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1993-1995年在塞罕坝用条带统计法研究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随栖位和栖息高度而变化,并对密度最大的4种鸟类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72.
1992-1994年间于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对寒鸦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包括其繁殖期的求偶、交尾、筑巢、产卵、育雏以及雏鸟的生长变化、日平均增长量和食性等,并对繁殖期的天敌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3.
用0.2%的秋水仙素分不同处理时间对二倍体新麦草萌动种子进行了染色体加倍,并对加倍后的植株在幼苗分蘖期进行了细胞学和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用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5h,诱导加倍的成功率最高,加倍植株均为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混倍体;混倍体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均高于未加倍的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74.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羊草(Leymus chinensis)、灰色赖草(Leymuscinereus)及其杂交种的抗旱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15%PEG、25%PEG、35%PEG不同处理下,两亲本及其杂交种叶片相对舍水量(RWC)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15%PEG、25%PEG处理下,活性逐渐增加,在35%PEG处理下,活性开始下降。而且在15%PEG、25%PEG处理下,杂交种的抗旱(耐旱)性与亲本羊草相近,明显大于另一亲本灰色赖草。  相似文献   
75.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3个油葵(HelianthusannuusL.)品种的种子,研究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并分析了电场影响抗旱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电场处理能提高幼苗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为膜所束缚的酸性磷酸酯酶(ACP)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干旱胁迫下活性氧对膜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说明电场处理可使膜结构与功能在水分亏缺下得到保护,促进幼苗的代谢水平,从而提高了油葵的抗(耐)旱性。  相似文献   
76.
荞麦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7.
玉米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旱性不同的9个玉米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以甘露醇溶液模拟水分胁迫,通过高渗溶液萌发法,TTC定量测定法,种子吸水率检测法,测定了各品种在萌发期的抗旱性,并用模糊隶属法进行了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可以作为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方法。)和21.4 ̄(),差异显著。相对发芽率高,说明该品种在萌发期抗干旱胁迫能力强。根生长速度快,说明在干旱胁迫时根系能迅速下扎,充分利用较深层的土壤有效水分,从而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高渗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相对发芽率和生长速度可作为玉米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之一。2.2种子的吸水率与抗旱性不同抗旱类型的种子,在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的速率不同(如附图所示),抗旱性强的品种农H_=,农单1,农单2种子的吸水速率快,吸胀14h后吸水率达到了50~55%,接近玉米萌发吸水的临界水分,而抗旱性弱的品种科单105,掖单4等均在43%以内,其中掖单12和遗单101还未达到40%。由于不同抗旱类型玉米品种的种子吸水速率不同,萌发快慢有别,农H_2和掖单12在48h的萌发率分别为62.2%和40.1%,由此说明,吸水率快的品种萌发出芽也快,即种子的吸  相似文献   
78.
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饲用玉米基因型幼苗叶片的部分水分生理指标存在差异。本着有效、简便和重复性好的原则,从所测11项指标中评选出叶片鲜干比和相对含水量可作为重要抗旱鉴定指标;叶片自然含水量,临界饱和亏,水势和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参考鉴定指标;而叶片自然饱和亏、需水程度、束缚水含量及其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和离体叶片的保水率一般均不宜作为饲用玉米的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对这一地区不同植被地带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53 722只,隶属于6门11纲27目(类)。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柄眼目、小蚓类、弹尾目和膜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湿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小杆目。研究表明,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减少趋势,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区具有最高的类群数,交错带草甸-草原区和森林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DG指数、J指数和C指数差异显著。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夏季各个植被地带土壤动物具有最高的类群数,秋季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DG指数在不同植被地带中(森林带除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只·hm-2增加到(13.57±5.58)只·hm.(P=0.027)和(5.95 4-1.56)只·hm-2(P=0.009,0.002),但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值(H')较小(0.98 4-0.10)、均匀度(J)显著较低(0.73 ±0.04)(P=0.003,0.045);在鸟类4个取食集团中,人工针叶林有2个取食集团的物种组成与自然恢复无显著差异,但密度却有较大的变化,人工针叶林可以显著提高食虫鸟的密度(P=0.041),但杂食鸟和食谷鸟密度均显著低于天然混交林(P=0.007,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