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70篇
水产渔业   316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和硫化物对文蛤的幼贝和成贝存活与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物显著影响文蛤幼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文蛤的成活率越低;幼贝和成贝96h的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36.05mg/L和150.65mg/L,安全浓度为3.61mg/L和15.07mg/L;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20mg/L和138.44mg/L,安全浓度为1.62mg/L和13.84mg/L。  相似文献   
72.
将壳长(1.00±0.09)cm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1.50±0.08)cm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1.00±0.09)cm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置于粒径251~500μm的沙质中,水温控制在5℃、9℃、13℃、17℃、21℃和25℃,比较不同水温下这三种贝类的潜沙时间和12h的潜沙率。结果表明:随水温的升高,三种贝类潜入沙中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潜沙率升高。毛蚶、文蛤、青蛤分别在水温25℃、21℃和17℃时潜沙所需时间最短。不同水温下,毛蚶12h的潜沙率非常接近,为86.7%~100%。文蛤在21℃下12h的潜沙率最高(69.3%),25℃次之(61.7%),5℃最低(31.3%),5℃与17℃、21℃、25℃相比,潜沙率差异显著(P0.05)。21℃时青蛤的潜沙率最高(83.3%),17℃次之(72.4%),均显著高于5℃和9℃下(P0.05)。  相似文献   
73.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不同pH和盐度下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氧氮比(O∶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为8.7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显著高于6.7、7.7、9.7及10.7试验组(P0.05),pH为7.7和8.7试验组O∶N值显著高于6.7、9.7及10.7试验组(P0.05);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为8.7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以及O∶N均为最大值,依次为5.46 mg·(g·h)-1、0.17 mg·(g·h)-1、0.19 mg·(g·h)~(-1)、27.17。盐度为20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显著高于16、18、22及24试验组(P0.05);盐度在16~24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为最大值,分别为5.66 mg·(g·h)~(-1)、0.20 mg·(g·h)~(-1)、0.30 mg·(g·h)~(-1)和27.40。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文蛤生长的最适pH在8.7左右,最适盐度在20左右,为文蛤的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4.
一、培育池 可选择滩涂同塘或堤内闱塘进行培育。底质为沙泥质.含沙量在70%以上,围塘面积5-10亩,蓄水深度为50-100厘米,池形为长方形,各池塘要求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75.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和硬壳蛤4种组织(肝胰脏、鳃、后闭壳肌、外套膜)的EST和MDH同工酶,结果表明,不同蛤的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异,同种蛤不同组织间的EST和MDH同工酶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EST和MDH位点丰富,可用于不同物种的鉴定,肝和鳃酶活性较高,是进行同工酶分析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76.
为了给文蛤苗种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促进文蛤养殖业的发展,进行了文蛤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亲蛤取自浅海滩涂,催产后在水温21~24℃、水体比重1.015~1.020、弱光条件下孵化,再在自然水温、水体比重1.015、光照500 lux、溶氧5 m g/L以上,pH 8.0~8.6条件下培育幼虫,投喂金藻、角毛藻和扁藻,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时投放附着基。结果,从受精卵发育至稚贝的育苗率近60% ,从D形幼虫到稚虫的成活率为94% 。  相似文献   
77.
第七讲文蛤弗尼斯弧菌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跟着发生,发病的情况越来越重,受灾的面积越来越大,损失惨重,仅1989年,江苏南部沿海文蛤死亡数量高达6000多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人民币。通过广泛调查,实地考察,数百次室内的对比试验,证实:江苏南部沿海多年来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海洋弧菌,学名叫弗尼斯弧菌(V凡rnjksii)。文蛤患上弗尼斯弧菌病,一般的症状为:钻出滩面,闭壳肌松驰,出水管喷水无力,贝壳光泽暗淡,不吃食、瘦弱…  相似文献   
78.
几种饵料对文蛤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笑月  赵阳 《水产科学》1998,17(2):11-13
本文采用5种饵料文蛤稚贝进行单独和混合投喂,试验其对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饵料品种而言扁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明显表现出对文蛤稚贝的良好饲育效果,就投喂方式而言,几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优于单独投喂。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对文蛤养殖和文蛤育苗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文蛤育苗中瓶颈问题的构想,并阐明了文蛤育苗规模化生产的迫切性,同时提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为育苗室与土池人工育苗相结合。  相似文献   
80.
浙江和广西两种文蛤的分子鉴定及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蛤如东群体(RD)和北海群体(BH)为对照群,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苍南文蛤(CN)和北海白壳文蛤(BW)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苍南文蛤和斧文蛤的碱基组成非常相似,通过文蛤属贝类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苍南文蛤CN1、CN2与斧文蛤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0%、99.2%,在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2个苍南文蛤也与斧文蛤单独聚为一支,据此将苍南文蛤确定为斧文蛤,此结果将斧文蛤的分布区域向北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沿海,修正了现有文献中记载的仅在我国南海诸省分布的说法;而白壳文蛤与其它6种文蛤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都不高(79.6%~85.3%),在系统进化树上单独分出一支,明显是独立于这些文蛤之外的新种。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文蛤BH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最大,斧文蛤其次,而白壳文蛤10条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未发生任何核苷酸位点变异,说明其遗传多样性很低。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了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的形态差异,发现斧文蛤的壳长明显大于壳高,且SMW/TW、IW/TW 2个参数与文蛤、白壳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而白壳文蛤的壳宽指数大、壳型相对膨胀,SW/SL和SW/SH值均最大,与文蛤和斧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属贝类种间鉴别、种质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