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经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2017年6月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大鳞鲃的成熟卵为灰白色,属沉性卵,弱粘性,卵径(1.3±0.1)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4.5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4个时期,仔鱼发育主要有4个时期。在孵化水温(26±0.5)℃,保持充氧状态下,从受精至出膜需50h12min。初孵仔鱼全长(7.11±0.26)mm,至平游摄食需128h。  相似文献   
72.
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1±1.5)℃、pH 8.41±0.12、溶解氧(6.1±0.9)g/L条件下,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阿维菌素、聚维酮碘、三氯异氰尿酸和敌百虫4种渔药对体质量(63.4±19.3)g大鳞鲃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敌百虫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低(0.709mg/L),阿维菌素(1.000mg/L)和三氯异氰尿酸(3.548mg/L)次之,聚维酮碘最高(50.106mg/L),即毒性大小为敌百虫阿维菌素三氯异氰尿酸聚维酮碘。敌百虫、阿维菌素、三氯异氰尿酸和聚维酮碘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53、0.616、0.798mg/L和13.397mg/L。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安全质量浓度略低于常规用量,在生产中应谨慎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安全质量浓度均高于常规用量,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姜黄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和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鱼体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筛选治疗鱼类肝脏综合征的绿色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15 mg/kg、30 mg/kg、60 mg/kg、120 mg/kg和240 mg/kg)的姜黄素,连续饲喂鱼体8周后进行采样,探讨姜黄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并采用CCl_4诱导鱼体急性肝损伤,72 h后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相关抗氧化指标以及肝组织切片的变化。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可显著增加鱼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当罗非鱼经CCl_4诱导72 h后,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胱甘肽(GSH)、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鱼体肝不受损伤,且以添加120 mg/kg水平时效果最佳。综上,饲料中添加60~120 mg/kg姜黄素可促进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提高,而当饲料中添加120 mg/kg姜黄素时,对其肝的保护作用最强,可有效地抑制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74.
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与哺乳动物不同,鱼类属于变温、低等动物。鱼类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组成,通常是指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自身识别"自我"与消除"非我",进而排除异己的一个功能体系。其主要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三方面。鱼类的免疫系统知识仍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与哺乳类一致,鱼类免疫也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两大部分。一般来说,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75.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渤海湾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孵化用水pH8.13~8.21,温度30℃左右,光照250~450lx的条件下,渤海湾卤虫卵在盐度10‰~60‰范围内,均能孵化,盐度40‰、45‰时孵化率最高;盐度20‰~55‰,24h孵化率均在50%以上;盐度75‰时24h孵化率为0,48h孵化率37.5%。建议试验条件下,渤海湾卤虫卵孵化盐度范围控制在25‰~50‰,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水资源情况在此范围内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6.
为探明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摄食规律,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温(20、24、28、32 ℃)、盐度(16、20、24、28、32)和体质量对魁蚶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32 ℃范围内,魁蚶滤水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4 ℃时滤水率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温度(x)与滤水率(y)间的关系可拟合为:y=0.054 8+0.045 0x-0.009 9x2,R2=0.734 3;在盐度16~32范围内,魁蚶滤水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28时滤水率达到最大,为(0.341 8±0.026 6)L/(g·h),与盐度24时,滤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盐度(P<0.05),盐度(x)与滤水率(y)的关系可拟合为:y=0.021 0+0.171 2x-0.029 7x2,R2=0.955 1;魁蚶的滤水率与软体干质量呈负幂函数关系,滤水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单位干组织质量的滤水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7.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黄河垦利段刀鲚生活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河刀鲚(Coilia nasus)生境履历特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采集自黄河垦利段5尾刀鲚个体(D1、D2、D4、D5和D6)的矢耳石进行微化学特征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口刀鲚生境履历较为复杂,所有个体核心区Sr/Ca值较低,表明其淡水孵化特征,但随着个体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履历。个体D2生活史较复杂,其生长轨迹多次往返于淡水—半咸水生境,不具备洄游型刀鲚应有的规律性特征;个体D1、D4、D5和D6具有明显的洄游特征,不同的是个体D1和D4的Sr/Ca最大值分别为6.1和6.2,D5、D6生境已延伸至Sr/Ca值较高的区域,最大值分别达到8.44、8.63,但是由于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盐度变化影响较大,尚不能判断D5、D6个体生境已延伸至海水区域。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特征,个体D1、D4核心区表现为蓝色,外缘区域表现为蓝绿色;个体D2核心区表现为蓝色、绿色、黄色交替出现,个体D5、D6核心区域表现为Sr值较低的蓝色区域,随着生长耳石外围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黄色圆环。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重新建立了黄河口刀鲚的生境履历,多数个体孵化和早期的生活主要在淡水生境完成,之后进入盐度较高的区域,往返于半咸水—海水生境中进行索饵、育肥,直至被捕获。以个体D2为代表的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推测可能是由于当年山东东平湖汛期放水而被动进入黄河的定居型刀鲚。  相似文献   
78.
正乌鳢俗称黑鱼,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黑鳢头。乌鳢属鲈形目,鳢科,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渔业生产中,乌鳢养殖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乌鳢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逐渐成熟。近几年,乌鳢配合饲料研发成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解决  相似文献   
79.
工厂化循环水与静水养鱼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工厂化养鱼车间静水与循环水养鱼2种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根据随机型需求的投资模型决策的分析方法,建立了2种风险决策模型,设定相应的技术指标体系,分别从利润贡献、运行成本、设备利用、效益风险、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全面分析,阐明了循环养殖模式节水降耗、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等优势,为工厂化养鱼节水降耗、规模化、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氯虫苯甲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并评价新型农药——氯虫苯甲酰胺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安全特性,在水温(29±2)℃、p H 8.0±0.2、溶氧量(5.1±0.9)mg/L条件下,采用静水式方法,开展了氯虫苯甲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的24、48、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95.93、563.47、335.64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为84.72 mg/L。跟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氯虫苯甲酰胺属低毒级农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副作用较小,可在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中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