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6篇
  19篇
综合类   4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秸秆干发酵产沼气技术的概述和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即秸秆干发酵产沼气技术,介绍了它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区别,以及它的技术难点和研究现状,并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的优点所在和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以及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试验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试验研究了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燃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的微观结构及燃烧机理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4.
根据生物质焦油中的可燃馏分与柴油互溶的可燃特性,研究了农用柴油机燃用不同比例的生物质焦油可燃馏分与柴油混溶油的动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焦油可燃馏分与柴油混溶油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农用柴油机功率较低时,各混溶油试样的消耗量均小于柴油;在农用柴油机功率较高时,生物质焦油可燃馏分掺混替代比例为10%时的混溶油消耗量低于柴油,而生物质焦油可燃馏分掺混替代比例为20%时的混溶油消耗量高于柴油,且燃用混溶油时农用柴油机的最大功率均超过农用柴油机的额定功率,可满足农用柴油机的动力要求.  相似文献   
75.
对生物质捆烧锅炉进行了过量空气系数、炉膛温度和燃料密度等对结渣率影响的试验,分析了生物质捆烧锅炉的结渣特性.通过分析生物质捆烧锅炉的结渣过程及结渣影响因素,认为生物质捆烧锅炉的最佳运行为过量空气系数为1.6,炉膛温度为900 ℃,燃料密度为220 kg·m-3,这种工况燃烧时具有轻微结渣性.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节柴砖瓦窑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并设计了LHY-Ⅱ型的节柴砖瓦窑,通过应用表明,该砖瓦窑具有烧制蓝色或红色砖瓦的功能,具砖瓦质量好,热效率高,节柴达50%以上,造价低,操作简单,在我国农村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秸秆成型燃料锅炉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秸秆成型燃料特性,通过设计和试验研制出适合于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的专用锅炉.锅炉采用双层炉排结构,具有消烟除尘作用,燃烧效率高,气体及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小,排烟中的烟尘含量,氮氧化物及SO2含量低,符合国家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8.
新Ⅱ型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的正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Ⅱ型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进行正、反平衡计算和分析,得出新Ⅱ型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的主要损失部位和参数,用反平衡效率分析得知燃烧不可逆损失最大,约为69.93%,其次为传热不可逆损失,约为14.50%,并用可避免损失概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采用可避免损失概念后,燃烧部位、传热部位、排烟部位的实用效率分别为42.6%、86.2%、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