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3篇
  3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的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具有优质强筋、高产、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杆,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良好的特点,是适应四川省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川麦44的亚基组成为1,7+8,5+10,按Payne 标准评分为10。对四川省优质小麦的育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小麦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小麦染色单体转育和利用受体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这两个研究程序有机结合设计出一套采用桥梁单体培育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的新方法。新方法只利用一套单体系统为桥梁材料,就可将目的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代换到任一个受体品种中,培育成品种间染色体代换系,突破了目前品种间染色体代纱培育时,受体小麦品种中必须首先是单体系的障碍,缩短了一半的研究时间。  相似文献   
73.
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7的抗条锈病SSR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川麦47是利用高抗条锈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基因资源与四川高产小麦绵阳26杂交、有限回交育成的高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为明确川麦47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将川麦47分别与高感条锈小麦品种台长29杂交,获得杂交F1、F2群体;对川麦47与台长29构建的F2群体(355株)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7携带一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F2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研究表明,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小麦1B染色体上,与微卫星分子标记Xgwm11、Xgwm18、Xgwm273和Xgwm498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2CM,2.2CM,4.5CM,3.9CM。川麦47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74.
利用川麦42/川农16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群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对迟熟α-淀粉酶(Late maturityα-amylase,LMA)进行了测试;选用7B染色体上的3对与LMA相关的SSRs引物(Xgwm577,Xwmc276,Xwmc273),对群体中标记与LMA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对LMA和降落值(Falling Number,FN)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LMA是受一对基因控制;②3对SSRs引物(Xgwm577,Xwmc276,Xwmc273)在MILs中对LMA的检测没有作用.③在本试验的MILs中,LMA的存在对降落值又重要影响,同时降落值还受其它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75.
SC2053是美国 Soegtal 公司研制,并与天津市作物所合作筛选出的一种新型化学杀雄剂。本文报道了 SC2053诱导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结果:SC2053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无影响。其作用在于减数分裂四分体后、花粉粒形成时期,抑制花粉粒的发育进程,使花粉发育停留在单核或二核阶段。在开花期前,又诱导大量花粉粒内含物解体,形成空腔畸型花粉。KI-I 溶液检查,除大都化内含物已解体的花粉粒染色很浅外,内含物未解体的花粉粒因不含或含极少数淀粉,染色亦很浅,均表现为败育。  相似文献   
76.
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资源Syn-CD780与感病品种川育12杂交,构建了一套重组近交系(F8,131个株系)。2004~2006年,就重组近交系对条锈病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2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抗感比例为3.09∶1,卡方值0.0230,成株期抗感比例为1.42∶1,卡方值0.3403,二者均达极显著水平。由此推断Syn-780含有1对苗抗基因,而成株期抗性则可能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有关抗性基因的来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7.
对中国西藏三联小穗小麦(TTSW)的持有三联小穗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表明TTSW的三联小穗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井建议将两对新基因定名为Ts1和Ts2;三联小穗性状与TTSW的不良性状(低千粒重,低结实率)无连锁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利用TTSW开展“三联小穗型”新株型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
南瓜属三个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瓜属三个栽培种(即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的41个品种的子叶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属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共产生了10条酶带;其中,中国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大,印度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小。聚类之后发现: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关系较远.但不能把所有的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品种聚在各自的群落:  相似文献   
79.
川86-741,是采用CIMMYT小黑麦与小麦杂交培育出的高穗整齐度、实心矮秆种质。以四川地方品种中国春(CS)和育成普通小麦品种川麦47为对照,选用小麦A,B和D基因组的166个SSR标记,对实秆材料86-741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6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可检测到1~3个,平均1.59个;小麦遗传材料86-741与中国春在66个位点(39.76%)上存在差异;与川麦47在58个位点(34.94%)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
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川麦42的谷蛋白、酵溶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个生化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与对照品种川麦107、川育12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6 8和2 12,品质评分为7分;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为Gli-Ala、Gli-Alf、Gli-Dlk、Gli-A2a和Gli-D2r。川麦42与川育12和川麦107分别存在53.6%和50%的醇溶蛋白多态性带纹,而酯酶同工酶能检测到差异。6 8亚基的出现和醇溶蛋白带型均表明了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84/Aegilops tauschii 188)对川麦42的影响。川麦4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可用于品种认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