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71.
地形因子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1954—2005年海拔高度和坡度因素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近50 a,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了2.25倍。与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相对应的是湿地、林地和草地的大幅度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表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耕地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尤其是海拔1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湿地面积的减少也主要发生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海拔100 m以下的地表单元。林地与草地在各个海拔高度区间的变化趋势呈波动状态。城乡工矿用地在各个海拔高度区间都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海拔200 m以下变化尤为明显。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在各个坡度级别上均呈增长趋势,在坡度小于1°的地貌部位增加最多。坡度大于10°时,耕地面积的增长比例非常小。林地、草地和湿地的变化均主要发生在坡度小于1°的地貌部位。水域、城乡工矿用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较小的地貌部位。  相似文献   
72.
基于SEBAL模型的扎龙湿地蒸散量反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SEBAL模型结合ETM 遥感影像、DEM及研究区附近12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反演得到净辐射量、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等地表能量通量;然后通过能量平衡方程得到潜热通量,并推算得到日蒸散量值.结合2001年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散量特征,发现水体、沼泽地具有较高的日蒸散量,水田、草地、林地次之,旱地、未利用地、居民点较低,符合蒸散规律,说明SEBAL模型在区域蒸散量估算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3.
选取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6年土壤采样分析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动态变化对县域尺度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来通榆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表层土壤全量养分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则无显著变化。2006年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性显著;除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外,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耕地、林地和草地。除荒地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毁草、毁湿开荒以及多年放牧和耕作均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以降低含量为主,而速效养分则以增加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74.
选取吉林省通榆县为研究区,以1986年-2006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近20年来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结合气象、人口等多源数据资料解析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和盐碱地是通榆县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近20年来,耕地面积增加了近53%,草地面积则减少了1165km2,耕地与草地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过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是明显减缓的;耕地以向周围区域扩展的方式不断增加,分布于中部和南部、西北部的草地则连片消失;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形成的基础,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政策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等人为因素则是影响和控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的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75.
目的:物理治疗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疼痛评分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ROM(关节活动范围)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物理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6.
基于GIS的三江平原生态环境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研究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单因子和综合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生态环境单因子重金属污染仅零星地区出现轻度污染 ,但该区Pb和Cr元素污染较分散且分布范围较广 ;三江平原生态环境重金属综合污染基本不存在 ,仅南部穆棱、西北部萝北、中部集贤和双鸭山、东部虎林和绕江交接处几片地方出现轻度污染 ,且综合污染指数一般 <1 2 ,污染范围仅占全区的 3 5 % ,表明该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较优越  相似文献   
77.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治理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只有及时掌握区域的土壤侵蚀情况,才能总结土壤侵蚀规律,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土壤侵蚀。文中介绍了应用"3S"技术开展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得到长春市1995年和2000年2期数字化土壤侵蚀图,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野外实地验证,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8.
基于遥感和GIS的长岭县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5年、2000年的遥感图像数据和专题图,在空间图形库系统的支持下获得吉林省长岭县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图,求得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长岭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总趋势是耕地、林地和盐碱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76%、99.5%和9.86%,水域、居工用地变化不大,未利用地部分已被利用,草地面积减少了52.15%,并伴随着日益加剧的沙化和盐碱化。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和农业用地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9.
基于SEBAL模型与MODIS产品的松嫩平原蒸散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ODIS的地表温度/比辐射率、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3种产品,结合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通过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SEBAL模型估算了松嫩平原2008年5月16日、6月16日、7月13日、8月15日、9月13日不同下垫面的地表蒸散量,并采用涡动相关数据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平均误差在20%以内,基本上可以满足区域蒸散研究的精度要求。此外,还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松嫩平原2008年生长季内不同时相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蒸散量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特征、土壤供水条件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各时相的蒸散量大致表现为从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水体、林地、沼泽湿地具有较高的蒸散量,耕地、居工地次之,草地的蒸散量最低。  相似文献   
80.
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与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中国是世界上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国家,果树产业产值居中国种植业的第3位.辽宁省果树产业总产值220亿元,占全省种植业产值的10%,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基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双岭子村和部分相似果树产业村的第一书记3年工作实效,分析果树产业的独特优势,梳理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归纳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工作导向,进而凝练出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基本范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推动果树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