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为了阐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及寄主植物携带病毒对其寄生的影响,采用微虫笼饲养法研究了寄生Q型烟粉虱的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寄生Q型烟粉虱2龄若虫。丽蚜小蜂在感染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和健康番茄上寄生Q型烟粉虱(分别为VW和NVW)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丽蚜小蜂以VW若虫为寄主时的寿命为10.25 d,显著长于寄生NVW的丽蚜小蜂寿命(5.90 d);对VW和NVW后代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3.81%和17.62%,致死率分别为38.95%和26.52%,差异均显著;而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更适宜其生长发育,寄主植物番茄携带TYLCV显著提高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62.
比较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寄主植物对B/Q隐种烟粉虱若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和雌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B隐种还是Q隐种,一品红上的若虫存活率在27 ℃显著低于20 ℃。在同一寄主植物上,B隐种若虫和Q隐种若虫在27 ℃条件下发育速率显著快于20 ℃。无论是B隐种或Q隐种,饲养在同一寄主上,雌虫寿命和产卵量都与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寄主上,Q隐种除若虫发育历期慢于B隐种外,Q隐种若虫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和寿命都显著高于B隐种。可见,Q隐种在两种测定温度和两种测定寄主上较之B隐种具有竞争优势。研究结果表明B/Q隐种之间竞争取代可能受寄主、温度或其他外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于2011年采集北京、山东和湖南三地的烟粉虱,进行B、Q隐种鉴定,并测定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CYP4v2和CYP6CX1两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北京、湖南和长沙烟粉虱均为Q隐种。抗药性监测表明,北京和湖南种群对阿维菌素敏感,山东种群抗性水平较低,而对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湖南地区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抗药性达到49.08倍的高抗水平,北京和山东地区也达到中抗水平。另外,这3个地区的种群对毒死蜱和联苯菊酯抗性水平都较低。通过qRT-PCR分析三地的CYP4v2和CYP6CX1基因表达量,发现相对于敏感种群CYP4v2基因在北京、山东和湖南3个地理种群中分别过量表达3.85倍、19.57倍和10.78倍,而CYP6CX1基因在北京种群中过量表达20.55倍。结果提示田间烟粉虱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v2和CYP6CX1过量表达可能会是烟粉虱抗药性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湖南省12所不同级别医院的调查,分析了现阶段医院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阐述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应该具备的5类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信息技术人才胜任力层次模型及其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比较了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与未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以及其在健康番茄苗上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以探讨B型和Q型烟粉虱对TYLCV的适应性差异,进而探讨TYLCV在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带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雌虫体长与无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均无显著差异|带毒B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大于无毒B型烟粉虱,而带毒Q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小于无毒Q型烟粉虱。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无显著影响,而对所产卵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基于组合模型的庐山森林土壤有效铁光谱间接反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有效铁含量对林地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土壤光谱预测技术获取土壤有效铁含量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要通过土壤光谱直接预测土壤有效铁含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提出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间接估算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可行性。以庐山森林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适用性,并且通过构建有机质含量与有效铁含量的二项式线性模型,对土壤有效铁含量进行间接反演,探讨不同权重下的最优组合模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RBF神经网络单个模型,并且熵值组合为最优组合模型,其中,土壤有机质的反演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RMSE_p)为11.54 g kg~(-1),测定值标准差与标准预测误差的比值(RPD)为2.18;有效铁的间接反演模型R~2为0.70,RMSE_p为21.60 mg kg~(-1),RPD为1.77。通过土壤有机质构建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光谱反演间接模型,在光谱反演模型中,组合模型能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能有效减少单个预测模型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增强预测稳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因此,组合模型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光谱预测及土壤有效铁的间接预测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JS25噬菌体的稳定性及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并研究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稳定性,确定其对液态食品的生物防制作用。结果表明,JS25噬菌体微囊粉包埋率可达87.4%;该条件下的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 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液态食品中均可迅速释放,并有较高的稳定性;鲜牛奶、蛋清液及肉汤中,当S25噬菌体微囊粉添加量分别超过0.1、1.0、2.0 g/kg时,对鲜致病菌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液态食品有较高的生物防制作用。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及液态食品保鲜。  相似文献   
68.
何超  谢文  张友军 《植物保护》2017,43(6):72-77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对农作物危害严重。为研究GST基因家族在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中的响应机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后,23个GST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然后利用转录组数据、PCR、克隆、测序得到GST7基因全长,最后对GST7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GST7和GST13在辣椒寄主上的表达量与在原始寄主棉花上有显著差异,且GST7表达量上升了2.31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ST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657bp,编码219个氨基酸,没有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理论等电点pI为4.81,其分子量为25.07kD,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GST7基因属于Delta亚家族。本研究发现GST7基因在烟粉虱适应不适寄主植物中起到一定作用,为将来RNAi研究GST7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明确西花蓟马体内抗氧化酶基因FoCAT在适应不同寄主植物中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西花蓟马从菜豆豆荚分别转换到菜豆植株和蚕豆植株后,F_1、F_2和F_3代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FoCAT表达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从菜豆豆荚转换到菜豆植株和蚕豆植株后,除取食蚕豆植株的F_2代成虫体内FoCAT表达量和取食豆荚的没有明显区别外,其余情况下都显著降低。同一世代下FoCAT表达量在2龄若虫与成虫间差异较大。取食蚕豆植株的西花蓟马体内FoCAT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取食菜豆植株的。结果说明西花蓟马转换到新的寄主后,FoCAT迅速产生响应,其表达量与寄主的嗜食性、自身的虫态及取食的世代相关。  相似文献   
70.
豇豆Vigna unguiculata 喜温喜光,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种植的豆科蔬菜。长期以来,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其中,蓟马是豇豆上最主要和最顽固的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常常不理想,并易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豇豆产业的种植情况和以蓟马为主的病虫害问题及豇豆蓟马研究现状,并从农艺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角度总结了豇豆蓟马的综合防治技术。最后,从构建豇豆蓟马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技术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防控技术产品开发、建立科学用药和农药监管制度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