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5篇
  28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新疆作为中国农业用地较多和后备耕地资源较大的省区,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具有突出地位。渭库绿洲是新疆最典型的荒漠绿洲区,是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灌溉区及新疆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深入了解该绿洲耕地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对指导该绿洲农业发展,保障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遥感资料为数据源,选取动态度、区位指数和板块密度等地理计量模型揭示渭库绿洲近21 a来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1)近21a年渭库绿洲耕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耕地面积从1994年的2 488km2增加到2015年的3 931 km2,研究期间增加了1 443 km2,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7%上升到26%,年均变化量68.71km2,年均变化率2.7%;耕地扩展中心逐渐由绿洲中上游转移到下游,并延伸到绿洲外围,主要表现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非农业用地增加,以及盐渍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2)从区位指数来看,各县的区位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新和县的耕地区位指数均排在第一位,耕地聚集程度远高于全区平均和其他地区,沙雅县的耕地区位指数位于第二,聚集程度也高于全区平均值,库车县的耕地区位指数最小。【结论】经过近21 a的耕地扩展,耕地景观由已杂乱破碎斑块逐渐连接成片,耕地景观的优势进一步增加。降水和径流的增加为渭库绿洲耕地扩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水利建设与人口增长是影响该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根据于田绿洲地下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得出如下结论:依据布罗德斯基分类法,提出了研究区共存在Cl·HCO3-Na·Mg、HCO3·Cl-Na·Mg、Cl·HCO3-Mg·Na等共8种化学类型的地下水;HCO3-和Cl-与可溶性总盐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回归方程拟合效果均理想,而CO32-和SO42-与可溶性总盐的相关关系均不明显;(Na++K+)和Mg2+与可溶性总盐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回归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而Ca2+与可溶性总盐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3.
为探究草本植物生长对硫酸盐渍土的强度影响,分析其生物量与盐渍土强度相关关系;选取常见的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做为试验用草,定期测定草本植物的不同部分生物量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其中高羊茅、黑麦草的生物量增量高于早熟禾,三种根土复合体的强度均大于素土强度,其粘聚力也明显提高。但内摩擦角变化并不显著,与素土相比仅有小幅度提高。草本植物的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硫酸盐渍土的土体强度,高羊茅、黑麦草对盐渍土的固土效果优于早熟禾,早熟禾不适宜在盐渍土上种植。  相似文献   
64.
利用1950-2008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克里雅绿洲近6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了耕地动态变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50-2008年克里雅绿洲耕地面积经历了急剧增加(1950-1961年)→缓慢减少(1962-1990年)→快速增加(1991-2008年)的变化过程,耕地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影响克里雅绿洲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政策变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等四大因素;(3)耕地动态变化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克里雅绿洲生态环境的同时,导致了绿洲外围沙漠化,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湿地减少,河道缩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了绿洲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伊犁州环境安全畜禽舍自动防疫技术在伊犁州示范推广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旨在探究生长分化因子9(GDF9)对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及激素分泌的影响,为GDF9在绵羊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以绵羊卵丘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低血清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ng/mL)的GDF9,培养绵羊卵丘细胞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透明质酸合酶2(HA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穿透素3(PTX3)及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和雌激素受体(E2R)的mRNA相对表达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卵丘细胞分泌的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200 ng/mL GDF9时,HAS2、PTX3、FSHR、E2R和LHR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处理组(P<0.01);PTGS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0和400 ng/mL GDF9组(P<0.01),显著高于100 ng/mL GDF9组(P<0.05)。当添加400 ng/mL GDF9时,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200 ng/mL GDF9组(P<0.01);E2分泌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50 ng/mL GDF9组(P<0.01),显著高于100 ng/mL GDF9组,与200 ng/mL GDF9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和400 ng/mL GDF9组P4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50 ng/mL GDF9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GDF9能够促进绵羊卵丘细胞扩展,并参与绵羊卵丘细胞激素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67.
68.
为研究胡颓子属植物的耐盐性,以三种胡颓子属植物一年生幼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0,50、100、200、300和350 mmol/L)处理30 d后,测定其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产物、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NaCl胁迫下,三种胡颓子属植物叶片的膜透性、MDA和H2O2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NaCl胁迫致使胡颓子属植物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强,细胞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其中东方沙枣的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受到的盐害较大.而三种胡颓子属植物经受30 d盐胁迫后,其叶片中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变化似乎存在着不同的特性,在盐胁迫下除东方沙枣叶片SOD活性比对照低以外,其余的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始终高于对照,但变化幅度不一致;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增加,其中尖果沙枣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成倍增长,且可溶性蛋白含量缓慢增加,而大果沙枣与东方沙枣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减后增的趋势.总之,NaCl胁迫下三种胡颓子属植物幼苗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的综合比较,尖果沙枣相对大果沙枣和东方沙枣显示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69.
2006-2007年和2007-2008年两个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年度,由于冬季低温、阴天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以及土传病害的危害等,造成了温室蔬菜不同程度的减产,乌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在乌什镇、依麻木乡、亚曼苏乡等地就如何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稳产、高效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供全县各乡参考。  相似文献   
70.
耕地在干旱区土地利用中是贡献显著的重要地类,分析其生产-生态效应时空变化有助于解释耕地变化在区域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为实现生产-生态协同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耕地生产水平假设模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揭示和田地区耕地时空演变下的生产-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增加了1 702.63 km2。8个县(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相同,但差异显著,未利用地开垦和林、草地复垦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荒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生产水平向好发展,无生产耕地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中、中高生产耕地总占比增加14个百分点。从耕地生产效应来看,研究区固定耕地生产正效应(面积占比55%)大于负效应(面积占比2%),耕地转移效应(面积占比43%)有效弥补了流失的生产效应面积,然而从各阶段效应来看,固定负效应面积逐渐增加,固定正效应面积逐渐减少,转移效应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研究区耕地等级主要为一般生态等级,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定耕地生态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