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0篇
  283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局地气候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实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和有关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表明 ,大规模林草、梯田等坡面措施和沟道坝库工程的实施 ,影响了当地小气候特性 ,较好地起到了调节温度、提高湿度、增加降水和雾日、减少冰雹等作用 ,项目区与参照站比较 ,相对湿度提高了 5~ 10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有雾日相对增加了 6 7d ,年降水量相对增加 5 %~ 10 %。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射水法造墙若干质量问题如墙体错位、夹泥缝等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3.
在陕北米脂试验站设置了野外10 m地下大型土柱,分别利用BLJW-4小型综合气象观测站、CS650-CR1000自动监测系统对降雨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长期连续定位观测,分析黄土丘陵区深层干化土壤对降雨入渗的响应。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降雨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快速蒸发型降雨(P≤13 mm)、缓慢蒸发型降雨(13 mmP26 mm)、入渗主导型降雨(P≥26 mm)。其中快速蒸发型降雨、缓慢蒸发型降雨在裸露地表情况下仅能引发浅层土壤的降雨入渗响应(Z_(rapid)≤30 cm, 30 cmZ_(slow)60 cm),不能对深层干化土壤形成有效的水分补给;而入渗主导型降雨则能够引发深层干化土壤的降雨入渗响应(Z_(infiltration)≥60 cm),能够促进干化土壤得到水分修复。(2)0~90 cm土层为降雨入渗、蒸发循环层,该深度范围土壤受降雨、蒸发作用影响强烈,土壤水分呈现频繁增、减波动;90 cm以下土层为降雨入渗主导层,该深度范围内土壤不再受蒸发作用影响,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3)入渗主导型降雨年最大入渗深度在140~160 cm,雨后上层土壤水在蒸发作用下69~435 h恢复至雨前水平。裸露地表状况下,多年累积降雨能够促进深层干化土壤产生入渗响应,2014—2019年干化土壤对于自然降雨的入渗响应深度依次为180、220、400、700、900 cm及1 000 cm。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冬灌和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热盐的再分布规律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防治土壤盐渍化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宁夏青铜峡灌区2018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3日试验田实测气象、土壤理化指标和作物生长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对冬灌与非冬灌区农田水热盐的运移规律及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铜峡灌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土壤浅表层温度受气温变化影响更显著。土壤从表面开始逐渐向下冻结,冻结深度随着气温的降低不断加深,消融期土壤冻结层从表层和底部同时进行消融,整个土壤冻融期共历时98 d。农田灌溉后含水率显著增高,冻结期灌溉降低各土层土壤温度0.1~1.1 ℃。冬灌农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和含水率变化特征与非冬灌区农田基本一致。冬灌后各土层盐分含量均下降,其中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显著下降,但冻融期后冬灌农田土壤出现返盐现象。冬灌农田相较于非冬灌农田,小麦植株较高,玉米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小麦增产20.64%,玉米增产4.20%。[结论] 青铜峡灌区冬灌明显改变了土壤水热盐的分布规律,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特别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5.
研究计算了河口镇—龙门区间水土保持治理后和近期的降雨、天然径流量、实测水沙量以及降雨径流关系、水沙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因子普遍减小,近期的减幅大于治理后;对于近期,降雨量的减幅最小,沙量的减幅最大;各因子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汛期,更集中在主汛期;主汛期降雨径流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而近期同样实测水量条件下沙量明显减少。根据水文法初步估算了各因素的减水减沙量,分析了降雨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减水减沙的作用及其随研究时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6.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纪录的泥沙沉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淤地坝是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在拦蓄泥沙的同时,也记载了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历史变化过程及特征.该研究根据流域历史降雨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关地沟小流域淤地坝1959~1987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及各旋回层泥沙中、小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表层土体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含量,研究了小流域侵蚀产沙变化过程及泥沙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小流域在淤地坝建设初期,侵蚀产沙强度很大,其后产沙强度由强变弱,呈显著降低趋势,淤地坝内沉积泥沙的70%来源于沟间地;微小流域与较大流域在泥沙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7.
黄土坡面径流输沙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合理的土壤侵蚀评价和预报模型,基于坡面流理论,通过室内径流冲刷模拟试验,以黄土坡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面径流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坡面侵蚀达到相对平衡时,在同一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输沙率随流量的增加呈阶梯性增加,即表现为"缓一陡一缓一陡"的变化过程;坡面径流输沙率与坡度和流量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且流量对输沙率影响大于坡度;坡面径流输沙率与坡面径流切应力、单位水流功率及Re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8.
以黄河中游粗泥沙重要来源区皇甫川为例,利用皇甫川流域降雨量和皇甫川把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法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河流水沙系列突变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累积曲线法进行水沙系列突变点检验时,存在转折点数量不等且转折点出现时间也不一致的现象,确定突变点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而利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点分析时,突变点唯一且明显,这为计算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时快速确定水沙系列突变点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基于ArcGIS Hydrology工具的沟道分级特征值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地坝系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采用的沟道分级方法对淤地坝系的布设有重要影响。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典型流域岔巴沟流域为例,借助ArcGIS Hydrology工具进行沟道分级尝试,进而探讨了沟道分级特征值的选取。根据岔巴沟流域的特征值曲线,在布设小型淤地坝时选取特征值应在300 m3左右,中型淤地坝在500 m3左右,大型淤地坝在1000 m3左右。  相似文献   
70.
草被覆盖度对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减沙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坡面生物措施减蚀作用,利用试验土槽和放水冲刷方法,探讨不同流量、覆盖度条件下坡面流水力学参数的特征,以及草被拦沙效应。结果表明,有草被覆盖的坡面薄层流的流态基本上呈过渡流和紊流;坡面流的弗劳德数与雷诺数分别为0.27~2.04和326~1538,阻力系数为8.30~16.29,且随着流量的增加,草被覆盖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减弱;与裸坡相比,30%和70%覆盖度坡面水流平均流速降低25%和47%,草被具有显著的减沙效应,但随着流量的加大,草被对坡面流的阻滞作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