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芬  刘勇 《现代农业》2012,(12):50-52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当国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当社会尚处于商品短缺的时期,甚至在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对世界的稳定格局怀有担忧的时候,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要受到严格管制的。作为粮食产业链上游关键链条的种业,其市场更是一直被政府所重视。中国种业市场基本由各级当地政府所属的国有种业公  相似文献   
72.
李芬  侯贤清  李荣 《核农学报》2019,33(12):2472-2481
为探讨旱作区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阶段耗水特性及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果,于2016年在宁夏南部山区通过设置垄覆地膜,沟内分别覆盖普通地膜(DD)、秸秆(DJ)、生物降解膜(DS)、液态地膜(DY)、麻纤维地膜(DM)和沟不覆盖(DB)等6种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以传统平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DJ处理的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土壤蓄水量最高,明显改善了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以DJ处理最高,尤其耕层(0~40 cm)土壤含水量最为显著。各处理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系数在马铃薯各生育阶段表现不同,总体呈生育前期较低、中期增加、后期降低的趋势。在播种-苗期阶段、块茎形成-块茎膨大期阶段以DS处理的马铃薯耗水量、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最大,DJ处理最低;苗期-现蕾期阶段以DD处理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最大,其次为DM处理,DS处理最小;现蕾期-块茎形成期阶段以DY处理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和耗水模系数最大,DJ处理次之,DM处理最小。沟垄二元覆盖模式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DJ和DD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分别较CK增产47.77%、44.84%;DJ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68.2 kg·hm-2·mm-1),较CK显著提高58.97%。综上可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种植模式可显著改善马铃薯中后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使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增多,且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为宁南旱作马铃薯覆盖种植高产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蛇蛔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蛇蛔虫ITS及5.8SrDNA序列总长为846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5.8S及ITS-2序列。本研究系国际上首次报道蛇蛔虫的ITS序列,从而为蛇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李芬  张建新  于文金  朱凤琴  胡景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59-16262,16278
[目的]初步探索我国能源消费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方法]总结了1951~2009年我国的气候变化特征,从我国历年能源生产消费量、历年全国能源构成、万元GDP能耗等方面,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了我国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近59年来,我国平均气温显著上升,且区域差异显著,35°N以北地区的增温趋势大于以南地区,东北、内蒙古等地增温趋势达0.04℃/a;1981~2009年的平均气温比其前30年的最多高2.0℃以上;1985年是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的突变年,全国平均温度在1989年发生了显著突变,气温突变滞后于能源生产消费突变。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1978年以来明显下降,但1998年以后,下降速度明显放缓,2003年还出现了反弹;我国新能源总量虽逐年上升,但由于能源消费总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新能源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1/4左右。建立了考虑和未考虑能耗系数条件下的能源消费增长模型,在考虑了能耗系数后,原煤在能源消费中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原油、天然气和水电的贡献率都有所上升。全国温度变化趋势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逐年增加相一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和有效能源消费量基本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最大相关系数为80%。[结论]该研究证实了发展清洁高效能源和低碳经济对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实施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5.
山西近50年初霜冻的时空分布及其突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山西62个测站1961-2010年的逐年初霜日及地面最低温度资料,应用EOF和M-K突变检测方法对山西初霜冻的时空分布及其突变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对霜冻的预测、服务能力和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在空间上大致呈"5节阶梯"型分布,9月中旬-11月上旬,自北向南相继出现初霜冻,且东部早于西部;(2)山西出现正常初霜冻的概率为62%~82%,从北向南呈"大—小—大"分布;偏早初霜冻出现概率为6%~26%,从北到南呈"小—大—小"分布,中西部是出现偏早初霜冻概率最大的地区;特早初霜冻出现概率为4%~22%,出现概率最大的地区在西部及中东部地区;(3)初霜冻、轻微初霜冻、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发生年份大都表现出一致的推后或提前,也存在纬向差异,但总体一致性是山西初霜冻变化的主导特征;(4)M-K突变检测表明,山西近50a平均初霜日在1989年产生明显突变;对全部62个站点的检测表明,59个站点都存在突变,且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仅西北部3个站点没有检测出突变;从其区域分布看,北部和南部突变偏早,中部偏晚。  相似文献   
76.
苯乳酸是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小分子抑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抑菌谱,既能抑制细菌又能抑制真菌生长,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简述了苯乳酸的结构、来源、抑菌活性和机制,详细论述了苯乳酸微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途径,旨为今后苯乳酸的微生物合成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H2A进行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域分析,并将其克隆入p GEX4T-1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方法]以p GADT7-Rec-H2A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烟草H2A(3~140 Aa),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中,并将重组载体转入BL21(DE3)中,诱导其表达。[结果]构建了烟草H2A基因全长和p GEX4T-1载体大片段连接的融合表达载体,并成功地诱导其表达。[结论]该研究为运用Pull Down确定Nt Tkr与候选蛋白之间的体外互作进而确定Nt Tkr与蛋白互作的关键结构域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8.
啤酒大麦发芽过程中极限糊精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5个不同品种的大麦为材料 ,运用底物分析法检测极限糊精酶的活性和耐热性 ,对发芽过程中几种形式的极限糊精酶的动态变化、温度对该酶的影响及不同大麦品种极限糊精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对极限糊精酶作为筛选和评价啤酒大麦参考指标的可能性以及该酶在麦芽制作和啤酒酿造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鸢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品种"金娃娃"当年新萌发幼芽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0.1%Hg Cl2对外植体消毒7 min的效果最佳;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最适合的培养基分别是MS+6-BA 1.5 mg/L+IAA 0.2 mg/L、MS+6-BA 2.0 mg/L+IAA 0.5 mg/L、1/2MS+6-BA 0.2 mg/L+IAA 1.5 mg/L;采用含4~5个芽的芽丛进行继代培养的增殖系数最高;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珍珠岩+草炭+园土(1∶1∶1),移栽成活率达到91.6%。  相似文献   
80.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村气象服务的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和平台。现代通信媒介的移动性以及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普及性,使气象防灾减灾的信息被引入到农村移动终端农村用户成为可能。通过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意义和作用,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现状与需求,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