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养好鱼必先养好水。好水是鱼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是养鱼取得高产的关键。笔者近段时间以来,连续处理了几起养鱼池塘发生蓝藻引起的"水华"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水质从不宜养鱼的"蓝水"改良成了适宜养鱼的“肥、活、嫩、爽”水。下面我就调节水质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一)水质突变的产生原因1.夏、秋高温季节,由于池水较肥,蓝藻等浮游植物过度繁殖,下风处水面产生深绿色水花,形成"湖靛"。鱼池中藻类大量繁殖时会吸收水中的大量营养物质,引起水中酸、碱度的急剧变化,使藻类等浮游植物在10小时以内死亡,加之气温高,死亡的藻类等迅速分解,消耗水中氧气,产生大  相似文献   
63.
杨保国 《齐鲁渔业》2004,21(5):47-47
盛夏初秋,池塘的下风水面常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这就是“湖靛”,它是由于蓝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湖靛在早9点前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此时,能占去整个鱼池表面,并有无数气泡溢出水面,放出臭味;9点以后,随着阳光增强,不断下沉到中层,水面上则漂浮着一片黄而微绿色的死亡群体。当水中含氮量高,有机质多,水温为28~30℃,pH值为8~9.5时,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64.
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新  白美萍 《河北渔业》2002,(6):34-34,36
<正>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由于环境恶化,病害经常发生。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鱼类疾病,都会造成养殖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其中尤以各种有害藻类引起的鱼类疾病,对养殖生产者来讲最为棘手。在此,简单介绍几种有害藻类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5.
你问我答     
《海鲜世界》2001,(5):60-60
  相似文献   
66.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固氮蓝藻复合菌剂和促生细菌SM13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2种微生物肥料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常规施肥(CK)、施用固氮蓝藻复合菌剂(LZ)、施用促生细菌SM13(SM)及混施固氮蓝藻复合菌剂和促生细菌SM13(SL)共4个处理。测定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及干物质质量,在水稻成熟后考察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在稻米理化性质稳定后测定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LZ处理的水稻灌浆期干物质质量显著增加26.40%(P<0.05,下同);SL处理显著降低了一次枝梗结实率,LZ处理显著降低了二次枝梗的千粒重;SM、SL和LZ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0.00%、9.80%和8.78%。单施固氮蓝藻复合菌剂或促生细菌SM13及二者混施对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SM和SL处理显著改善了稻米食味品质,其口感值和食味值较CK分别提高7.23%、4.87%和7.22%、5.7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其构成与水稻穗部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产量与穗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次枝梗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固氮蓝藻复合菌剂和促生细菌SM13具备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且促生细菌SM13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8.
室内模拟水华蓝藻对沉积物中Cd迁移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d在蓝藻水华爆发时的迁移释放,通过研究水华蓝藻的主要藻种群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对沉积物-水界面环境条件(如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不同深度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来进一步分析铜绿微囊藻爆发时对沉积物中Cd迁移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了界面pH值和溶解氧条件,改变了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Cd从沉积物内部向水体系中扩散的速率,铜绿微囊藻能够吸附上覆水中的Cd进而影响Cd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  相似文献   
69.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是广适性藻类,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尤其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相似文献   
70.
《海洋与渔业》2013,(6):70-71
清塘后,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纳水至0.8-1.2米深左右,用漂白粉消毒,凋节水体pH值至7.8~8.5-3天后施用酵素菌①号培水.每亩6~8公斤(不计水深).先浸泡半个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开足增氧机.以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施川酵素菌之后2天,用试苗袋试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