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7篇
  免费   778篇
  国内免费   1336篇
林业   1199篇
农学   1577篇
基础科学   4115篇
  2275篇
综合类   14656篇
农作物   972篇
水产渔业   408篇
畜牧兽医   5197篇
园艺   1736篇
植物保护   1046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814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985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1111篇
  2015年   1121篇
  2014年   1870篇
  2013年   1708篇
  2012年   2158篇
  2011年   2158篇
  2010年   1885篇
  2009年   1922篇
  2008年   1674篇
  2007年   1490篇
  2006年   1512篇
  2005年   1300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932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841篇
  2000年   632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明确抗重茬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在榆中县、广河县2个试点进行了抗重茬剂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播前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能够明显促进玉米生长,优化玉米生物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榆中试点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为8 140.35 kg/hm~2,较对照增产5.64%,增加产值782.46元/hm~2,投资效益为1.61元/元;广河试点使用抗重茬剂重茬护士拌种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为9 232.28 kg/hm~2,较对照增产4.66%,增加产值739.69元/hm~2,投资效益为1.47元/元。建议在广河县、榆中县等同类型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重茬种植的区域大面积示范抗重茬剂重茬护士。  相似文献   
62.
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贵州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在分析贵州省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人才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奠定产业基础,构建秸秆回收网络,减少秸秆的无效运输,有效降低秸秆回收成本,科技融入,企业兜底,提升有机肥产品附加值,精准发力,助力特色农业的发展的思路,实现秸秆处理与贵州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有机肥为载体进行产业融合,并分析贵州当前实现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提出产业融合路径的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63.
64.
为探明烟草粉螟在烟叶仓储时的发生规律,以便实施精准防控。在施秉县不同烤房群、烟农 库房及收购点仓库,利用性诱剂对烟草粉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烟草粉螟在不同烟叶存放区域的始 发期、高峰期和终结期都不尽相同,同一种存区域的烟草粉螟消长规律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5.
秸秆覆盖及播种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不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下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CK)为对照,设置4种秸秆带状覆盖模式(①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 cm、单行播种,②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cm、双行播种,③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cm、单行播种,④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 cm、双行播种),研究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与CK相比,马铃薯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34.0%、21.5%,分别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降低31.3%、25.0%;其中40 cm覆盖种植结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50 cm覆盖种植结构分别明显提高4.5%和6.8%,双行播种较单行播种增产4.4%,二者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播种—现蕾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显著降低14.5%、15.2%、15.4%,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增加20.9%、19.0%、31.5%;与CK相比,现蕾—块茎膨大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地膜覆盖,则分别平均显著减少20.7%、22.2%、13.9%;块茎膨大—成熟阶段分别平均较CK显著提高51.7%、52.4%、50.0%。同时,相比于CK,单薯重、商品薯率分别显著提高17.3%、31.8%,单株结薯数和小薯率降低7.5%、17.6%。可见,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可通过降低现蕾前的耗水和增加块茎膨大后的耗水,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延长块茎膨大后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带状覆盖中,单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40 cm︰40 cm最好,双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50 cm︰5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66.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 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_2O_5和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_2O_5和K_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 N、P_2O_5和K_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67.
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小麦或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_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_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不施氮(N_0),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10∶0∶0∶0(N_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N_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2∶2∶3∶3(N_3),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直播稻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或油–稻轮作下,氮肥管理对直播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水稻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及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油–稻轮作下其调控效应高于麦–稻轮作模式。秸秆不还田时,配合N_3施肥方式,可有效提高直播稻结实期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且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间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秸秆还田下,配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管理模式,麦茬或油茬直播稻群体构建合理,结实期剑叶光合能力强,有效穗、每穗粒数较多,表现高产,产量最高可达10 090、10 693 kg/hm~2。综合分析,麦–稻或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氮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管理模式,能实现直播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8.
为了强化社会化服务,誓节镇依托秸秆还田处理完成秸秆禁烧工作,并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依托誓节镇社会化服务实践,从农田性状、养分含量、供水情况、温度效应、防护效应几方面入手,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本文主要介绍了农药减量助剂“激健”在小麦生产上使用,对小麦产量、防效、安全性探索。  相似文献   
70.
现阶段,土壤肥力退化趋势明显、板结现象严重,亟待有机物料的培肥与改良。作为农业固体废弃物,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都是质量上乘的有机物料种类,培肥效果良好,但被利用培肥的占比很低。鉴于此,本文对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培肥土壤的现状及效果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土壤培肥改良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