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4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767篇
林业   84篇
农学   655篇
基础科学   186篇
  1725篇
综合类   2814篇
农作物   62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222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9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辽宁滨海稻区高产水稻盐粳933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分析了氮素运筹对辽宁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增加基蘖肥,可提高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对于中、低氮水平,采用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从不同的施氮比例来看,当基蘖肥∶穗粒肥为8∶2时,高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高,主要以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获得高产;当基蘖肥∶穗粒肥为6∶4时,中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较高,原因在于获得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不难看出前氮后移适合低氮水平。随施氮量提高总吸氮量增加,而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适当降低施氮水平,提高穗粒肥比例,可以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进而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62.
施氮时期对糜子光合特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087-1091
以晋黍9号为材料,通过分析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及其相关系数,研究了施氮时期对糜子光合特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氮较一次性施氮特别是花期施氮能明显提高糜子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不同器官氮素含量,花后10 d增加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33%~20.85%,1.35%~18.13%,0.99%~20.8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的氮素含量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在糜子叶片中,N3,N4和N5处理在开花期—花后10 d期间氮素含量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7.20%,10.20%和9.91%;花期以后不同处理光合色素含量和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大小都表现为N4N5N3N2N1N0。研究表明,基肥、拔节肥、开花肥按2∶4∶4施氮,可以有效地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和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63.
通过布置日光温室氮素追肥减量试验发现,减量追肥氮素施用降低大椒产量0.2%~11.32%,而追肥氮素减少10%~20%的施用量,大椒可基本维持高产,对畸裂果率、商品果率等指标影响较小;减少追肥氮素的施用,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6.5%~48.5%,但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4.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产量最大的产棉区第一师的棉花种植现状为研究对象,对2000年之后的第一师植棉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产量和面积的时序演变规律;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第一师棉花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种植规模的相关模型,利用Stata 12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揭示第一师植棉户的适度种植规模.结果表明:土地面积的变化对植棉收入的影响较大,资本投入次之,劳动力投入最小;兵团第一师的棉花种植适度规模的下限为2.667 hm2;目前第一师已有75%左右的农户达到了此下限.大于2.667 hm2也可以作为兵团确定农户棉花适度种植规模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不同调控技术对板栗根系构型的影响和对板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培育高质量板栗苗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板栗苗木为对象进行切根(切根深度分别为12、8、4 cm、CK)及不同形态氮素(尿素、硝酸钠、CK)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2N2,地径生长量最大的处理为X4N1,不同处理苗木地径生长量差异性不显著;在同样切根深度的处理下,施用尿素的苗木在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上均大于施用硝酸钠的苗木,也即NH^+4较NO^-3对板栗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X1N1、X2N1、X2N3处理在不同径级侧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上分别达到最高,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考虑苗木根系指标和形态指标,X2N1即切根深度8 cm结合施用尿素为板栗苗木根系的最佳调控处理。  相似文献   
66.
67.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典型乌龙茶产区氮素平衡状况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基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开展的355户农户调研数据和207个土壤数据,采用Boundary line方法,分析了典型乌龙茶产区的氮肥施用特征、氮素平衡状况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509.4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和尿素,全年氮盈余量479.1 kg·hm-2;武夷山市茶园平均氮肥投入量218.1 kg·hm-2,主要来源于复合肥,全年氮盈余量189.8 kg·hm-2氮素投入与氮养分盈余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安溪茶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武夷山茶园更高;基于Boundary line方法,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的氮肥优化用量分别为411.3 kg·hm-2和157.7 kg·hm-2;通过优化氮肥投入和管理水平可分别实现安溪县和武夷山市茶园温室气体减排62.0%和68.0%。在安溪县和武夷山市乌龙茶产区中,氮肥施用严重过量,导致氮素盈余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应通过优化氮肥用量达到减少氮素过量盈余和降低茶园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70.
稻鱼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_1)、减少30%(T_2)和减少50%(T_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_1和T_2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而T_3处理的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则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9%和7.69%;虽然各处理的水稻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但T_3处理的氮素盈余最低;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表明,当氮肥偏生产力每提高1 kg/kg,氮素盈余可以降低2.54 kg/hm~2。因此,在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15%~30%可维持水稻高产,并显著降低氮素盈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