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在不同林龄和密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提供功能导向的调控依据。  方法  在野外采用双环法测定不同林龄(15、25和35年)以及不同密度(800、1 200、1 600、1 800和2 200株/hm2)刺槐林的土壤入渗过程,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密度、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渗透速率的相关性。  结果  (1)在一定程度上,稳渗速率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林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2)对不同林龄及不同密度刺槐林的土壤入渗过程模拟发现常用的4种模型(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对该研究区刺槐人工林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其中通用经验模型的平均回归系数(0.977) > Horton模型的平均回归系数(0.958) > Kostiakov模型的回归系数(0.953) > Philip模型的回归系数(0.945),即认为通用经验模型拟合效果更好;(3)通过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密度、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呈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初始含水量是影响初始入渗速率的主要因子;1 ~ 2 mm水稳性团聚体、土壤密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稳渗速率的主要因子;影响平均入渗速率主要因子是土壤初始含水量和0.5 ~ 1 mm水稳性团聚体。  结论  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800 ~ 2 200株/hm2),随着刺槐林林龄和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结构不断改善,土壤入渗性能逐渐提升,且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35年刺槐人工林土壤入渗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2.
广东省油茶病虫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广东省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和其他部分从省外引进的油茶品系的病虫害,确定了危害严重不同油茶品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并研究了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褐足角胸叶甲、鳞翅目卷叶类害虫(如茶长卷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等)、假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为油茶病虫害优势种类,油茶茶苞病、栗寄生、油茶象甲、油茶织蛾、茶梢尖蛾为局部地区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63.
在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严重的仙湖植物园,利用70%灭薇净防除薇甘菊的同时,调查其所在群落对其他植物的危害,结果表明,灭薇净能杀灭的植物有五爪金龙和老鼠拉冬瓜;严重危害的植物有盐肤木、桢桐;重度危害的有对叶榕、白背叶、海芋、木棉、木瓜、向阳花和黄金叶;轻度危害的有芦荟、仙人掌、马尾松、火焰木、鸭拓草、半边旗、乌毛蕨、华南毛蕨和苏铁;该药对荔枝、龙眼和蕉类等无影响。在深圳市龙岗区五联村蔬菜地安全性试验表明,100倍液灭薇净能导致菜心、萝卜苗、芥菜、小白菜、上海青、生菜死亡,1 000倍液对以上6种蔬菜无影响;残留试验表明,70%灭薇净对蔬菜地残留无任何影响。室内对玉米、黄瓜和胡萝卜的毒力测定试验表明,70%灭薇净在低浓度下对以上3种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4.
赵丹阳  王军  郭杰  杜学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96-96,214
选用30%戊唑醇、12.5%唏唑醇、70%托布律、40%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3.62%;12.5%唏唑醇次之,为93.14%;70%托布律居第3,为92.66%;40%多菌灵居第4,为91.6%。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基于GC-MS技术对绿僵菌Metarhizium代谢物前处理技术进行优化,以期建立适用于绿僵菌的快速、准确的代谢组检测方法。方法 优化绿僵菌代谢物的淬灭、提取、衍生和检测方法,测定方法的稳定性。结果 40%(φ)冷乙醇溶液淬灭后核酸和蛋白回收率分别为9.63%和11.61%,淬灭效果优于其他淬灭剂;冷甲醇法可提取到代谢物109种,多于其他方法;衍生的时间越长,获得的代谢物越多,衍生1.5 h效果最好;气相色谱检测起始温度过高不利于代谢物的获得,50 ℃效果最好。最佳条件如下:40%(φ)冷乙醇溶液淬灭后用2 mL冷甲醇提取,离心后将上清液用N2吹干,加入20 mg/mL的甲氧基胺盐酸盐吡啶溶液80 μL,剧烈振荡30 s后,在37 ℃环境中反应90 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含1%(φ)TMCS的BSTFA衍生剂80 μL,在70 ℃条件下反应,衍生1.5 h后冷却至室温。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重复性好。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开展更深入的代谢机制相关研究,为农、林领域开展病原微生物代谢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在25℃的室内恒温条件下,分别用尾赤桉无性系DH201、巨尾桉无性系广林9号、尾巨桉无性系32-29、尾赤桉无性系186和隆缘桉的嫩叶做为食料,添加50%蜜糖水,室内喂养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以清水和不添加食料做对照,测定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的发育历期以及怀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蜜糖水为食物的雌成虫的历期最长(7.1 d),无食物条件下的雌成虫历期最短(2.5 d);各个品系之间对雌成虫发育历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嫩叶添加50%蜜糖水喂养能明显延长发育历期,单独用50%蜜糖水喂养的雌成虫的发育历期最长。不同食料条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的怀卵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7.
