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8篇
  25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对于化工设备安装工程建设来说,焊接是其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焊接操作过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焊接质量是确保整个工程安全运行,并且能够长久使用的核心要素,这也是整个工程需要不断完善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主要针对化工设备安装中焊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以便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焊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亏缺对Bt棉杀虫蛋白含量及Bt基因表达、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Bt棉抗虫性安全表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4—2015年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2014年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G1、G2、G3、G4和CK,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最大持水量的15%、30%、45%和75%。2015年设置4个处理:G2、G3、G4和CK。观察土壤水分亏缺对盛铃期Bt棉铃壳杀虫蛋白含量影响。所有处理于盛花期前10 d控制浇水,如遇下雨,将处理盆钵移入室内。使用WET土壤三参数速测仪监测土壤水分,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即当监测发现土壤水分低于设计值时,于早晨、中午、傍晚进行定量补水。2015年进一步研究水分亏缺对Bt基因表达量、氮代谢相关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分解酶(肽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75%)相比,泗抗1号和泗抗3号铃壳中Bt蛋白含量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60%时开始显著下降,但泗抗1号下降幅度低于泗抗3号,其中2014年泗抗1号下降22.5%,泗抗3号下降41.6%。在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60%时,铃壳中Bt基因表达量增加,泗抗1号、泗抗3号分别比对照提高48.6%和22.1%。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表明,水分亏缺条件下,2个类型品种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降低,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且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高于NR和GPT。相关分析表明,NR和GPT活性与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肽酶和蛋白酶活性与杀虫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水分亏缺胁迫下,供试品种铃壳中杀虫蛋白质含量下降。但在转录水平,未发现Bt基因表达量下降。但氮代谢关键合成酶(NR和GPT)活性降低,分解酶(肽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因此,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加强可能导致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3.
侯亚男  王剑 《农学学报》2017,7(11):80-85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概念,旨在保护农村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长期协同进化以及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生态农业景观。“重庆石柱黄连传统生产系统”是按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的西南地区代表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建设重庆东南部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连生产技艺、产业化发展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该项目具有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生产、社会与文化、科研与教育、示范与推广等多方面的价值。能够从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工作等方面推动石柱县的经济、人文发展,为实现石柱县的整体脱贫与全面小康,提供以GIAHS项目为引领的全新方式。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发酵饲料在猪饲料与饲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发酵饲料对于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抑制抗营养因子以及促进机体健康都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发酵技术在饲料产业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发酵饲料的关键工艺技术仍需进行优化。文内就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水分含量、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等重要参数进行讨论,探讨相关参数对发酵效率以及发酵产量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实现发酵饲料工艺体系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5.
黑素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IR)是动物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和毛色有重要影响.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具有5种基本体色类型(“全红”、“粉玉”、“大花”、“粉花”和“麻花”),其中后3种带有黑色斑点或斑块,是研究动物黑色素合成机制的良好材料之一.克隆了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并进行了“全红”、“大花”、“粉玉”、“粉花”4种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瓯江彩鲤的MC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914 bp,包括637 bp 5’-UTR(非转录区)、311 bp3’-UTR及966 bp ORF(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由一个外显子编码(321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域.瓯江彩鲤与鲫的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达98%,与斑马鱼达93%;不同体色间的编码区只存在一个核苷酸无义突变(C/G),因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qRT-PCR表明,MC1R基因在眼睛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皮肤、肌肉、鳃、肾脏、鳔、心、肝等组织(P<0.05);但在4种体色间不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彩鲤体色类型中的黑色斑块不是由MC1基因直接决定,还有待对其它体色相关基因或调控因子的研究.研究亮点:对在黑色素合成通路中起着类似“开关”作用的MC1R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瓯江彩鲤体色间的表达差异分析,排除了MC1R基因与瓯江彩鲤黑色斑纹的直接相关性,为鱼类体色变异相关基因研究积累了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66.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或流行性眼炎,主要由衣原体引起,一般通过与患畜接触感染。蝇类或某种飞蛾可机械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67.
