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324篇
农学   255篇
基础科学   261篇
  189篇
综合类   1575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321篇
畜牧兽医   878篇
园艺   358篇
植物保护   18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穿心莲内酯影响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究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猪链球菌病的耐药性提供替代疗法。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25和0.5mg·mL~(-1);2)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而穿心莲内酯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1/8MIC)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形成量均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3)luxS基因和毒力基因的RT-PCR检测显示亚抑菌浓度(1/2MIC、1/4MIC)的穿心莲内酯明显降低gapdh、sly、fbps、ef和luxS基因的转录,显著增加cps2J、mrp和gdh基因的转录;4)哈维氏弧菌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菌培养液显示穿心莲内酯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1/8MIC)对猪链球菌AI-2信号分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亚抑菌浓度的干预可抑制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且可致毒力基因表达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62.
以鱼粉和晶体氨基酸混合物为蛋白源,制作7组亮氨酸梯度水平分别为9.65、12.05、14.98、17.31、20.06、22.88、25.60 g/kg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5 g的草鱼幼鱼70 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亮氨酸水平对鱼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草鱼鱼体增重随饲料亮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当饲料亮氨酸水平达14.98 g/kg干饲料时,继续增加饲料亮氨酸水平,草鱼鱼体增重则不再有显著变化。草鱼幼鱼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表现出同鱼体增重相同的趋势。饲料亮氨酸水平对草鱼全鱼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亮氨酸水平对草鱼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分别以鱼体增重、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为指标,以折线回归模型分析,求得草鱼幼鱼对饲料亮氨酸的需求量为15.17~15.29 g/kg干饲料,约占饲料粗蛋白的4.68%~4.71%。  相似文献   
63.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试验材料,侵染立枯丝核菌后,经丁二醇(BDO)诱导产生系统抗性(ISR),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氯化钴(CoCl2)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后,检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观察匍匐翦股颖ISR反应中胼胝质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抑制剂处理下,匍匐翦股颖幼苗中AsA含量较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大量GSH被催化还原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SG大量积累,同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较低,GSSG经GR少量还原为GSH。乙烯促进剂处理下,AsA含量较高,APX活性升高,GSSG在高活性GR作用下催化还原为GSH,使得GSH大量积累。因此在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反应中,高浓度乙烯促进AsA和GSH的大量积累,它们不仅参与了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在ISR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匍匐翦股颖感染褐斑病后,胼胝质主要沉积在厚壁细胞、韧皮部、木质部和表皮组织,其中厚壁细胞胼胝质沉积最多,表皮组织沉积最少。此外,胼胝质沉积面积在不同乙烯信号分子处理间存在差异,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一定浓度的乙烯对ISR反应中胼胝质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在100 μmol·L-1ACC处理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仅为9.916 mm2,处理10 d后升至最高,为38.396 mm2,但在病害侵染后期,胼胝质数量减少,在100 μmol·L-1ACC处理1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降至20.052 mm2,反映了乙烯信号分子对胼胝质沉积的影响是一种短期效应,短期内可提高匍匐翦股颖植株抗病性,具有信号分子的短时效特点。研究结果为探清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响应中ET信号分子如何调控抗病生理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正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以"加州鲈鱼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三新工程项目为依托,从浙江省湖州市引入加州鲈鱼种,在10.2亩池塘内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4843.8元/亩的较好养殖效益。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水源来自高邮湖水系,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边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捷,无工  相似文献   
65.
"高光效"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有很高的增产潜力,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技术难题。因此如何克服难题,做好高光效示范工作是增加粮食单产、创建粮食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6.
青岛地区宿根花卉引种及观赏价值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青岛地区引进的54个品种的宿根花卉进行了露地栽培试验,在物候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适宜青岛地区宿根花卉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54个品种宿根花卉进行了观赏价值综合评价,根据评价值将54种宿根花卉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Ⅰ级(4.0)综合观赏价值最高的种类16个,Ⅱ级(3.5~4.0)综合观赏价值高的种类17个,Ⅲ级(3.0~3.5)综合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16个,IV级(3.0)综合观赏价值较低的种类5个。  相似文献   
67.
马铃薯是北方地区主要粮、经作物之一,具有粮菜兼用、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在农业经济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之马铃薯收获后有较长时间的休眠期,耐贮藏,可择机择价分批上市,近几年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逐年扩大。但是目前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存在耕作较为粗放,群众普遍不重视防  相似文献   
68.
辽东地区玉米生产合理密植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辽东地区玉米种植现状,经过试验示范与实践调研,明确了在本区域示范应用合理密植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旨在介绍玉米品种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提出合理应用密植品种或缩距增密栽培技术,进一步挖掘辽东玉米增产潜力,提高栽培技术水平,达到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入侵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传播扩散的主要载体是种子,研究其种子休眠萌发基因的激素调控对于其防除具有重要意义,而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可以提高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准确性。本研究以赤霉素、脱落酸和水处理的刺萼龙葵种子为材料,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种软件对15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表达稳定性评价,并通过检测ABI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5)的表达验证所筛选的内参基因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赤霉素、脱落酸和水处理过的种子,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eIF(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SAND(SAND protein family)和ACT(β-actin);对所有种子样本而言,PP2Acs(a catalytic subunit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是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研究结果将为刺萼龙葵种子休眠萌发的遗传调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
β-甘露聚糖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降解胚乳细胞壁的关键酶,明确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可为揭示杂草种子的休眠萌发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以外来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种子为材料,建立了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凝胶扩散法。利用凝胶扩散法对不同贮存时间及贮存条件下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贮存3年以上的种子中该酶的活性为0.03 nmol/(min·mg),显著低于贮存3年以下的种子中的酶活性0.15 nmol/(min·mg),而湿润冷藏的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为0.12 nmol/(min·mg),显著高于干燥冷藏的种子的酶活性0.02 nmol/(min·mg)。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凝胶扩散法综合了传统方法的优势,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种子样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