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106-108
采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对实验室分离的15株猪链球菌进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5株菌中有1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8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6株菌没有形成生物被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金银花、马齿苋、罗布麻)水提取物对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不同猪链球菌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的1株链球菌进行中草药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越强,测得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值就越大,不同药物浓度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不同。该研究为猪链球菌病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化试验及PCR等方法对13株猪链球菌进行鉴定分型,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其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经鉴定的13株猪链球菌中1株为1型,4株为9型,2株为7型,另2株为2型,其他菌株为未知;13株菌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号、2号、3号、4号、7号、9号、10号、12号、13号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较弱,5号、6号、8号、11号菌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中等。这些结果为研究猪链球菌致病性及为生物被膜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考察大黄水提物对2型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索大黄水提物干预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试验利用iTRQA技术测定亚抑菌浓度的大黄水提物干预2型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中蛋白质的表达,从参与细胞代谢活动和分子功能的角度分析细菌不同部位的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间的作用关系进行String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57个蛋白表达产生影响,其中上调蛋白34个、下调蛋白23个。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催化、RNA结合及蛋白质合成等活动。核糖体差异表达蛋白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主要为50S核糖体蛋白和30S核糖体蛋白。说明大黄水提物可能是通过干扰QS系统、细菌的黏附及蛋白质表达来抑制2型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丁香叶水提取物的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对猪链球菌体外生物被膜(BF)的干预作用,确定丁香叶发挥作用的有效部位,试验采用结晶紫染色(CV)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μg/μL、12.5μg/μL;3.125,1.562 5,0.781 25μg/μ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影响极显著(P0.01)。说明抑制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有效部分为乙酸乙酯部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细胞培养板法研究了猪链球菌2型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大部分猪链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3/15)形成能力较强;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成熟约需60 h,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是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因素;生物被膜中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浮游菌;氨苄青霉素钠和阿莫西林对这3株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高于游离菌约2 500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物被膜内猪链球菌彼此黏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耐药机理,以及清除生物被膜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蒙国宇团队,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非典型菌毛Saf介导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e Life期刊。该研究为沙门氏菌防治(如疫苗和抗体研制)提供了精细的靶点蛋白结构视野。沙门氏菌是隐藏在人们身边的杀手,它是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而Saf菌毛特异性表达于大多数临床致病的沙门氏菌表面,由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Temprine-La(S)(T-La(S))、Temprine-La(FS)(T-La(FS))、RGD-T-La(S)和RGD-T-La(FS)对2型猪链球菌(SS2)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检测SS2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最小生物被膜抑菌浓度(MBIC)和最小生物被膜杀菌浓度(MBE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XTT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代谢活性的影响;苯酚硫酸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建立猪链球菌-斑马鱼感染模型,HE染色法观察T-La(FS)对斑马鱼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对斑马鱼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S2具有良好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T-La(S)、RGD-T-La(S)、T-La(FS)和RGD-T-La(FS)对SS2生物被膜的MBIC分别为31.3、15.6、7.8和15.6μg/mL;MBEC分别为62.6、31.2、15.6和31.2μg/mL;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抗菌肽使SS2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外基质大量减少;XTT法结果显示,抗菌肽可显著降低SS2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苯酚硫酸法结果显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SS2生物被膜合成胞外多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抗菌肽作用后降低了SS2生物被膜基因的转录水平;T-La(FS)作用后TLR2、MyD88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抗菌肽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和阻断胞外多糖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SS2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中T-La(FS)可能通过抑制TLR2信号通路中TLR2和MyD88分子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脑膜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Temprine-La(S)(T-La(S))、Temprine-La(FS)(T-La(FS))、RGD-T-La(S)和RGD-T-La(FS)对2型猪链球菌(SS2)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法(CV)检测SS2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最小生物被膜抑菌浓度(MBIC)和最小生物被膜杀菌浓度(MBE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XTT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代谢活性的影响;苯酚硫酸法检测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建立猪链球菌-斑马鱼感染模型,HE染色法观察T-La(FS)对斑马鱼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对斑马鱼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S2具有良好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T-La(S)、RGD-T-La(S)、T-La(FS)和RGD-T-La(FS)对SS2生物被膜的MBIC分别为31.3、15.6、7.8和15.6 μg/mL;MBEC分别为62.6、31.2、15.6和31.2 