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20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基础性指标,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全国复种指数变化特征、空间差异、重心迁移,系统收集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等数据,基于GIS空间展示与分析,应用重心分析法、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全国复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98年,全国复种指数最高,达到165%,目前保持在123%左右.(2)从空间上看,复种指数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从时间上看,复种指数大多数地区呈现"上升—降低—上升"的趋势.1995年,复种指数在201%~300%之间的区域范围最大,之后2005年和2015年不断减少,同时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1985—2015年,全国复种指数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黄淮海、西南、四川盆地农作区,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低中高原、长江中下游(东南部)、江南丘陵、华南农作区.(3)1985—2005年空间上的聚集态势增加,2005—2015年降低.与1985年相比,2015年全国复种指数重心向西南移动33 km,其中复种指数<100%的重心向东南移动433 km,复种指数100%~200%的重心向东北移动104 km,复种指数>200%的重心向东北移动319 km.我国复种指数存在空间上的自相关性,南方地区复种指数降低、重心向西南迁移,是我国复种指数变化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西安污灌区菜地与耕地土壤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TOC、pH值和CaCO3表现为农田>菜地;<10μm颗粒含量农田高于菜地,>10μm颗粒含量农田低于菜地;农田土壤表层TOC和CaCO3值变异性大,菜地下层土壤TOC和CaCO3值变异性较大,而两剖面中pH值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63.
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指标优化蛹虫草人工栽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提高人工栽培蛹虫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检测指标进行蛹虫草优化栽培研究,在采用Cm-1菌株、以20%豆粕为氮源、水料比为1.4的条件下,可获得子实体产量为每瓶42.2 g、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为4.46 mg.g-1的栽培效果,虫草素含量超过了以蚕蛹为寄主的蛹虫草(2.83 mg.g-1),表明植物蛋白完全可以用作栽培蛹虫草的氮源,同时证实采收子实体后的培养基中仍含有大量虫草素,可作为提取虫草素的原料。  相似文献   
64.
青石斑鱼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斑鱼栖息于沿岸岩礁水域,我国长江以南沿海的外侧岛屿周围水域广为分布,种类约有10多种,浙江沿海以青石斑鱼(Epinephdus owoara)为主。石斑鱼分布水域比较局限,资源量不大,一经被利用容易出现资源下降。为使石斑鱼资源不衰,应积极开展养殖和放流鱼苗以增殖自然水域的资源量。作者于1980年进行青石斑鱼的人工繁殖研究,目的是解决资源增殖的苗种,这一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陕西省是全国苹果供应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种植户的可持续生计与国内苹果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生计资本是农户应对日常生产与生活风险的重要资源。笔者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洛川县、白水县、礼泉县、延安市210份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水平均不足。其中,可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劳动力匮乏,居住环境差,自然灾害严重,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建议从加强社会资本网络建设,改善种植户生存环境,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以增强其防范与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区域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以夏枯草残渣为原料,研究碱液浸提法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并对膳食纤维的性能进行测定。考察料液比、碱液质量浓度、提取温度及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碱液质量浓度15 mg/m L、水解时间2.5 h、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60%,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13.55%。性能测定结果显示: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7.27 g/g,膨胀力为17.33 m L/g;在胃环境(p H 2)和肠道环境(p H 7)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胆酸钠的吸附率分别为13.26和86.38 mg/g。该法对夏枯草膳食纤维的提取率高,产品色泽好,性能好,可广泛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ITS-RFLP技术,对采自我国12个省市的39个花生白绢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69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6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8.9%,UPGMA聚类分析将这些菌株分为4个类群。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HpaⅡ和MboⅠ作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PCR扩增产物产生的谱带,利用ITS-RFLP分析遗传多样性,将39个菌株划分为7个组群。ISSR和ITS-RFLP的结果均表明花生白绢病菌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但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8.
为提供信息改良油料种子脂肪酸,研究脂肪酸碳链延长酶1(FAE1)的底物特异性,将甘蓝型油菜A、C基因组的BnaA.FAE1和BnaC.FAE1分别在亚麻荠种子中表达。其转基因种子中山嵛酸与芥酸含量的比值(C22:0/C22:1)分别为0.18和0.88,表明BnaA.FAE1对单不饱和脂肪酸亲和力较高,而BnaC.FAE1则对饱和脂肪酸亲和力较高,这种差异在各转基因世代表现稳定。通过分析T3转基因家系种子中酰基辅酶A(Acyl-CoAs)的组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但是在拟南芥中分别异源表达上述基因,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底物特异性差异。在甘蓝型油菜祖先种,白菜型油菜和甘蓝种子中调查其C22:0/C22:1比值,同样未发现其FAE1底物特异性存在差异。综上认为BnaA.FAE1和BnaC.FAE1在亚麻荠中存在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69.
花生苗期干旱处理后转录和代谢通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析花生耐旱性的调控基础,本研究通过对10个不同的花生材料苗期进行干旱-复水实验,结合转录组分析,探讨了干旱条件下不同花生材料抵御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非洲的花生材料Waliyar Tiga耐旱性最强,其次是kQ044抗青、中花16和早花生,干旱敏感的材料为狮头企、山花13、ICGV86745以及丰花2号;耐旱及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存在显著差异,耐旱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35.0%,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15.26%。早花生和中花16的根冠比最大。转录组结果表明抗感材料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和植物代谢途径;通过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耐旱材料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素应答途径基因的表达明显弱于敏感材料。生理和转录组的结果表明耐旱材料利用发达的根系系统、能量代谢的提升、次生代谢的加强和生长的抑制四个方面共同应对干旱胁迫。抗旱材料中花16和Waliyar Tiga在干旱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的能力,中花16的根冠比显著大于Waliyar Tiga,但其耐旱性不及Waliyar Tiga,推测可能源于其较大的叶面积导致更多的叶面水分散失,从而使其耐旱能力低于Waliyar Tiga。  相似文献   
70.
为发现抗白绢病的抗源材料,以花生28个种质为材料,在阳逻和武昌两地开展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其中11个材料进行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材料间白绢病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点鉴定获得5份中等抗病材料,其收获前死亡率低于30%。在温室接种条件下,2份材料鉴定为中等抗病。综合田间和温室试验结果,中花212和麻阳小子为中抗白绢病材料,为我国首次报道;中花212还兼抗细菌性青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