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小麦全蚀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并从抗病品种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2.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项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对抗病,其发病轻重与次生根的生理年龄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有关,小麦8793-8较76120抗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侵染.研究结果对认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抗病品种控制该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用沼液浸泡麦种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营养生长旺盛,可抑菌并刺激小麦增强抗逆性,减少全蚀病发生。提高产量。用沼液浸种、抽穗期喷施25%沼液处理,小麦产量这375.9kg/667m^2,比对照增产141.8kg/667m^2,增幅为60.64%。  相似文献   
74.
通过多年来在一线指导农业生产的经验做法,重点从10个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与控制的实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5.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毁灭性强的真菌类顽固病害。小麦染病后,幼苗瘦弱,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麦田一旦染病,扩散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一般只需3年时间,而且发病田较难彻底根除。该病在我国过去是局部发生,随着农业生产复种指数的提高及良种的频繁调运,  相似文献   
76.
 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小麦全蚀病菌)对小麦种子根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表皮层、进入皮层和进入中柱等4个连续阶段。麦根接菌后在15℃下培养,48 h后侵入表皮层细胞,60 h后进入皮层,120 h后进入中柱。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层,表皮细胞间隙和根毛基细胞是主要侵入部位,少数由附着枝侵入。菌丝穿透细胞壁有明显的酶解作用特征,菌丝先端前方胞壁上还产生电子密物质。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病原菌还能离解胞间层,形成胞外空间,特别有利于菌丝和菌丝束的扩展。在侵入位点的寄主细胞壁和质膜之间,形成多种形状的木质管,其数量与侵入菌丝的数目相对应,但木质管不能阻止菌丝进入细胞。菌丝进入中柱后,可阻塞导管和筛管。小麦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尤以细胞壁膨大崩坏和早期质壁分离最明显,细胞间隙还产生性质不明的黄色物质。  相似文献   
77.
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全蚀病(Ophiobolus graminis)是世界性重要的病害,在我国严重发生始于60年代末期,首先在山东烟台地区大面积发生,此后在甘肃武威、辽宁旅大等地造成危害,目前已扩展蔓延到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共18个省(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增加趋势.全蚀病主要破坏小麦根系,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据统计,轻病地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乃至绝收.由于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单一的化学防治很难控制危害.为此,作者结合试验研究就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作一概要评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8.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义  汪以 《植物检疫》1999,13(3):28-29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引起的病害,是我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受侵小麦常因种子根、地下茎及次生根受侵害腐解而导致植株矮小、粒小、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枯白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  相似文献   
79.
Btm是我们从大气中发现的对玉米全蚀病菌有较强颉抗作用的细菌。本文报道了Btm与荧光93室内筛选、田间防治玉米全蚀病的试验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细菌对玉米全蚀病菌都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分别使病情指数下降84.41%和89.32%,玉米增产16.23%和17.16%,Btm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细菌。  相似文献   
80.
小麦根病又名抽死秧、白穗病,是由全蚀病菌、镰刀菌属真菌及离蠕孢属真菌混合侵染的土传病害。造成成片小麦死苗及后期白穗,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是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北方小麦产量的病害之一。一、田间症状小麦根病包括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苗期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