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5 毫秒
61.
摘要:本研究在明晰对生叶序玉米生长点的三大类内源细胞分裂含量不仅显著高于互生叶序玉米,而且随互生到对生到螺旋畸形叶序逐渐增大,以及CTK/IAA值是控制玉米叶序分化类型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搜索玉米细胞分裂素调控基因ZmRR1,ZmRR2,ZmRR3,ZmRR4, ZmRR5,ZmRR6,ZmRR7,ZmRR8,ZmRR9,ZmRR10的基因序列及其CDS序列,设计特异性上下游引物,通过对对生玉米及其近等基因系的互生玉米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测序,证实了对生玉米、互生玉米在ZmRR1,ZmRR2,ZmRR3,ZmRR4, ZmRR5,ZmRR6, ZmRR7,ZmRR8,ZmRR9,ZmRR10基因序列结构上未见差异。RT-PCR分析结果证实ZmRR1,ZmRR2是根特异性表达基因,ZmRR3在根和叶中不表达,而ZmRR6在茎尖中不表达,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在不同时期、不同发育组织中其ZmRR1,ZmRR2,ZmRR3,ZmRR4, ZmRR5,ZmRR6 ,ZmRR7,ZmRR8,ZmRR9,ZmRR10基因的表达均未见差异,表明本实验室的对生叶序玉米突变体的形成机制与冷泉港实验室关于ZmRR3基因的Mu转座子插入突变导致对生叶序玉米突变体形成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湖区5省滩地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实施的5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描述。对有螺滩地治理开发模式建立前后的钉螺密度、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及效益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内钉螺密度下降88%,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40%~50%,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在沿江滩地建立各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达到消灭钉螺,改善环境,增加收入的目的,是治理开发滩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墨兰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墨兰的茎尖和芽为外植体,研究墨兰的组织培养要点。通过对墨兰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芽的诱导、继代增殖、壮苗培养、生根诱导和移植进行研究,运用正交试验筛选出芽快速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 BA4.0mg·L-1+NAA1.0mg·L-1+琼脂8g·L-1+蔗糖30g·L-1,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3.0mg·L-1。分析比较出芽长为1.0cm,叶长为1.5cm,叶数为2~3条的兰花苗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64.
玉米自交系B73全基因组NBS类型抗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类型抗病基因是植物抗病基因中最大的一个类别,也是近年来植物抗病分子育种研究的一大热点。本研究对玉米自交系B73全基因组中含有NBS结构的候选抗病基因进行了基因总数、类型、系统进化关系等分析。在B73全基因组中含有165个NBS结构的基因,远远少于水稻中的同类基因,按照N-端结构和亮氨酸富集区(LRR)结构, 将其分为153个标准结构和12个非标准结构NBS基因。其中,标准结构基因又分为CC-NBS-LRR、CC-NBS、NBS、NBS-NBS、 NBS-LRR、NBS-NBS-LRR、NBS-X、X-NBS等8个类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BS类型抗病基因存在明显的两大分支,与水稻的星状发散型分布有很大差异。通过基因家族分析,还发现了玉米NBS类型基因的复制现象,但发生复制的基因比例低于水稻,可能是造成玉米NBS抗病基因数目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正交试验法在月季离体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红成功”带侧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月季离体快繁研究。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6-BA、NAA,按正交试验表形成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以及活性炭时月季茎段分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月季生根培养,采用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NAA和6-BA,按正匀表L9(3^4)形成3因素、3水平的不同配比,比较了不同培养基时月季组培苗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 6-BA2.0mg/L NAA0.05mg/L 活性炭O.3%配方时茎段分化和植株再生效果最好,最适于长根的培养基配方为:MS培养基 NAAO.05mg/L 活性炭O.3%。  相似文献   
66.
研究在覆盖乌桕叶和林下间种等胁迫条件下,钉螺体内蛋白质组分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林下间种区的钉螺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在SDS-PAGE上出现一条组分,基分子量约耿56KD,而覆盖乌桕吉的钉螺体内蛋白质则无明显的变化。两种胁迫条件下钉螺酯酶曲酶比对照材料都多出一条有同样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据此推测林下间种的胁迫作用要大于覆盖乌桕叶。  相似文献   
67.
几种吸附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及其 Zeta 电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敏敏  项艳  司友斌  陈涛 《土壤》2012,44(1):118-125
通过振荡吸附平衡试验,研究了蒙脱石、凹凸棒石、竹炭、木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讨论了pH值、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并考察了吸附剂表面的Zeta电位变化。结果表明,几种吸附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竹炭、木炭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吸附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随着悬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悬液pH一定(pH=6),离子强度为10-3mol/L NaNO3时,蒙脱石、凹凸棒石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分别为538.30、609.68 mg/kg,当离子强度增加为10-2mol/L时,吸附量分别增至611.26、731.63 mg/kg;当离子强度由10-3增至10-1mol/L NaNO3时,竹炭、木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有较多增加。当悬液pH在3~8范围时,几种吸附剂表面均带负电荷,其Zeta电位值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悬液离子强度一定时,随着pH的增加,吸附阿特拉津后吸附剂表面Zeta电位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机理上解析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68.
以美洲黑杨725杨树(Populus deltoides cl.‘725’)叶片为材料,对其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分化和生根苗对潮霉素B的浓度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最佳消毒体系为75%的酒精消毒时间8 s,0.1%的升汞消毒3 min,最佳诱导愈伤的培养基是MS+6-BA 0.2 mg·L-1+2,4-D 1.5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 0.3 mg·L-1+KT 0.3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NAA 0.05 mg·L-1+蔗糖25 g·L-1+琼脂6 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1+IBA 0.7 mg·L-1+蔗糖20 g·L-1+琼脂6 g·L-1;对725杨叶片分化和不定芽生根进行了潮霉素B的敏感性试验,确定叶片分化的临界浓度为2.5 mg·L-1,生根的临界浓度为1.5 mg·L-1。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13个冬小麦品种拔节期的冠层温度、产量、千粒重、抗旱指数及其关系研究得出,产量与拔节期冠层温度表现出负相关趋势,而千粒重与冠层温度表现出正相关趋势,且灌水处理的拔节期冠层温度对产量及千粒重的影响要大于不灌水处理,拔节期冠层温度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于对产量的影响。安丰88、石05-7494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差,抗旱性较好,产量较高,只是前者拔节期冠层温度高,后者拔节期冠层温度低,适合干旱地区栽种。  相似文献   
70.
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仪分别于5月、7月、8月、10月对南林895、I-69、皖林1号3个杨树无性系蒸腾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个供试杨树无性系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日均值的年变化均趋势大致相同,5月和10月为单峰型,7月和8月为双峰型,各个杨树无性系蒸腾速率均于7月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5月为最低值。各月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为I-69(1.87、7.61、2.52和3.34 mmol.m-2.s-1>南林895(1.71、5.57、1.79和2.71 mmol.m-2.s-1>皖林1号(1.13、3.55、1.4和1.96 mmol.m-2.s-1。相关系数及直接通径系数表明,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10月的南林895和I-69为Gs>Ta>RH>PAR外,其余均为Ta>RH>Gs>PAR。3个无性系标准木单株日蒸腾量分别是南林895为42 020.84 g,I-69为61 866.03 g,皖林1号为23 346.43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