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8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些年,流感在全球范围的频繁暴发,使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对流感病毒进行方便、快速、准确的鉴定上.论文介绍了国内外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免疫学检测方法,尤其是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标记法.通过对各方法优缺点的比较,提出了免疫学检测方法在方便、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方法中的特有优势,尤其是胶体金免疫标记法和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62.
太白高山蔬菜产区西葫芦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适合太白高山菜区种植且符合市场需求的西葫芦品种,2014年5—8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对23个西葫芦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通过观察统计生育期、主要植物学性状、综合抗病性和产量,经综合分析后确定适宜品种。结果表明:‘富418’最适宜在太白种植,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抗病性好和产量高;‘富318’次之;而‘NS1401’、‘NS1402’、‘NS1407’和‘坂田21’较对照组‘赛纳’各有所长,差别不大;其余品种与‘赛纳’相比,严重减产。建议在太白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富418’和‘富318’;也可以将‘NS1401’、‘NS1402’、‘NS1407’、‘坂田21’及‘赛纳’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种植,以增加品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3.
指出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人类与自然界矛盾重重,有关自然资源价值补偿的问题更多地引发关注。从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角度论证了自然资源的价值,解释了自然资源没有得到补偿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来正视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64.
为了实现肥液自动供给的控制精度,设计了以P89C51为核心的肥液在线监测供给系统,通过对肥液酸度和电导率的测量,实现了供液系统的浓度在线自动监测和控制,使肥液灌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该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以及运行可靠等特点,更有利于向水基质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不同高压电场处理对大肠杆菌的诱变效应及诱变效应的比较,本试验以野生型大肠杆菌K12W3110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的电场处理:高压静电场(HVEF)、高压变频电场(HVFEF)和高压芒刺电场(HVPEF),考察菌体的存活率、突变率,绘制各高压电场处理在显著剂量处理条件下的突变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电场在不同场强处理下,突变率和存活率都呈振荡趋势,低场强时先是抑制作用,随着场强增加逐渐变成刺激效应,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高压芒刺电场处理。高压芒刺电场在1 k V·cm~(-1)场强下处理大肠杆菌时,突变率最高为对照组的12倍;而高压变频电场在4 k Hz·4k V·cm~(-1)场强下处理时,突变率最高为对照组的7.36倍;高压静电场在场强为4 k V·cm~(-1)处理时,突变率最高为对照组的5.47倍。因此,相对于对照组,3种高压电场的突变效应均有提高,其中突变效应最明显的是高压芒刺电场,其次是高压变频电场,最后是高压静电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不同电场处理对大肠杆菌诱变效应的影响,为大肠杆菌的电场诱变处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鉴定和克隆有助于研究光合作用,补充并完善叶绿体发育机理和色素合成代谢途径,为开展水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粳稻品种Dongjin的组培后代中分离出一个白条纹突变体st13,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st13的主要农艺性状,苗期测定色素含量并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将st13和Dongjin进行正反交,观察F_1植株表型,并对F_2表型分离进行卡方检验,对st13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t13×南京11(籼稻品种)的F_2和F_(2:3)群体,对st13突变基因定位;采用qPCR分析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在st13与野生型相对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Dongjin相比,该突变体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显著下降。苗期的色素含量降低,分蘖期无差异。突变体的叶绿体中既有含丰富的类囊体膜结构的正常叶绿体,也存在无类囊体结构的叶绿体。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st13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基因位于第3条染色体长臂InDel(Insertion-Deletion)标记I3-21和I3-22之间。进一步在这两个标记之间设计了6对InDel标记,最终将基因定位在94kb区间内,此区间共有8个候选基因。【结论】这8个候选基因中,有5个假定的蛋白,其他三个都是有功能注释的蛋白,而这三个蛋白在水稻中均未见报道,因此,st13突变是由一个新的叶色基因突变引起的;同时st13中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光合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发生了显著改变,推测ST13可能是调控叶绿体发育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67.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 3年来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品种等情况 ,总结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 ,并简要分析了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8.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等个别优势种,并决定浮游植物分布趋势,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而造成年际间数量大幅波动,其中2001年浮游植物数量猛增,平均总量高达8262 17×104ind/m3,密集中心浮游植物数量已接近赤潮细胞密度;外海高盐水系入侵程度加强,与春季浮游植物高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9.
1990—1991年连续两年对夏花草鱼种进行了8903浸泡免疫生产性试验。1990年设试验池两个,面积共0.44 ha,1991年也设试验池两个,面积0.56公顷,两年各设对照池1个。鱼池水深控制在1.5 m左右,溶氧都在5 mg/L以上,pH值为7.5—8.0,试验期不投喂青饲料,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鱼池8903浸泡免疫草鱼种,免疫效果与室内浸泡免疫效果一致,能使草鱼产生较强的保护力,保护力达80%以上,免疫持续时间达16个月,能控制住草鱼出血病流行两个高峰期,无论是夏花鱼种或是一冬龄草鱼种,都能对其产生较高的免疫力,其达72%—80%。  相似文献   
70.
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Ⅲ优势种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年8月丰水期及12月枯水期间,对长江口羽状锋区水域内浮游动物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研究。经对七个断面22个测站垂直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优势种乌喙尖头Feniliaarirostris主要分布于10─0米层,在A断面密度可达1700个/米 ̄3。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主要分布于30米以浅水层,于A、B两断面垂直分布现象明显。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广泛分布于台湾暖流及其所控制或影响的水域,在长江口外B断面,该种主要分布于20米以上水层中,其密集分布中心及层次与乌喙尖头及中华哲水蚤高密度聚集有关。枯水期经对四个断面15个测站的调查分析结果看,冬季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与夏季丰水期相比有很大差异,大部分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不明显。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分布于A、B断面20米以下水层中;中华哲水蚤则分布于10米以上水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