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林业   104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对四川省西部甘孜凉山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文献资料,该地区现已知两栖爬行动物共121种。其中,两栖动物57种,隶属于2目10科18属;爬行动物64种,隶属于2目9科32属。该地区物种组成较为丰富,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坡面尺度土壤贮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干旱河谷区土壤层的蓄水特性,以期揭示该区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水分的时空格局及其供水机理。本文对理县干旱河谷区典型阳坡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海拔1450m、1650m、1850m和2050m的0~50cm土层的年平均贮水量分别为54.04mm、42.8mm、56.38mm和66.22mm,表明了在典型阳坡上部土壤水分贮量最大,下坡位次之,水分条件最差的地带出现在中坡。土壤层贮水量在剖面上的垂直变化规律为30~50cm土层>10~30cm土层>0~10cm土层,底层贮水量最大,表层贮水量低且稳定。在典型阳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层贮水量季节分布极不平衡,贮水量变化过程与降雨量季节变化不一致,贮水量变化明显滞后于降雨过程,滞后期为1个月。  相似文献   
7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细根(φ<2mm)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岷江柏Ⅱ>榆树>岷江柏Ⅰ>刺槐。②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单株总根系长度分别为45.87、20.43、9.22、14.08和17.85m,单株总根系干质量分别为39.643、11.867、7.307、6.683、2.900g,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根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格局一致,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与根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究川西亚高山森林火烧迹地土壤总呼吸速率(Rs)和异养呼吸速率(Rh)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Rs和Rh的变化,为火干扰条件下森林土壤碳循环及其碳排放估算提供依据。【方法】以火烧8年后的川滇高山栎林火烧迹地和对照原始林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9月—2011年12月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通过挖壕沟方法测定Rs及Rh,同时测定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T5)和土壤体积含水量(W5),分析Rs和Rh与非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休眠季火烧迹地Rs和Rh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而生长季和全年Rs和Rh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T5与Rs和Rh呈极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W5仅在生长季与对照Rs和Rh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余时间均对Rs和Rh产生显著影响(P0.05),即W5低于25.8%时对Rs和Rh产生显著影响(P0.05),超过37.7%时其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T5和W5双因子与Rs和Rh的拟合模型明显优于单因素模型,表明该区域土壤碳排放受T5和W5的协同影响;不同季节火烧迹地的温度敏感性(Q10)均低于对照样地,且Rh的Q10最小,Rs的Q10最大;火烧迹地土壤硝态氮、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对Rs和Rh的影响大于对照;火烧迹地Rs和Rh年累积量相比对照样地分别高13.9%和1.8%。【结论】火烧迹地土壤碳排放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低于未过火林地,在评估和构建川西亚高山土壤碳排放模型时,应考虑火干扰林地和土壤底物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6.
以不同强度疏伐桦木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疏伐桦木1 a后,对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数量、更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疏伐桦木显著促进了林分乔木胸径断面积和林下岷江冷杉幼苗的基径生长,50%疏伐桦木处理模式(S2)不但显著促进了以幼苗和幼树为主的岷江冷杉苗木成活率,还显著促进了幼苗的高度生长,经过疏伐处理后,林下岷江冷杉幼苗的径级结构变化不大,但小径级苗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7.
川滇高山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为了阐明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用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组成群落的植物科沿海拔梯度(15个海拔梯度,海拔2 200 m~3 600 m)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世界分布31科、热带分布21科和温带分布21科,分别为占42.47%、28.77%和28.77%。川滇高山栎群落的植物科数具有低海拔比高海拔多的特点,在海拔3 100 m以上,分布的植物科数没有变化。在各个海拔梯度以世界分布科占主要地位,其次为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热带分布科随海拔的升高具有递减的趋势,温带分布科随海拔的升高出现2个峰值。在海拔2 200 m~2 800 m范围,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相当,海拔2 900 m以上,温带分布科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8.
本文根据古地理变迁和古植物资源,应用多学科观点和理论,对四川暗针叶林起源的时代、来源,扩展以及四川暗针叶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四川暗针叶林本地起源的观点,同时分析指出生态因子的骤变和补偿作用,是促进四川暗针叶林形成、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大熊猫主食竹──紫箭竹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紫箭竹育苗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幼苗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育苗方式、不同播种季节和不同播种方法育苗成效的差异,根据幼苗生长特性和幼苗生长过程对生态条件要求的不同,划分了生育期,并针对各生育期的管理,提出了关键技术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80.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贮量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亚罗地区23年生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中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贮量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植物层各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随器官、年龄及分布层次而异,土壤层N、P营养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而K和Mg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系统中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总贮存量为307121.08kg/hm^2,其中土层营养贮存量为305345.02kg/hm^2,枯枝落叶层为1776.06kg/hm^2,乔木层为1401.29kg/hm^2,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是3.59kg/hm^2和11.48kg/hm^2。还调查了不同生长级林木细根的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