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行道树叶绿素变化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样分析了城市行道树与对比区相应树种的叶绿素变化,并对由叶绿素变化引起的高光谱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环境对行道树叶绿素有重要影响,其中,对针叶树种叶绿素的影响较小,对阔叶树种叶绿素的影响较大;(2)导数光谱与测试树种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在740~760 nm附近相关系数达0.83以上;(3)PSSR植被指数与测试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幂函数回归的确定性系数达80%左右.以上结论说明:高光谱遥感可以用来监测因城市环境引起的植被叶绿素变化.  相似文献   
62.
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对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通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东北地区1961-2008年生长季(5-9月)逐日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了ET0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响应曲线、敏感矩阵、敏感系数等方法分析了ET0对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近50a来,东北地区的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东北地区生长季平均日ET0在以3.60mm.d-1为平均值、±0.3mm.d-1的范围内波动,总体上比较稳定,最大值出现在2001年(3.87mm.d-1),最小值出现在1990年(3.28mm.d-1);(2)当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量从-20%变化到20%时,ET0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量从-20%增加到20%时,ET0则逐渐减小;(3)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的生长季平均日敏感系数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特性,其中气温变化对ET0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对ET0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3.
松嫩平原不同地表覆盖蒸散特征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准确估算松嫩平原不同地表覆盖的蒸散量,以MODIS产品及实测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通过SEBAL模型估算了松嫩平原2008年生长季(5-9月)的蒸散量,并利用涡动相关数据验证估算结果,发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整个生长季蒸散量的相对误差为18.26%,基本可以满足区域蒸散研究需求。通过探讨松嫩平原蒸散量的时空格局,发现2008年生长季蒸散量为183~1 003 mm,具有从西南部向东部、东北部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水体、林地、湿地的平均蒸散量最高,耕地、居工地次之,草地最低。最后,将蒸散量与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了2008年生长季水分亏缺状态,发现松嫩平原平均水分亏缺量为195.96 mm,97%以上区域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蒸散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还需依靠地下水、径流来弥补降水量不足,生长季蒸散强烈,而降水量相对不足,对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及压力。  相似文献   
64.
在现代农业园区温室内对澳洲坚果扦插试验表明:当年至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生根率达68.4%,木质化老枝生根率38.42%,当年生幼嫩枝生根率50.63%,20000ppmABT6号对扦插生根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5.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吉林西部193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湿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表明:草地、湿地、林地、水域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呈递减趋势,湿地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是净损失,除了被大量开垦为耕地外,湿地还大量转化为草地.LUCC的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湿地大面积丧失、湿地植被变化、湿地需水量不足、湿地景观异质性变化和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等,这为理解LUCC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机制和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基于GIS的黑土区土壤相对环境容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磊  张柏 《土壤学报》2004,41(4):511-516
主要利用黑龙江省 1∶2 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探资料 ,在GIS支持下分析了黑龙江省黑土区相对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 :黑龙江省黑土区单元素的相对环境容量是比较高的 ,绝大部分地区的相对环境容量 (Rc)都大于 0 4 5 ,很多地区还大于 0 75。本区的综合相对环境容量也比较高 ,一般大于0 4 5 ,很多地方大于 0 75。高容量区 (Rc>0 75 )面积为 19132 4 8km2 ,占黑龙江省黑土区总面积的 2 6 84 % ;中容量区 (0 4 5≤Rc≤ 0 75 )面积为 4 96 0 5 0 0km2 ,占黑龙江省黑土区总面积的 6 9 74 % ;低容量区 (0≤Rc <0 4 5 )面积为 2 112 0 9km2 ,占黑龙江省黑土区总面积的 2 97% ;超载区 (Rc <0 )面积为 316 6 2km2 ,占黑龙江省黑土区总面积的 0 4 5 %。这显示出本区的环境地球化学质量比较优越 ,是本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67.
玉米光合有效辐射分量高光谱估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是各种生产力模型、作物估产模型等的重要参数,本文将对高光谱估算FPAR效果作初步探讨分析,为提高FPAR估算及遥感产品验证精度和各种生态模型模拟精度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本文基于地面实测玉米数据,详细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分量与光谱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FPAR估算机理,并利用反射率、一阶导数、植被指数方法研究了玉米冠层FPAR估算效果。【结果】玉米FPAR与整个可见光波段反射率相关性都相对较好,明显好于近红外波段;FPAR与一阶导数的相关关系曲线波动较反射率大,仅520、570、670、805、950和1 010 nm几个波长处一阶导数与FPAR相关性较好。FPAR与典型单波段反射率和一阶导数具有较好拟合关系,确定性系数分别高达0.791和0.882。总的来说,一阶导数法和植被指数法估算FPAR效果较反射率法好些,其中一阶导数的多波段逐步回归分析取得最优的估算效果,R2高达0.944。除红、绿和常用的近红外波段外,375nm附近紫色波段和950nm附近的近红外波段用于估算FPAR也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特别是水分强吸收的波段具有较好的提高FPAR估算精度的潜力。【结论】一阶导数法和植被指数法估算FPAR效果稍好,充分挖掘高光谱数据估算FPAR潜力,选择最佳波段能够较好得提高FPAR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中的区域响应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澳大利亚1998~2007年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通过GIS方法分析E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瓦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①澳大利亚多年平均E瓦呈半环状分布,自东、南两面向西北部和内陆逐渐增加,与气候带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②全区平均E瓦约1750mm,2000年取得最小值(1647.97mm),2002年取得最大值(1851.45mm);③E死按夏、春、秋、冬的顺序递减,1月、12月E瓦最高,分别为200.42mm、201.24mm,6月最低,为79.55mm;④Er,0与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量正相关,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3、0.94,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澳大利亚的作物需水量研究及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宋开山  张柏  李方  段洪涛  王宗明 《作物学报》2005,31(8):1095-1097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用高光谱技术监测植被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指标和农学参数的文献大量出现.早在1983年Horler等人[1]就建议用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来估算植被的叶绿素浓度.国外利用野外或空载高光谱传感器进行植被的叶绿素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许多学者试图从遥感的角度来探测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含量, 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在模型建立与敏感波段的选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3], 在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了许多对叶绿素敏感的高光谱植被指数[4,5].  相似文献   
70.
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为例,基于Landsat TM和ETM+影像,分析该区1989年和2001年2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89-2001年,乾安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草地→耕地、草地与不同程度盐碱地、不同程度盐碱地内部的转换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12年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日蒸散量格局基本一致,表现为:水体>湿地/耕地>林地>草地/轻度盐碱地>居民用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其中,59.6%的地表蒸散强度变化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变化。草地→耕地、草地→不同程度盐碱地、不同程度盐碱地→草地的蒸散强度变化以基本不变、减少、增加为主;由轻度盐碱地向重度盐碱地逐渐转变时,蒸散强度降低,反之增加。由于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减少,其蒸散强度降低,而林地、居民用地、轻度盐碱地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蒸散强度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