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番茄刺皮瘿螨对番茄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娟  李琳一  许翔  杨益众  王冬生 《园艺学报》2006,33(6):1215-1218
 番茄叶片被番茄刺皮瘿螨危害后, 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螨量大和危害时间长则下降速度快。少量瘿螨在短时间内危害导致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 且随着螨量增加和危害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 而危害时间过长, 其含量则下降。对于游离脯氨酸, 则是螨量大, 危害时间长其含量增加快。危害期为6 d, 处理20头/叶与60头/叶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7887%、82.0439%。  相似文献   
72.
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后代种群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后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后代羧酸酯酶和AChE活力差异显著。在试验的甘蓝、花菜、小白菜和苘麻4种寄主中,取食小白菜、甘蓝的烟粉虱后代种群羧酸酯酶的酶活力显著高于取食花菜和苘麻的,取食小白菜的酶活力最高,是取食苘麻的3.90倍。取食甘蓝的后代种群AChE的酶活力最高,取食苘麻的后代种群酶活力最低;取食花菜与小白菜、小白菜与苘麻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甘蓝与其他寄主上的烟粉虱后代种群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取食甘蓝、花菜、小白菜的后代AChE OD值分别为取食苘麻的2.85、2.39倍和1.07倍。  相似文献   
73.
噻嗪酮在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及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噻嗪酮在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2.70%—91.46%,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mg/ks和0.005mg/kg。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茎部能不断从水中获取噻嗪酮并使之浓缩,噻嗪酮在水稻植株中存在一定的内渗和内吸传导,其中由下向上传导率较高。作者还讨论了噻嗪酮在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动态及转运与其对稻飞虱具高效、长效防治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以江苏地区生产上常用的水稻品种武粳15、武运粳7号、扬辐粳7号和扬粳9538为材料,探讨了水稻品种对灰飞虱若虫发育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灰飞虱若虫取食武粳15、武运粳7号、扬辐粳7号和扬粳9538后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7.30d、15.69d、21.14d和20.87d。经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灰飞虱若虫总历期在扬辐粳7号与扬粳9538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两个品种上若虫的发育历期与武粳15和武运粳7号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武粳15与武运粳7号之间灰飞虱的若虫历期也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灰飞虱若虫的发育进度不同。  相似文献   
75.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w(灭线磷)=10%GR(颗粒剂)在广东省、湖北省两地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和植株、稻米和米糠中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灭线磷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60%~92.24%,83.29%~91.60%和83.74%~90.57%。灭线磷在植株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6.01d和5.91d。w(灭线磷)=10%GR以有效成分2700g/hm2和1800g/hm2两个剂量施药后,在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水稻植株中均未检出灭线磷;以有效成分2700g/hm2剂量施药后,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稻米中的灭线磷的残留量分别为0.0047mg/kg和0.0041mg/kg,而以有效成分1800g/hm2剂量施药后,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稻米中均没有检测出灭线磷;以有效成分2700g/hm2和1800g/hm2两个剂量施药后,广东省的米糠中均未检测出灭线磷。  相似文献   
76.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中国的玉米播种面积大,分布广,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节肢动物是包括玉米田在内的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正常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目前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常规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和转基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常规玉米田。随着转基因玉米种植规模及商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转基因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食物网。研究者认为转基因玉米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对昆虫群落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将会成为新的热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77.
大气CO_2浓度逐步升高对于不同取食方式的植食性昆虫有着不同的影响。目前,大气CO_2浓度逐步升高对刺吸式口器昆虫连续世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未见系统研究。本试验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不同CO_2浓度(对照浓度360μL/L和处理浓度720μL/L)对连续3代棉蚜的繁殖和死亡及棉蚜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1)直接影响: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连续3代棉蚜的繁殖和死亡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高浓度(720μL/L)CO_2环境中饲养的棉蚜体内总糖与总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60μL/L)CO_2处理。(2)间接影响:取食720μL/L CO_2环境下生长的棉叶,每一个世代棉蚜的繁殖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取食360μL/L环境下生长的棉叶),但死亡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棉蚜体内总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是总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对棉蚜无直接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而对棉蚜产生间接影响。CO_2浓度升高会导致棉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78.
自1995年美国Monsanto公司获准在生产上推广转Bt基因棉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研究和推广转Bt基因棉的高潮。至1998年,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已有9个国家种植了转Bt基因棉,面积达到250万hm2。我国华北地区1999年转Bt基因棉的种植面积超过了当地棉花总面积的50%[1]。据研究,转Bt基因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常规棉田差异不大,而寄生性天敌种类、数量在转Bt基因棉田有下降趋势[2,3]。本试验以常规棉为对照,研究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天敌变化情况,拟在为全面评价转Bt基因棉的风险性和为转Bt基因棉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79.
利用RNAi技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改变当前水稻一旦染毒就无药可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浸种与喷雾技术使生物疫苗进入稻株体内,通过稻株体内RSV带毒情况和疫苗残留情况室内检测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田间调查,确定生物疫苗对RSV表达以及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在疫苗中添加1.0 ‰的B渗透剂是浸种的最适浓度,添加5.0‰的A渗透剂是喷雾的最适浓度;稻株体内疫苗检出率的比例与RSV的降解呈现一致性;浸种处理后疫苗在稻株体内能维持30 d以上,喷雾处理后的残留期为10—20 d。2种处理方式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均超过了70%。【结论】生物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80.
棉大卷叶螟的年生活史与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年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绘制了江淮棉区棉大卷叶螟年生活史图。调查结果显示,该棉区棉大卷叶螟年发生5~6代,主要以第5代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棉田幼虫始见于6月中下旬,但发生量少,进入7月中下旬后虫量开始上升,8~9月上旬达到高峰。近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该棉区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发生大,其中常规棉田3年百株平均虫量达1 656~2 324头,并对棉花造成了较大损失。转基因棉田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受到明显抑制,3年百株虫量为619~1 358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