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1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8篇
  14篇
综合类   1006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使用方便,无药害症状,不影响水稻生长和成熟。以浓度为3 000倍液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增产率15.9%。在生产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63.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64.
室内测试了苏丹草和香根草对二化螟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苏丹草和香根草控害效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雌成虫对苏丹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产在苏丹草和香根草上的卵量分别是产在水稻上的3.02和4.56倍。两种诱虫植物均对二化螟幼虫具致死作用,二化螟幼虫在两种寄主上不能完成生活史。田间试验表明两种诱虫植物围绕的水稻小区内二化螟枯心率显著低于试验区外20m的对照小区。  相似文献   
65.
赤壁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壁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以北与湖南接壤,是湖北省产粮大县和优质稻板块基地,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3万hm2.水稻种植模式单、双季并存,一季稻桥梁田多,且插花种植,稻田生态环境适宜水稻二化螟为害.近几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水稻二化螟连续大发生,且发生量大、发生期早、发蛾峰次多、盛蛾期拉长和发育极不整齐等特点,已成为水稻重大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有效控制二化螟的为害,笔者根据近几年对水稻二化螟跟踪调查和综合防治实践情况,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筛选特定试验条件下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二化螟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二化螟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出11个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不同组织、温度处理、杀虫剂处理、取食不同饲料、取食不同水稻、dsRNA处理和混合样品的表达量,利用RefFinder、BestKeeper、Ge Norm和NormFinder等软件和ΔC_t值对11个候选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5种分析方法表明,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K、RPL10和EF1,不同组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TUB和ACTB,不同温度下较稳定的内参基因为TUB、RPL10和EF1,杀虫剂处理样品中较稳定的是TF4和ACTA,取食不同饲料较稳定的是TUB、TF4、EF1和RPL10,取食不同品种水稻较稳定的是TUB和EF1,dsRNA处理样品中较稳定的是TUB、AK、ACTB和EF1,混合样品中较稳定的是EF1、TUB和ACTB。【结论】为不同试验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二化螟基因表达研究中获得更加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67.
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效果。1~2龄幼虫盛期施药的效果好于2~3龄幼虫盛期施药的效果,推迟防治效果明显下降。防治2次的效果好于防治1次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常年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产量损失。寄生蜂是二化螟重要的生态调节因子和生物防控天敌资源,对田间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主要就二化螟寄生蜂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二化螟卵寄生蜂和幼虫寄生蜂生态控害功能及优势种利用、二化螟幼虫越冬滞育期间寄生蜂对越冬幼虫种群基数的控制和寄生蜂生态控害功能的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寄生蜂对二化螟生态控害功能的评估,尝试提出二化螟寄生蜂生态控害功能研究应在越冬代重视二化螟盘绒茧蜂、稻螟小腹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对越冬滞育幼虫的生态控害潜力、非越冬世代则重点发掘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等卵期优势寄生蜂以降低田间二化螟卵的孵化率、减轻二化螟幼虫为害率,以期为提升寄生蜂的生态控害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在金华和温岭水稻田设置不同密度的性信息素诱芯处理,调查研究其诱蛾量、对二化螟的防效,及对稻田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时间动态在地区间有明显不同;金华试验点的二化螟防治效果随着诱捕器的密度增加而上升,而温岭试验点在不同诱芯密度下的防效差异不明显。不同地区稻田二化螟的天敌群落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金华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22科38种,主要种类为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Thorell)、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enberg et Strand)和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 Gahan);温岭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10科14种,主要种类为食虫瘤胸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 Oi)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稻田放置诱芯的密度会显著影响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每667 m2设置1枚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每667 m2设置2~3个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时,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二化螟天敌群落多样性表现有显著差异。综合考察,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每667 m2诱芯悬挂量以3枚为宜。  相似文献   
70.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已产生抗药性的二化螟为害,选取了9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于二化螟卵孵始盛期以及1、2龄幼虫高峰期在江西临川、南城、余干的水稻田两次喷施,开展防治试验。药后调查各处理防效,发现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当地已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三唑磷产生抗性的二化螟,防效可达80%以上;720 g/L丙溴磷乳油+90%杀虫单可溶粉剂处理的防效次之,其他供试的药剂组合防效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