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4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1篇
  62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从种好管好头季稻、采用机插秧移栽技术、加强杂交中稻田间管理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大面积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612.
为了证明引入东佛里生羊发展肉乳兼用型羊产业的可行性,本研究开展了东佛里生羊、湖羊、东湖杂交F1代、东湖杂交F2代的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体重数据和6月龄胴体重数据测定,以及体重、日增重、屠宰率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东佛里生羊血统占比提高,羔羊体重呈现增加趋势;4月龄和6月龄各组合羔羊体重都呈现显著性差异;东湖F1、F2代羔羊哺乳期和育肥期日增重显著高于湖羊。因此,生产中可以利用东佛里生羊对湖羊开展导血改良,提高羔羊体重,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13.
基于小龙虾田间分布的稻虾共生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稻虾共生机制,运用地笼捕获法研究了小龙虾分别在高频分布采样区(GP)、低频分布采样区(DP)和无虾对照区(CK)的田间分布特征,结合稻田土壤性状、病虫草害调查和稻谷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显示:小龙虾稻田分布数量与田面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97.69x-25.77;小龙虾高频分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显著降低0~10 cm土壤容重6.25%~11.76%,显著增加0~10 cm土层总毛管孔隙度8.08%~10.78%(P<0.05);小龙虾高频分布显著增加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6.24%~10.30%,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P<0.05),并能显著抑制杂草生长;小龙虾不同分布频度对病虫害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但水稻产量随着分布频度的加大具有增加的趋势。因此,生产和科研上可适当区分小龙虾不同分布频度(水深)进行管理和研究,促进稻虾生态种养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14.
通过2年大田试验,比较武运粳8号(WYJ8.dep1)与导入DEP1的武运粳8号互补系(WYJ8-CP)的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氮肥水平和密度与DEP1/lep1基因对高产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氮肥供应的情况下WYJ8-CP的产量高于WYJ8,后者更耐受高氮肥水平.在低氮肥条件下提高移栽密度有助于获得更高的产量,但WYJ8的响应范围较WYJ8-CP窄.氮肥水平增加后.WYJ8和WYJ8-CP的加T品质响应差异不大.WYJ8-CP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WYJ8差别不大,但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显著低于WYJ8,其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提高.这一研究说明在低氮肥水平下,育成品种中利用DEP1基因有助于提升产量和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15.
该文首先分析了畜禽饲养环境监测与相应管理技术设备,其中包含了环境监测、管控技术设备;其次,针对畜禽饲养技术探讨进行了探讨,重点是通过定向化养殖、规范畜禽养殖基地内部粪便处理设施、畜禽高效养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16.
旨在分析鄂西北耕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逐步回归方法和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十堰市耕层土壤的全氮平均含量为1.12 g/kg,耕层土壤全氮含量较高,701个土壤样点全氮含量变异系数为0.49,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最佳模型为高斯模型,块金效应值为48.09%,全氮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且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用影响。(3)十堰市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全氮含量高的方向为南、西、西南和东南,全氮含量低的方向为东、东北和西北,全氮含量在南北方向的变异性最明显,差别较大。(4)全氮与有机质、海拔、有效土层厚度有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有负相关关系。在黏土、棕壤、水田、河湖冲积物、第四纪老冲积物、一年一熟、种植水稻的土壤中全氮含量较多,在砂壤、紫色土、紫色岩类风化物和种植水果、小麦、喷灌方式下的耕地的全氮含量较少。(5)10种因素对全氮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壤环境>成土母质>熟制>生物多样性>农作物种类>耕层质地>土类>地形>耕地利用方式>灌溉方式,其中前5个因素是影响全氮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在今后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在河谷和山谷带、一年二熟区、红砂岩类风化物和紫色岩类风化物带、有机质含量较少区可适当地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需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重视人为因素对耕地质量的影响,采用农作物轮作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17.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细胞培养等技术, 从湖北黄陂某养殖场患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内发现并分离到一株蛙病毒。患病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出血、溃疡, 肝脏发白。将病鱼内脏组织匀浆超微滤液接种鳜脑细胞系(mandarin fish brain, MFB)细胞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滴度达到 108.36±0.15 TCID50/mL。细胞培养病毒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为 150 nm 左右的正六边形病毒粒子, 呈晶格排列。细胞培养病毒的人工感染大口黑鲈试验结果显示, 7 d 内试验鱼死亡率高达 100%, 其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采用大口黑鲈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 LMBV)的特异性 PCR 检测方法对患病鲈组织样品和细胞培养病毒样品进行检测, 均能扩增出 241 bp 的单一目的条带。进一步根据 GenBank 中 LMBV 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均能从上述样品中扩增出 1392 bp 的 MCP 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长。将 MCP 氨基酸全序列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其与 Santee-Cooper 蛙病毒、孔雀鱼病毒 6 型及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的 MCP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100%。系统进化结果显示, 与感染鱼类的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病毒, 如鳜鱼蛙病毒、Santee-Cooper 蛙病毒、孔雀鱼病毒 6 型和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等聚成一支。这些结果证明, 该分离株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成员, 暂命名为大口黑鲈蛙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 LMBRaV)湖北株 LMBRaV-HB001。病毒敏感细胞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病毒 LMBRaV-HB001 感染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草鱼性腺细胞(grass carp ovary, GCO)、大鲵肌肉细胞(giant salamander muscle, GSM)和鲫脑组织细胞(gibel carp brain, GiCB)均能产生典型 CPE, 病毒滴度可达 108.0 TCID50/mL 以上。本研究首次在湖北省养殖大口黑鲈体内分离与鉴定了 LMBRaV 病毒, 建立了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传播、诊断和防控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18.
施肥对草坪质量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草坪施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草坪营养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施肥对草坪质量、病虫害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今后在草坪施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19.
基于虚拟仪器的排种器性能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Lab VIEW为开发平台,建立了精密排种器漏播虚拟仪器检测系统.通过对检测系统的标定和所测粒距样本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排种器的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排种指标,验证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0.
本研究采用福尔马林灭活的鰤鱼诺卡氏菌全细胞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健康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分别于免疫后的第1、7、14、21、28和35天采集血液样品,对其外周血液的血细胞数量、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非特异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免疫组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均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4.49±0.23)x106个/ mm3和3.88±0.24)x103个/ mm3;免疫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5和29.85%。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于免疫后第7 天达到峰值, 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于免疫后第14天达到峰值, 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感染试验表明受免鲈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1.54%。由此可见,鰤鱼诺卡氏菌灭活疫苗能够显著诱导大口黑鲈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提高其免疫因子的活性,从而增强鱼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