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62.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872-3877
【目的】研究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结果】3个大豆品种7S球蛋白由α′、α、γ、β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东农42和合丰25两个品种7S、11S球蛋白和各种亚基含量P3处理最高,东农46 P2处理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7S、11S球蛋白和各种亚基含量始终是东农42最高,东农46最低,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及各种亚基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没有影响,对分子量影响很小。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63.
化控种衣剂提高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化控种衣剂调控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方法】以常规种衣剂(ND)包衣为对照,以化控种衣剂(HK)包衣为处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分析了上述指标在低温逆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温胁迫后,化控种衣剂提高了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调节了叶片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平衡,增加了IAA/ABA、GAs/ABA、CTKs/ABA比值,化控种衣剂处理的曲线变化平缓。【结论】化控种衣剂通过促进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及促进型内源激素的相对比例,提高大豆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4.
硫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个品质类型品种东农46、黑农35和北9395,设置4个硫肥水平(0,30,60,90 kg·hm-2),研究硫素营养对大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肥有利于高蛋白品种(黑农35)和丰产型品种(北9395)氨基酸组分提高,尤其提高含硫氨基酸含量;高油品种(东农46)氨基酸组分中只有组氢酸和精氨酸含量提高,其它组分均下降,氨基酸总量降低.施用硫肥对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影响较小,而对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影响程度大,高油品种(东农46)表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65.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施P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g),进行了3个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在单株产量、品质方面存在着差异。东农42和合丰25以P3处理单株产量和蛋白含量最高,东农46以P2处理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P4处理脂肪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子粒蛋白质含量是东农42>合丰25>东农46;子粒脂肪含量是东农46>合丰25>东农42。  相似文献   
66.
广适应大豆品种中黄13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黄13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适宜推广范围覆盖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北方春大豆区、南部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部分区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为分析中黄13广适应的机制,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研究中黄13开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期性状,株高、节数、分枝数等农艺件状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对光周期的反应,比较中黄13不同性状间以及中黄13与成熟期相近的品种中黄24和凤交66-12间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算,并分析中黄13在各级区域试验中的产量稳定性,以期为中黄13的进一步推广和广适应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黄13在短日照(12 h)、长日照(16 h)和北京自然光照条件下均能正常开花结实,生育期性状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弱于中黄24和风交66-12.随光照长度的增加,中黄13的株制和农艺性状变化较为明显,但与中黄24和凤交66-12相比,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顶端花序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均较弱,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其蛋白质含量受光周期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光照处理和区域试验的结果,认为光周期反应相埘钝感是中黄13广适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氮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方式对白浆土有机质与氮素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白浆土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增加的趋势,至收获期达到最大值,20~30 cm土壤于R4期达到最大值;白浆土全氮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于R2~R4期达到最大值;碱解氮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0~20 cm土壤于R5期、20~30 cm土壤于R2期达最大值.种肥施氮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氮肥使1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种肥施氮增加了R2期以前土壤全氮含量,追施氮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种肥施氮使2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对0~20 cm土壤影响不大,追施氮肥使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白浆土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不同形态氮肥对大豆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固氮(CK),NO-3-N,NH+4-N,Glycin-N,Protein-N和Urea-N 6种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各生育时期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及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处理对大豆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及根尖数等)及磷吸收、利用效率影响不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NO-3-N和Protein-N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Glycin-N,Urea-N和NH+4-N均高于CK(生物固氮),但Glycin-N、Urea-N和NH+4-N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形态N处理的根干重、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均高于CK,而根冠比、平均直径以及磷利用效率则低于CK.  相似文献   
69.
为小黑麦(triticale)东农96026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种植获得高的产量及较优的饲用品质,从栽培措施的密度及氮肥施用入手,采用裂区设计,4个密度水平(基本苗750万株/hm2,600万株/hm2,450万株/hm2,300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纯氮75 kg/hm2、150kg/hm2、225 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对小黑麦东农96026生长发育、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和增加氮素营养水平利于提高东农96026的生物产量,并具有较好的饲用品质.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时产量结构比较协调,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0.
植物生长物质对大豆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度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实验农场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大豆垦农4号为试材,选用植物生长物质为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氯化胆碱(CC)和SOD模拟物(SODM),于开花始期叶面喷施,对大豆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及栅海比增加,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为SODM>DTA >CC>CK;各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单个细胞的叶绿体数、单个叶绿体中的基粒片层数和淀粉粒数,降低了叶绿体中的嗜锇体数;SODM、DTA分别显著、极显著增加了叶绿体的基粒数;各处理普遍提高了生育后期叶片Chl a、Chl b和Chl(a+b)含量,增加了Chl b/a比值;在较干旱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能使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达到最大值时间提前,增加了籽粒干物质积累时期的总光合势,提高了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