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47篇
  127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81.
为明确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及生化抗性机制,2017年-2019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采集自7省共13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并研究了氟啶虫胺腈抗性种群与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以及增效剂对氟啶虫胺腈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来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0.3~30.9)。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分别产生了9.1倍、7.9倍和4.1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与噻嗪酮、毒死蜱、吡蚜酮、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不存在交互抗性。增效剂PBO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浙江龙游19(Longyou-19)田间种群分别具有4.2倍和3.8倍的明显增效作用。综上,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682.
探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甜菜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旨在为耐旱甜菜种质选育与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两种耐旱型BGRC16137(V1)、依安一号(V2)和两种干旱敏感型92011/1-6/1(V3)、7412/823-3(V4)的甜菜种质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以差异显著性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来衡量干旱胁迫对甜菜的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4个甜菜种质的幼苗地上部指标、地下部指标与叶片相对含水量都有显著的降低,根冠比逐渐升高。在各种浓度的干旱胁迫下,耐旱型V1、V2种质的叶鲜重、叶干重、叶饱和鲜重、根长和根鲜重的下降程度都低于旱敏感型V3、V4种质。重度干旱胁迫下,旱敏感型V3、V4种质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37.33%、43.90%,而耐旱型V1、V2种质仅下降14.94%、20.45%。结果表明耐旱型甜菜种质通过增加叶鲜重、叶干重、叶饱和鲜重、根长、根鲜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683.
为了避免大变形引起静强度失效,提出一种考虑全局应力约束的大变形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Total Lagrangian描述方法和增量式Newton Raphson法求解机构的大变形响应问题;采用基于假设密度场的单元势能插值法,从而避免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出现的数值不收敛问题;以输出位移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采用改进的P范数将机构所有单元局部应力约束转换为一个全局应力约束,构建考虑全局应力约束的柔顺机构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模型,采用移动渐近线算法求解优化问题。数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获得的大变形柔顺机构能够有效满足应力约束。随着允许应力约束值的减小,机构构型中的铰链区域逐渐扩大,使机构的柔度分布更加均匀,但是输出位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84.
玉米纸筒苗移栽机运动轨迹分析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国玉米苗移栽过程中普遍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移栽效率低以及移栽钵苗成本高、裸根苗不易成活等问题,采用纸筒育苗方式培育玉米苗,根据纸筒玉米苗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纸筒玉米苗移栽机。通过对纸筒苗在栽植机构中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的理论分析,确定了栽植机构关键结构和工作参数,即栽植盘角速度w=7 rad/s、栽植盘中心到纸筒苗质心的距离L=275 mm、纸筒苗随栽植盘转过的角度α=80°。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测取苗株直立度、株距和栽植深度并计算这3个指标的合格率来评价整机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移栽机前进速度为5 km/h、理论株距为200 mm时,苗株直立度合格率为91%,株距合格率为92.6%,栽植深度合格率为79.3%,能够满足玉米苗移栽的农艺要求;栽植深度变异系数为7.4%,表明该机具有良好的栽植深度一致性。该研究可为纸筒苗移栽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5.
典型状态下荷叶润湿性差异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荷叶不同状态下润湿性差异的成因与机理,通过对荷叶在鲜、老、病、枯4个典型状态下进行润湿性观察、与水接触角测量、扫描电镜观测,分析其表面微观形貌、化学蜡质含量等要素的变化规律,揭示润湿性差异的成因与机理。结果表明:鲜叶为微米级乳突和纳米级蜡质层覆盖的二元复合微观形貌,枯叶乳突和蜡质层稍有萎缩,但微观结构变化不显著;老叶微观形貌中出现了少许"板条"状突起和乳突、蜡质层共同构成其粗糙叶表结构;而病叶"乳突+蜡质层"的二元复合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呈现无序的线型纤维柱状网络结构。不同状态荷叶表面与水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鲜、老、枯叶仍呈现疏水或超疏水状态,而病叶呈现亲水状态,润湿性能发生根本改变。荷叶表面蜡质含量在不同状态下也存在一定差异,老叶、枯叶蜡质含量与鲜叶接近,但疏水性皆低于鲜叶。研究表明荷叶不同状态下润湿性差异的成因在于其叶表微观形貌和化学蜡质含量发生改变造成的,从这2个因素对其疏水性的贡献率来比较,叶表微观形貌是决定其疏水程度的主因。研究结果为疏水表面仿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6.
反转式共轭凸轮蔬菜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国内外蔬菜移栽机核心工作部件均由不同功能的机构组合而成,以完成取苗、送苗和投苗等栽植动作。为简化机构提高移栽效率,该文提出一种以变性椭圆齿轮、正圆齿轮和共轭凸轮为传动机构的反转式蔬菜钵苗移栽机构,实现了用一套机构完成多个动作的要求。使蔬菜移栽机械达到自动、高效率(每行移栽效率可达到120株/min)的移栽水平。首先,在分析该移栽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Visual Basic6.0可视化编程软件,建立该机构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最后,通过人机交互的优化方法,获得一组符合蔬菜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进行二维图纸绘制,三维模型建立,并导入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软件中做虚拟仿真,与优化软件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理论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蔬菜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7.
抗植物病毒剂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抗植物病毒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病毒的危害、防治现状,文中回顾抗植物病毒剂的研究历史、抑制物种类、研究与开发的进展、现状与动向;指出抗植物病毒剂的实用化研发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其中牵扯到多学科的相关发展与相互协作,强调药理研究在抗植物病毒剂研发中的意义,并连同其它学科和相关技术的进展给抗植物病毒剂研究所带来的机遇,最后对抗植物病毒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8.
植物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族细胞膜上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子的特异孔道,植物水通道蛋白的活性受门控机制的调控.影响门控行为的因子可能包括磷酸化、异源基因化、pH、Ca2+、渗透压、溶质梯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689.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Cd)污染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Cd对于人体和动植物都是非必需元素,且有很强的毒性.Cd对植物的毒害机理研究相对人体和动物起步较晚,最近也逐渐成了重金属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d对植物的毒害首先是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造成活性氧(ROS)积累-氧化胁迫,进而引起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使抗氧化系统发生改变.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进入植物体内的Cd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氧化胁迫的可能机理,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0.
中国土壤酸化呈现出全国普遍发生的趋势,对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酸性土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我国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明、土壤酸化机制存在争议、耐逆作物品种缺乏、作物酸害阈值不清、改良产品及技术落地性差等问题,酸性土壤利用仍受到极大限制。针对上述问题,绘制了新的中国土壤酸碱度图,明确了我国酸性土壤的分布详情,讨论了土壤酸化机制特别是氮肥与土壤酸化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土壤酸化的危害,解析了植物和微生物对酸性土壤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提出了分区分级分类改良、酸度改良和肥力提高并重、有机无机肥配施、发展特色农业等酸性土壤改良和利用策略,建议进一步加强酸性土壤新型改良剂、作物酸害阈值、氮肥高效利用、中微量元素、耐逆作物育种和土壤酸化模型等方面研究,以期为酸性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