L)基本呈递减趋势;从下游至上游,澎溪河库湾河口、双江、黄石、高阳、养鹿、渠口采样断面枝角类密度(0.5、1.4、11.4、18.8、50.3、49.6个/L)和生物量(0.0348、0.0528、0.6230、1.1538、15.1529、15.3450 mg/L)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7.
2012年对深圳铁岗水库和石岩水库的枝角类进行了调查,探讨级联水库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演替特征及调控机制。铁岗位于级联水库群的上游,石岩水库则位于其下游,鱼类捕食压力相近。石岩水库营养盐水平明显高于铁岗水库,并且在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但枝角类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以象鼻溞(Bosmina)、裸腹溞(Moina)和秀体溞(Diaphanosoma)等小型枝角类为优势种类。2座水库枝角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捕食压力相对较低的丰水早期(4月)。在群落结构上,2座水库枝角类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模式,上游的铁岗水库全年以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为优势种;下游石岩水库在枯水期以长额象鼻溞为优势种,丰水期则以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为优势种。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导致2座水库枝角类群落结构呈现不同季节变化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枝角类俗称水蚤或,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鱼类营养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钙质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而且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口性好、游动缓慢、易被稚幼鱼捕食的优点,是从稚鱼开始至体长3~5cm左右的鱼种的理想活饵料。近年来随着鱼类人工育苗研  相似文献   
79.
枝角类动物通称水蚤,广泛分布在各淡水水域中,是浮游动物主要成员之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枝角类作为稚幼鱼和虾、蟹幼体重要的中后期动物性饵料,它是否稳定充足,是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现将其室内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0.
2008年8月对尤溪街面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8科13属16种,其中枝角类5科7属8种,桡足类3科6属8种。枝角类优势种为突额湖仙达蟤和长肢秀体蟤,桡足类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43.58ind/L,平均生物量为477.43μg/L。浮游甲壳动物种数由蓄水前的8种增加到16种,广布中剑水蚤和透明温剑水蚤在蓄水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