原位钝化是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钝化剂的选择对修复效果十分关键。通过3个田间试验和示范区对比调查研究了施用石灰石及主要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的钝化效应,并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施用足量石灰石(≥3.75 t/hm~2,试验Ⅰ)、钙镁磷肥(3.75 t/hm~2,试验III)和生物质炭(9.00 t/hm~2,试验II;7.50 t/hm~2,试验III)、石灰(3.00 t/hm~2,试验III)碱性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Cd提取率(P0.05);施用硅藻土(8.25 t/hm~2)和羟基磷灰石(3.75 t/hm~2)也能降低土壤Cd提取率。其中施用石灰石11.25 t/hm~2能使Cd提取率降低21个百分点;施用硅藻土8.25 t/hm~2(试验Ⅱ)、生物质炭9.00 t/hm~2(试验Ⅱ)可以显著降低土壤Cd提取率(P0.05),分别降低10,19个百分点。试验Ⅲ中与对照相比,施用石灰3.00 t/hm~2、钙镁磷肥3.75 t/hm~2、生物质炭7.50 t/hm~2处理的土壤pH显著提高(P0.05),石灰、钙镁磷肥、生物质炭、羟基磷灰石3.75 t/hm~2处理的土壤Cd提取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发现,石灰处理土壤pH显著高于钙镁磷肥、生物质炭、羟基磷灰石3个处理,而土壤Cd提取率则显著小于后三者。对比调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d提取率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得出,可将不同调理剂对土壤镉的钝化效应分为5类,钝化效应较大的为石灰6.00,9.00 t/hm~2和GSA-4 6.00,9.00 t/hm~2,可优先用于实际的钝化修复,而钝化效应不显著的有海泡石4.50 t/hm~2、沸石4.50 t/hm~2、腐殖质4.50 t/hm~2和羟基磷灰3.00 t/hm~2,则不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68.
利用叶片光谱的作物铜铅污染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金属污染种类的判别是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旨在提出一种由叶片光谱构建的铜铅污染判别特征(Copper and Lead Contamination Discriminating Features,CLCDF),以实现作物铜、铅污染判别。以典型作物玉米为试验对象,运用包络线去除与导数处理叶片光谱,基于该研究提出的归一化铜铅污染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 Copper and Lead Contamination Index,NDCLCI)构建叶片CLCDF,在CLCDF分布域内建立判别平面(Discriminating Plane,DP)。依据CLCDF与DP的位置关系,得出直观的污染种类判别规则,并利用判别距离(Discriminating Distance,DD)对判别规则进行量化。基于训练集数据进行试验,提取到189种用于判别铜、铅污染的DP,同时获取了对应的污染种类判别规则,判别正确率为100%。使用验证集数据进行验证,189种DP中的88种判别效果较好,判别正确率为78.22%。该研究结果证明,基于CLCDF的铜铅污染判别方法效果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69.
肥料用量、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直接影响土壤供氮强度和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施用氮、磷肥,增加钾肥投入时土壤水溶性氮含量的变化与水稻、小麦籽粒产量的关系。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习惯施肥(FP)、推荐施肥(LRF)、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RF-OM)、秸秆部分替代化肥(RF-S),各处理重复4次。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RF-OM和RF-S)土壤水溶性总氮、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LRF处理(P<0.05),与FP处理相当;返青期土壤水溶性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稍低于FP和LRF处理,差异不显著。小麦拔节期和齐穗期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总氮、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LRF处理(P<0.05),小麦主要生育期各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减氮减磷增钾条件下,RF-OM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LRF处理(P<0.05),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与FP处理差异不大;与LRF处理比较,RF-OM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较高,RF-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水稻籽粒产量与返青期土壤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和0.974;与幼穗分化期土壤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61、0.776。小麦籽粒产量与主要生育期土壤水溶性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960、0.827~0.968、0.574~0.929,土壤水溶性总氮供应对水稻、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保持或提高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在减少养分总投入量的基础上稳定水稻、小麦籽粒产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模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喷灌均匀性和灌水量对冬小麦冠层下水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红  郭鑫  陈瑞  王剑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24):102-111
为研究冬小麦冠层对喷灌水量的再分配规律,探讨不同灌水量下喷灌均匀性对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常州市金坛区开展了冬小麦田间喷灌试验。该试验依据作物需水量设置3个灌水量(充分灌溉、2/3需水量、1/3需水量)处理和2个喷灌均匀性(高:75%、低:55%)处理,通过冠层上、下雨量筒和自制的茎流收集器测量喷灌水量分布,并对喷灌后的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C)、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冠层上喷灌均匀性比冠层下高约1.5%。喷灌水经冬小麦冠层再分配后所形成的棵间穿透流量、茎秆流量以及冠下喷灌损失分别占冠层上部水量的56.0%~73.9%、25.0%~37.0%和2.5%~12.7%。冠下穿透流率和茎秆流率与冬小麦的冠层特征(叶面积指数、株高)极显著相关(P<0.01),而受喷灌均匀性和灌水量的影响较小。茎秆流率变异系数高于穿透流率变异系数。喷灌后24 h,0~20 cm深度土壤水分的变化与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变异系数显著相关(P<0.05)。低喷灌均匀性会导致区域性缺水(SWC<65%田间持水量),引发小范围减产,产量变异系数增大,减少灌水量则会加剧这一现象,冬小麦显著减产,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占主导作用。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的喷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