虫线清乳油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16%虫线清乳油2 g/L液和1 g/L液分别喷杀桉树苗上的枝瘿姬小蜂,20 d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40.8%和33.0%,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和88.7%。对枝条和叶片上虫瘿内的幼虫死亡率检查结果表明,叶片上幼虫死亡率略高于枝条上幼虫死亡率,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晋西黄土区16年生刺槐林土壤抗蚀性的关键评价指标,探讨林分密度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为实现功能导向型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个密度梯度(1 025、1 300、1 575、1 800、2 150 株/hm2)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选取5大类、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单独分析与综合评价。  结果  (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筛选,可知土壤密度(因子载荷量为?0.776)、有机质含量(0.864)、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747)、平均质量直径(0.960)、几何平均直径(0.779)、土壤分形维数(?0.736)和分散系数(?0.873)是评价晋西黄土区刺槐林(16年生)土壤抗蚀性强弱的关键指标;(2)同一林分密度下,刺槐林表层土壤抗蚀性优于深层土壤,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0 ~ 10 cm(0.548) > 10 ~ 20 cm(?0.070) > 20 ~ 30 cm(?0.477);同一土层内,刺槐林土壤抗蚀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1 025 ~ 1 575 株/hm2)逐渐增强,在密度大于1 575 株/hm2后逐渐减弱;(3)以刺槐林分密度为x轴,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y轴建立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y = ?2.683 × 10?6x2 + 0.009x ? 6.375(R2 = 0.77),据此预测刺槐林分密度为1 590 株/hm2时,土壤抗蚀性最强,综合指数为0.403。  结论  研究区中密度刺槐林分的土壤抗蚀性较强,从土壤抗蚀性角度,建议刺槐林(16年生)的经营密度以1 590 株/hm2为宜,对于密度过低或过高的林分,在满足林业生产的同时及时进行科学补植或间伐,还应注意保护表层土壤,以充分发挥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69.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山杨栎类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结合室内浸泡方法,对比分析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水文特征指标,研究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生态特性。结果表明:(1)枯落物厚度为3.93~4.95 cm,刺槐林最大,油松林最小;蓄积量为次生林最大(19.28 t/hm2),侧柏林(18.03 t/hm2)和刺槐林(17.57 t/hm2)次之,油松林最小(14.73 t/hm2),未分解层蓄积量小于半分解层。(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率)为30.92~61.31 t/hm2(197%~320%),次生林最大,依次为刺槐林、侧柏林,最小为油松林。(3)枯落物有效拦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次生林(31.29 t/hm2) > 刺槐(22.20 t/hm2) > 侧柏(18.19 t/hm2) > 油松(13.94 t/hm2),有效拦蓄率为107%~173%。(4)在浸水2 h内,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变化以次生林与刺槐林最为迅速,半分解层较未分解层变化迅速;持水过程中,两者与时间分别呈对数函数(R2>0.89)和幂函数关系(R2>0.99)。在4种林地中,次生林林下枯落物水文生态潜力最优,油松纯林最差,表现为次生林 > 刺槐 > 侧柏 > 油松。刺槐是除次生林外的3种人工林中最优林种。建议研究区内合理优化恢复树种配置,以提高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0.
用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防治林间的桉树尺蠖3~4龄幼虫,施药后第5d,轻度、中度和重度发生区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9%、90.76%和90.96%。用2%阿维.苏杀虫剂防治1333 hm2桉林的桉树尺蠖,防治成本支出为18.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