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7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中的营养配比,利用生物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采用防雨棚土培方法,进行了氮、磷、钙营养元素不同配比对燕麦耐盐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因子氮、磷、钙剂不同调控处理能够促进燕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减弱盐胁迫对细胞质膜的损伤,不同程度增加燕麦植株体内K+含量、减少Na+含量,增加K+/Na+值,...  相似文献   
72.
在兽医临床上,普遍采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动物免疫力下降,而且还残留在肉、奶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茶文化内容进行全面有效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实际上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传承和创新的危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传承载体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因此,深层次剖析和认知中国茶文化极为必要。本文拟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通过对当前中国茶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进行体系化认知,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74.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K+/Na+和生物量下降,盐胁迫下K+/Na+及生物量降幅小于碱胁迫,Na+含量增幅小于碱胁迫;且同浓度胁迫下,盐胁迫较碱胁迫叶片中Na+含量较低,K+含量、K+/Na+较高。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盐、碱胁迫下白燕二号中增加的Na+含量小于草莜一号,减少的K+含量、K+/Na+及生物量小于草莜一号,尤其在高盐、碱胁迫下叶片中K+含量及K+/Na+远大于同浓度下的草莜一号;白燕二号比草莜一号根中截留Na+和地上部选择性吸收K+能力强。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耕作措施对旱作燕麦田土壤水分、温度及出苗率的影响,以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材料,于2011-2013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耕作措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免耕、春松和秋松)能明显减少农田冬闲期土壤水分散失,提高0~100cm土壤贮水量。在燕麦苗期,免耕、秋松、春松和秋翻处理的0~100cm各土层2年平均土壤含水量较春翻分别高出11.55%、9.66%、7.04%和1.22%。深松与免耕较翻耕在土壤温度较高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在土壤温度较低时又具有一定的升温效应。燕麦出苗率表现为免耕春翻春松秋翻秋松。燕麦出苗率与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土壤温度无明显相关性。综合考虑土壤水分、温度和出苗率,以免耕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6.
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及蒸发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长城沿线土壤改良和农业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在清水河县采用大田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不同膨润土施用量处理(CK:0kg·hm-2;1D:6 000kg·hm-2;2D:12 000kg·hm-2;3D:18 000kg·hm-2;4D:24 000kg·hm-2;5D:30 000kg·hm-2),研究其对农田土壤水分含量、蒸发特性及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可显著增加燕麦播前及苗期土壤含水量,施用的第2年3D处理含水量最高,第3年5D处理最佳。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播前含水量关系密切,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5.00%左右时,0~10、20~40、60~80cm土层中5D、4D、3D处理蒸发特性为"先吸水、后失水",10~20、40~60、80~100cm土层为"持续失水";播前0~10cm土壤含水量在8.00%以上时,播前及苗期水分蒸发量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中,水分蒸发量均持续降低,并于20~25d达到稳定。施用膨润土可显著提高燕麦产量,施用后第2年3D处理较CK增产10.70%,第3年5D处理较CK增产11.53%。  相似文献   
77.
大豆对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的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各器官磷素含量和对磷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器官磷素浓度大小因器官而异,均呈下降趋势;大豆对磷素最高吸收速率出现在结荚至鼓粒期,最高吸收速率为5.28mg/株·d,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30%~50%左右;适宜密度和氮磷钾适量配施,可显著提高大豆磷素的吸收量与吸收速度,并能显著提高大豆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78.
一次性在沙地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研究了其在不同年份对科尔沁沙地风沙土土壤团聚体含量、土壤贮水量以及玉米产量影响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40cm土层间粒径大于0.25mm的团聚体含量,能促进粒径0.1~0.25mm小团聚体逐渐向粒径为0.25~0.5mm和粒径大于2mm的大团粒结构转变,其中以第4a的0—10cm土层处理表现最为明显,粒径0.1~0.25mm小团聚体较CK减少了34.55%,粒径0.25~0.5和大于2mm的大团粒结构分别较CK增加了1.63和12.31倍;在贮水量方面,施入土壤改良剂第3a,第4a,第2a以及第1a分别较CK提高了42.21%~48.48%,32.48%~38.11%,28.35%~34.3%和19.15%~29.47%;在产量方面,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各处理较CK增产幅度在15.1%~59.62%。施加沙质土壤改良剂在前3a可逐年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贮水能力和提高产量,说明其具有显著的改土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9.
聚丙烯酸钾对土壤孔隙及含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城沿线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常年因春旱缺墒造成的播种难、出苗难、保苗难问题严重。试验利用土柱人工模拟干旱环境,通过施用不同量聚丙烯酸钾(K-PAM)来改善土壤孔隙与水分状况,并借助CT扫描技术为深入研究K-PAM蓄水保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4个K-PAM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即0(CK)、0.02%(A)、0.06%(B)、0.10%(C)。结果表明:施用K-PAM可增加0~10 cm土层孔隙总数,从各级等效直径孔隙看,各土层1.0~2.0 mm孔隙数量最多。随着K-PAM用量增加,各级孔隙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以中等用量0.06%(B)表现最佳。随着苗期推进、持续干旱下各处理0~10 cm土壤紧实度在出苗6~7 d后开始不断增大,A、B、C、CK处理紧实度最高分别可达1 632.8、1 944.3、2 198.5、1 400.7k Pa;K-PAM用量小于0.06%时,可使苗期0~10 cm土层含水量较其它处理增加。用量大于0.06%时,0~10cm土层含水量较其它处理降低;干旱条件下,低用量K-PAM处理更有利于出苗数量增加。可见,确定合理KPAM用量是发挥K-PAM蓄水保水优势,增加出苗率、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沉水植物对不同层次沉积物及土壤中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相同区域湖泊沉积物及土壤培养黑藻,分析不同层次底质中各形态磷含量和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变化,揭示在沉水植物作用下淹水土壤和沉积物中不同层次磷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各层次均比营养水平相当的沉积物中磷的迁移性大,黑藻能促进上层底质中无机磷向上覆水中迁移,通过根系作用促进根尖分布层底质中有机磷的迁移转化;黑藻对沉积物下层(根尖分布层)磷迁移转化的影响小于土壤,对上层底质中磷向上覆水中迁移的影响大于土壤;黑藻通过吸收作用及改变根区环境条件,影响底质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黑藻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影响大于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