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篇
农学   62篇
  98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暖季型草坪草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与结缕草(Z.japonica)为材料, 测定了高温胁迫下两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片主要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 40 ℃高温处理下, 两种结缕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ABA、GA3、IAA、MDA含量均显著增加, SOD、POD与CAT酶活性都显著增强; 两种结缕草叶片的Chla、Chlb、Car含量以及Chla/Chlb的比值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温下, 沟叶结缕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和ABA、GA3、IAA含量的增加均高于结缕草, SOD和CAT活性的增强也大于结缕草, 表现出更强的耐热特性.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头季稻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稻组合"Ⅱ优航2号"为材料,在头季施氮量225.00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3种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8:2(N1)、7:3(N2)、6:4(N3)]头季稻-再生季稻氮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与N1、N2相比,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9.26%、3.54%,头季齐穗期~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转移量分别增加21.47%、6.76%,整个生育期N3处理干物质净积累总量分别增加5.10%、4.78%。N3处理头季产量最高,达12431kg·hm-2,极显著高于N1、N2处理;氮肥利用率达46.44%,比N1、N2处理提高14.81%、5.43%;氮肥农学利用率达20.66kg·kg-1,比N1、N2处理提高14.97%、12.34%。研究结果还表明,头季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对再生稻再生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MADS-box基因在植物花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D类MADS-box基因在中国水仙花发育中的功能,本实验采用RACE和RT-PCR技术从中国水仙‘金盏银台’中分离到1个MADS-box基因,命名为NtSTK。该基因含有1个70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4个氨基酸,并且该基因在3个不同类型的中国水仙中序列差异较小。系统进化树显示NtSTK属于D类MADS-box基因。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金盏银台’和‘玉玲珑’的雌蕊和子房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根和叶片中低水平表达,在花被和雄蕊及鳞茎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74.
为了揭示不同栽培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阐明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采用超高产栽培模式并以常规栽培模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再生稻头季稻籽粒灌浆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强、弱势粒的生长潜势强,灌浆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早,灌浆速率在整个灌浆期的前、中、后3个阶段均较高,活跃灌浆时间较短,强、弱势粒较早进入灌浆盛期,同时,整个灌浆期头季稻强、弱势粒的Mg2 -ATP和Ca2 -ATP酶活性超高产栽培模式也都较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尤其是在籽粒灌浆的快速增长阶段,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模式,因而其头季籽粒灌浆呈现出灌浆起动快、灌浆强度大、灌浆后期“拉力”足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有机物质向穗部运输,这是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实现大穗、多穗、粒饱、结实率高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75.
以来自国内外的289份大麦品种和90份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室内化感潜力评价和田间试验考察其抗草性能,结果表明,供试大麦材料中有36个品种(占总数12.5%)显示出较强的化感作用潜力;22个品种(占总数的7.9%)显示较弱或无化感作用潜力.54个田间抗草性能较好的大麦品种中37个品种在室内化感潜力评价中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inhibitoryrate,IR)〉50%.从供试小麦材料中筛选出5个特强化感潜力品种,分别为81-214、115/青海麦、百泉3199、92L89和92H31,对莴苣根长的IR依次为69.1%、68.5%、68.7%、69.1%和65.2%;13个品种(占总数的14.4%)显示出较弱或无化感作用潜力.抗草性能较强的36个小麦品种中,有13个品种室内对莴苣IR≥50%.大麦、小麦品种间都存在化感作用潜力的基因型差异,且其化感作用特性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麦麸提取γ-氨基丁酸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麸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提取介质、温度和时间对提取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麸中提取γ-氨基丁酸的最佳条件为:以水为提取介质(pH=7.0),温度37℃、抽提6 h,每克麦麸可提取到γ-氨基丁酸3.810 mg。  相似文献   
77.
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无机盐对纤维素降解真菌产内切β-D-1,4-葡聚糖酶的影响,以正交设计的16个组合,包括4因素(四种无机盐)2水平(两种浓度)及其交互作用.选择酶活为指标,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价了各成分影响产酶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在试验考察范围内,K2HPO4·3H2O对产酶有极显著正影响,而FeSO4·7H2O则相反;得到的优化组合为每升液体培养基中含0.1 g CaCl2、0.1 g FeSO4·7H2O、0.5 g K2HPO4·3H2O和0.5 g MgSO4·7H2O,比未加无机盐培养基酶活提高111.916%;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高浓度CaCl2、低浓度FeSO4·7H2O、高浓度K2HPO4·3H2O和高浓度MgSO4·7H2O可望实现葡聚糖酶生产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8.
水稻对紫外线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主要性状抗性指标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其中以显性效应为主. 除株高抗性指标不存在狭义遗传率外, 各个抗性指标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 亲本R669和密阳46的9个抗性指标具有明显的正向  相似文献   
79.
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5×6)/2配制成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控制水稻不同叶龄期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呈交替表达趋势,叶龄在7叶期受加性效应控制,在3  相似文献   
80.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相比,稗草具有一般杂草的生长特性,即具有前期生长优势、后期生长劣势之特性,这与稗草从种子萌发至三叶期前的异养阶段,植株体内α-淀粉酶活中和自养阶段初期叶片净同化率高有关,但杂交稻在种子萌发期间(3-12d)和大田自养阶段叶片净同化率均显示高于常规稻和稗草,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水稻与稗草生长初期,这种种间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表明杂交稻的产量优势与与其它作物-杂草生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