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13篇
基础科学   73篇
  218篇
综合类   1321篇
农作物   24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述了20年来DPC化控在陕西棉田大面积应用和发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2001年DPC化控普及率由65%提高到9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112.7万hm2,平均增产12.1%。增产皮棉81626t,产值达8.16亿元,产投比达1:25~40。根据研究结果:指出DPC化控与CK相比,不论化控几次均能增产,以3次DPC化控为最好。第一次在棉花7~8叶期,7.5~12g/hm2;第二次在15~16叶期,22.5~37.5g/hm2;第三次在棉花打顶后10d,45~75g/hm2。通过DPC化控可塑造棉花理想株型,使株高由100cm左右降低到85cm左右,密度由4000株/hm2增加到9~9.7万株/hm2,提高棉株内围成铃率达9.1%,达到:促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并提出棉田DPC化控必须与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在高产栽培体系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当地棉花高产栽培措施革新,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2.
棉花群体叶面积载荷量与产量关系及对源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棉花单位叶面积负载的生殖器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叶面积载荷量[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果节数(个/m2叶)、结铃数(个/m2叶)及生殖器官干重(kg/m2叶))能够促进棉花群体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和养分向棉铃输送增多,因而群体成铃数增多,产量提高。同时由剪叶、疏蕾试验揭示了,当群体叶面积系数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提高叶面积载荷量使产量进一步上升,群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通过减少叶面积,提高叶面积载铃量可以使产量增加。而当叶面积过小时,虽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因此叶面积载荷量可作为反映棉花群体源库是否协调及改进栽培技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贺明荣  曹鸿鸣 《作物学报》1998,24(3):380-384
运用^15N和^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株吸氮动态,吸氮量,^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蕾期遭受雹灾后及对施氮并配合中耕,可使棉株开始吸收肥料氮的时间提前,棉株吸氮量、含氮量和肥料利用率也显著提高。棉株花铃期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以放射性比强表示)和^14CO2同化量均显著高于单纯施氮处理和对照。而且,棉株的同化产物以较大的比例转运至生殖器官特别是成铃中,并  相似文献   
74.
影响棉花烂铃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改英  许永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898-1898,190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黄河流域棉区直播棉烂铃流行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烂铃流行期间,雨日、雨量和菌源基数是影响烂铃流行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5.
测试了棉花2个品种4水平种植密度的4个关键生育时期冠层反射光谱,应用微分技术处理棉花冠层反射光谱,提取了红边(680~750nm)波段范围的最大一阶微分值(Dr)和红边面积(SDr)参数。分析了棉花冠层红边参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和棉花吐絮期的两种生长类型的冠层红边状况,表明红边位置可以指示它们的氮素状况。以新陆早8号的SDr为自变量与对应的LNA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SDr与冠层LNA达1%极显著相关(R=0.9186**,n=32),利用其构建的模型方程估算新陆早6号的LNA,实测LNA和估测LNA的估计标准差为0.8909g/m2,估算精度为88.1%(R=0.9277**,n=32),说明采用高光谱提取的红边参数信息是无损实时、快捷评价棉花氮素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不同棉铃发育时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中棉所41和鲁棉研18两品种为试材,设计3个遮荫时期(处理Ⅰ:棉铃发育0~20 d;处理Ⅱ:棉铃发育21~40 d;处理Ⅲ:棉铃发育41 d到吐絮),研究了遮荫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遮荫使纤维长度变短,纤维伸长期增长,CK在25 d纤维达最大长度,处理Ⅰ、处理Ⅱ分别在35 d、30 d才达到最大长度,而处理Ⅲ对纤维伸长期没有影响;各时期遮荫都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和纤维成熟度,但使纤维细度增加,其中处理Ⅱ对纤维比强度、纤维成熟度和纤维细度的影响最大,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Ⅰ和处理Ⅲ影响较小。各时期遮荫对两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7.
我国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恶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立与当前生产模式相匹配的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选用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2012—2013年在长江下游棉区(江苏大丰)不同地力水平田块(高、低)进行麦棉两熟栽培管理方式定位试验,设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系统测定棉花生物量、产量和生育期间的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和地力水平显著影响棉花产量,而产量的差异主要由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造成。棉花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是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高产高效栽培较常规栽培产量提高27.5%,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7%、23.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是长江下游较为适宜的栽培方式。因此未来生产中应进一步合理优化栽培方式来提高棉田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8.
棉花各器官干物质分配规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3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棉花不同群体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不同程度偏斜的S形曲线,而棉株士物质在各器官间分配规律则因器官的不同各有不同。根、果枝及果枝叶呈抛物线形曲线,主茎为y==axe^bx形曲线,主茎叶为y=(a+bx)/s形曲线;蕾为“钟形”曲线,铃呈Logistic曲线,此外,对群体密度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群  相似文献   
79.
覆盖光降解地膜对土壤污染及棉花生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自1984年以来,对国内外30种不同型号的可控制降解时间的光降解地膜,进行了棉花田间效应研究认为,光解膜在自然曝晒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降解,与普通地膜相比具有相同的土壤环境效应和相近的增产效果。降解产物对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无明显影响,也未发现有害物质产生。在棉田应用时,诱导期控制在60天左右,此后,降解过程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120天。  相似文献   
80.
不同土壤紧实度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家祥  庄恒扬 《作物学报》1997,23(6):719-726
试验于1992-1995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溶重盆栽。结果指出,容重1.1g/cm^3处理,根系长势“前旺后衰”,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根系生长始终处于劣势,而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主根生长率与一次侧根增长率高,主根长,一次侧根量大,根系活力强,吸收氮、磷、钾多,长势“前强后稳”,为最优处理;还发现,棉根干重随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