μg/mL;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抗菌肽对SS2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抗菌肽使SS2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外基质大量减少;XTT法结果显示,抗菌肽可显著降低SS2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苯酚硫酸法结果显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SS2生物被膜合成胞外多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抗菌肽作用后降低了SS2生物被膜基因的转录水平;T-La(FS)作用后TLR2、MyD88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抗菌肽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和阻断胞外多糖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SS2生物被膜的形成,其中T-La(FS)可能通过抑制TLR2信号通路中TLR2和MyD88分子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脑膜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强力霉素或庆大霉素对猪链球菌(S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96孔板法测定强力霉素或庆大霉素对S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结晶紫染色和活细胞计数法分别测定亚抑菌浓度(1/2 MIC、1/4 MIC、1/8 MIC和1/16 MIC)的强力霉素或庆大霉素作用下S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SS生长能力及其被膜内SS活菌数量;采用革兰染色观察亚抑菌浓度强力霉素(1/4 MIC和1/8 MIC)或(1/2 MIC和1/4 MIC)庆大霉素作用下SS分布情况;采用qRT-PCR检测亚抑菌浓度(1/4 MIC和1/8 MIC)作用下的SS毒力因子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强力霉素(1/2 MIC~1/16 MIC)或庆大霉素(1/2 MIC和1/4 MIC)均能够增强S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p0.001)和增加被膜内SS活菌数量(p0.001),且SS具有明显集聚成团现象;不同亚抑菌浓度强力霉素和庆大霉素均减缓了SS的早期生长速率,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其生长特性恢复;1/4 MIC和1/8 MIC的强力霉素或庆大霉素均能够显著降低SS毒力因子cps、ef、sly、fbps、gdh和gapdh mRNA的转录水平(p0.01)。结果表明:亚抑菌浓度的强力霉素和庆大霉素均可以增强SS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降低其毒力因子的转录水平从而形成持续性感染,本研究为抗生素在治疗或预防相关疾病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病性E.coli其宿主体外BF最适形成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8h,培养基为5%TSB、引导载体为平底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美国Corning Costar)。其生长周期为8h时开始起始粘附、24h形成若干微菌落、36h微菌落粘连、48h形成完整的BF、72h细菌脱落开始下一轮的BF生长。糖分和适量的无机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和被膜内细菌的粘附性提高。该研究表明禽致病性E.coliBF的形成周期,并为抑制其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观察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作用。通过水提法提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含量为5.833mg·mL-1;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和250mg·mL-1;绿原酸对猪链球菌MIC和MBC分别为2.5和10mg·mL-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细菌周围有厚厚的黏液层,而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均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未见有黏液成分和胞外基质,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  相似文献   

14.
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临床常见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可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和反复急性发作。由于细菌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和逃逸宿主的免疫,导致临床相关感染的难治性。所以,BBF耐药屏障的研究已成为国外医学、药学、微生物学专家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被膜(biofilm,简称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材料表面,分泌大量胞外物质,将自身包裹而形成的细菌聚集膜样物。BF是细菌保护其自身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一种特有的生命现象,常见的形成BF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肽聚糖相关脂蛋白(peptidoglycan-associated lipoprotein, Pal)在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肠炎沙门菌的pal缺失株,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urli菌毛和纤维素形成,以及检测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al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Curli菌毛分泌量降低,但纤维素形成无显著降低,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为进一步分析pal基因在肠炎沙门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本研究测试了多黏菌素B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pal基因缺失株对多黏菌素B的MIC降低了75%。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pal基因影响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肠炎沙门菌Pal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近年来石河子某规模化牛场死于脑炎的犊牛大脑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影响因素,试验以犊牛脑炎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96孔板培养细菌结合结晶紫染色,分析该菌产生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BF)的能力及形成的最佳时间;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BF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犊牛脑炎源大肠杆菌BF形成能力较弱,从6 h开始形成,48 h时BF的形态趋于完整直至顶峰,之后BF网状结构逐渐解离,72 h时BF的结构消失;当在LB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的葡萄糖、1%的蔗糖和0.5%的NaCl时BF的结构最完整;LB、BHI、TSB三种培养基比较,LB培养基中形成BF的形态最佳。致犊牛脑炎大肠杆菌形成BF能力较弱,培养至48 h时BF形态较为完整,在LB培养基中适当添加葡萄糖、蔗糖、NaCl可提高其形成BF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丁香叶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与消除作用的研究,为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通过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的方法研究了丁香叶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1/2 MIC时,丁香叶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干预、消除作用影响极显著(P<0.01)。表明丁香叶水提物不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对成熟的生物被膜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猪链球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本试验选取常用的20味清热解毒的中药,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药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装置和平板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药在亚MIC(1/2 MIC)药物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丁香叶、金银花、黄芩、穿心莲、黄柏和鱼腥草等中药水提物干预生物被膜效果显著(P0.05)大黄、黄连水提物干预生物被膜效果极显著(P0.01),通过细菌计数发现,0~72h,1/2MIC中药提取物对猪链球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0.05)。丁香叶、大黄和黄连水提物对生物被膜中的猪链球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慢性感染问题,试验采用儿茶酸抑制密度感应机制,研究影响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方法,结果表明:儿茶酸使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降低了25.4%。说明儿茶酸确实能够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