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33篇
  130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及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分、肥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进行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试验,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供试土壤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水稻产量之间符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其一次项、二次项及水氮交互项回归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三因素的增产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溉定额、施氮量、施磷量.采用此模型计算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预测准确度达99%.由此计算得出最高产量灌溉定额及其施肥量、经济最佳灌溉定额及其施肥量.提出实现目标产量的水肥最优组合方案:若以9 300~9 600 kg/hm2为目标产量,则灌溉定额、氮、磷用量分别为9 730~10 500 m3/hm2,272~363 kg/hm2,136~147 kg/hm2;若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则最佳的灌溉定额、氮、磷肥用量分别为8 500~9 015 m3/hm2,225~240 kg/hm2,90~120 kg/hm2.对比不同种植模式表明,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的产量与播后上水直播基本持平,其成本与育秧移栽种植持平,但水分生产效率(1.06 kg/m3)远远高于其他3种种植方式.与传统育秧移栽种植相比较,膜下滴灌旱作水稻节水50%,节约肥料30%以上.  相似文献   
72.
潘玲  魏臻武  武自念  张栋  郑曦  陈斐  刘倩  李伟民 《草地学报》2012,20(6):1099-1104
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扬州地区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产草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淮地区苜蓿推荐播种量为18.75 kg·hm-2,氮、磷、钾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3,113,68 kg·hm-2时,此时苜蓿的理论产草量可达22858.25 kg·hm-2。单独施用氮、磷、钾肥时,在一定范围内对苜蓿产草量有促进作用,但当超过最大施用量时,对苜蓿的生长反而造成抑制。建议氮肥施用量不超过30 kg·hm-2,磷肥施用量不超过130 kg·hm-2。氮、磷、钾共同施用时苜蓿产草量才能达到最大值;氮肥在苗期、分枝期和初花期对苜蓿植株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磷肥促进苜蓿主枝数的增加,氮钾肥有利于苜蓿侧枝数的生长。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福建农林大学提供的15份菜用黄麻品系进行对比试验,从生长发育特性、鲜茎叶和种子产量以及鲜茎叶采收进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4个参试品系鲜茎叶及种子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MC2,鲜茎叶增产幅度在0.43%-26.07%,其中MC5(14013.25kg/hm2)比对照MC2增产26.07%,达极显著水平,MC7、MC10比对照增产12.37%、14.11%,品质优良,产量构成因素匹配较好,适合在广西推广种植;鲜茎叶采收重量呈现出低-高-高-低-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养分下移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给合理施肥与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玉米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研究了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养分在剖面中的下移特征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N与P或有机肥配施明显减少20~60 cm碱解氮含量,60~80 cm碱解氮含量差异较小;P与有机肥配施减少20~40 cm速效磷含量;40~60 cm速效磷含量差异极小;40 cm以下速效钾差异不明显,有机质60~80 cm以下无差异。低产红壤经28年改良培肥,生产性能达到中上等肥力水平。长期施N和NP,玉米籽粒分别在第8、24年绝收,NMP处理比NP处理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75.
生物黑炭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选取典型日光温室,通过一年两季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黑炭不同用量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物黑炭在设施土壤中合理运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设施土壤施用生物黑炭与习惯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2.65%~15.73%,提高土壤CEC 1.03%~5.46%,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7.28%~24.95%,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9.06%~168.5%,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施用生物黑炭也增加了土壤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但与习惯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生物黑炭本身pH较高,但经过蔬菜整个生长季后,对土壤pH影响不大;生物黑炭矿物质含量较高,增加土壤养分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全盐含量。低量生物黑炭对蔬菜产量影响不大或有提高作用,但高量生物黑炭会造成蔬菜减产,因此,设施土壤生物黑炭施用量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76.
以高粱为宿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有机氮源和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酒石酸铵(0.5%)、甘氨酸(1%)和根浸出液(2 mL),可分别使每160 g沙样孢子产量提高至382,302和328个,对照仅为155个;甘氨酸(0.5%,1.0%)、酒石酸铵(0.5%)、腐殖酸铵(0.5%,1.0%,2.0%)和根浸出液(2,3,5 mL)处理,可使根侵染率分别提高至53.7%,52.8%,43.9%,59.4%,48.9%,57.7%,64.9%,55.9%,52.9%(对照仅为27.3%);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则对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都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氮源+碳源(NH4Cl+葡萄糖)组合对G.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有不同影响,当C、N比值为4∶1,1∶2时,显著提高G. intraradices产孢,可分别使每20 g沙样产孢量可分别达到2227,2458个(对照仅为157个)。当C、N比值为1∶2时,侵染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19.3%;比值为4∶1时,对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生化因子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作用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77.
在宁南旱区将10 a生退化苜蓿草地翻耕后,进行了为期3年(2003-2005年)的草粮轮作试验,轮作作物为春小麦、马铃薯和谷子,以保持生长的退化苜蓿为对照,形成了27种不同草粮轮作方式。研究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水分的恢复状况以及产量效益,并通过综合指标法比较出最佳的草粮轮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退化苜蓿翻耕后3 a轮作期间,0~200 cm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且主要受当年轮作作物影响较大;马铃薯为草粮轮作首选作物;不同轮作方式的作物总产量、经济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以及第3 a 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等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马铃薯-马铃薯(PPP)、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马铃薯-春小麦-马铃薯(PWP)和马铃薯-谷子-春小麦(PMW)为较好的轮作方式,其中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为综合指标法比较下的最佳轮作模式,该模式的作物总产量、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0~20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 214.50 kg/hm2、15 301.87元/hm2、9.38kg/(hm2.mm)6、.87 kg/(hm2.mm)和254.58 mm,土壤水分净恢复量50.69 mm,可作为当地适宜的草粮轮作模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8.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稻草被焚烧或者弃置,这不仅浪费了养分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稻草还田的方式方法,稻草还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待稻草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植物激活蛋白对有机棉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为有机农业合理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拌种、喷施浓度、喷施时期组合施用后有机棉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3mg/L植物激活蛋白拌种能显著提高有机棉叶片细胞间CO2浓度,从而达到提高有机棉光合能力,为延缓有机棉后期早衰和产量形成奠定了生理基础.确定了新型植物激活蛋白最佳施用方法为:拌种浓度3 mg/L,同时花铃期喷施浓度为1:500倍液,可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在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籽棉产量增加20.5;.  相似文献   
80.
UV-B辐射增强对棉花根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照条件下,人工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20 nm)增加对棉花生物性状、根系生长、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影响.[方法]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增加对棉花UV-B辐射,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R0)、0.5(R1)、1(R2)和1.5 w/m~2(R3).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物性状指标,如叶片表观伤害、株高、茎粗、叶面积等以及根系生长指标特征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和辐射剂量的增强,棉花叶片可见伤害症状越来越严重,R1、R2和R3处理棉花的株高和茎粗与对照R0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各个处理之间叶面积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单株干质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相比根系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R1、R2和R3处理分别比对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密度和根体积都有所减小;各个处理的棉花产量和品质显著低于对照.[结论]UV-B辐射增强使棉花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存在密切的直接关系,UV-B辐射强度越大对棉花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