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75篇
  1268篇
综合类   1259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究东北水热资源限制下春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合理推广,本研究基于44篇已发表文献中的2 705对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4种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SM、免耕 NT、免耕+秸秆覆盖 NM和深松 SN)与传统耕作CK下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探讨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对生长季内的玉米农田有增湿降温的效应,土壤含水量提升5.93%和土壤温度降低2.93%;土壤含水量增加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SM>NM>SN>NT;土壤温度在SM、NT下显著降温,NM、SN显著增温,但NM增温幅度仅为0.006%。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在各亚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部分亚组内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依次为:土壤质地>土层深度>生育期>年均气温>年降雨量>秸秆覆盖量,土壤温度仅在秸秆覆盖量亚组内有显著性差异。此外,覆盖(3 000,6 000] kg/hm2秸秆时,蓄水保墒效果最佳。综上,在年均气温[0,10] ℃的东北春玉米可种植区实施4种保护性耕作均有显著的增湿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62.
为揭示新型杀线剂路富达对烤烟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机理和效果,设计2组盆栽和大田试验,比较了杀线剂阿维菌素、路富达和路富达与银法利混剂(路银混剂)及其3种用量的杀线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阿维菌素、路富达和路银混剂均显著降低了烤烟根结线虫病级、根结指数和根结密度,促进了根系和烟株生长,显著提高了烤烟茎叶干重和水氮利用效率.不同用量的路富达和路银混剂对烤烟生长和根结线虫病害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杀线剂阿维菌素相比,路富达显著降低了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促进了烟株生长.总之,与阿维菌素相比,盆栽条件下路富达具有相同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害效果;在只发生根结线虫病害的烟田,无需配施银法利,并可降低路富达推荐使用量,从而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63.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我国土壤碳循环酶活性影响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对我国农田土壤碳循环酶活性的影响,为有机物质转化和土壤健康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搜集,获得了目标文献56篇,建立了翻耕清茬(CT,507组)、翻耕+秸秆还田(SR,305组)、免耕(NT,291组)和免耕+秸秆还田(NTS,122组)处理对土壤碳循环酶(转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Meta-analysis)和增强回归树(BRT)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碳循环酶活性的差异,并量化气候特征、土壤特性和种植制度等因子对其影响程度。【结果】与CT相比,SR(28.0%)、NT(13.7%)和NTS(23.2%)处理显著增加(P<0.05)了土壤碳循环酶活性;SR、NT和NTS处理显著促进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3%、16.2%和22.5%;SR处理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幅为36.6%。对于低土壤有机碳(SOC<10 g·kg-1)而言,SR、NT和NTS处理对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6.7%、24.2%和37.9%。在碱性(pH>7.5)土壤中,SR和NTS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2.3%和28.7%。对于不同黏粒含量的土壤而言,黏粒含量<20%的土壤中SR和NT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1.5%和22.3%;黏粒含量为20%—30%的土壤中SR、NT和NTS处理下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6.1%、16.1%和25.3%。干旱指数较大(2—3.5和>3.5)时,SR(29.1%和20.5%)、NT(13.4%和17.0%)和NTS(9.0%和36.9%)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转化酶活性。对于轮作种植制度而言,SR和NTS处理促进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4.0%和29.4%;而在连作种植制度下,SR处理下转化酶活性提高了29.4%。对于不同试验年限而言,NTS处理对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幅度表现为:长期(>10年;39.9%)>中期(5—10年;31.7%)>短期(<5年;17.6%);短期和中期秸秆还田(SR)均显著增强了转化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2.0%和27.3%。免耕和秸秆还田对转化酶活性的交互作用在SOC含量低(<10 g·kg-1)、pH呈碱性(>7.5)、黏粒含量低(<20%)、干旱指数高(>3.5)、轮作和持续年限长(>10年)的土壤中较小。BRT分析结果表明,黏粒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SR处理对转化酶活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SOC含量和干旱指数是影响免耕措施(NT和NTS)提高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我国实施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尤其是在SOC和黏粒含量较低或干旱指数较高的地区,对于转化酶活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李娥  赵锦  叶清  高继卿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8):3847-3859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降水条件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可能影响,为当地春玉米种植品种熟型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5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7年分为2个时间段(1961—1985年和1986—2017年)。基于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敏感区域内的2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1981—2007年玉米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分析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的变化特征,并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降水条件变化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1)1961—2017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品种熟型调整的敏感地带内实际播种期呈提前趋势,成熟期呈推迟趋势,实际生产中品种熟型的调整导致实际生育期延长。(2)敏感区域内春玉米品种熟型的调整,使生育前期(播种—拔节)和后期(开花—成熟)需水量增加,生育中期(拔节—开花)需水量减少;同时,生育前期有效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生育中期和后期有效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3)品种熟型调整后,春玉米生育中期有效降水量满足率最低。(4)品种熟型调整后,气候生产潜力在中晚熟品种调整为晚熟的区域5南部和西部的宽甸和通榆站点呈减小趋势,波动性增加,在特早熟品种调整为早熟的区域1和早熟品种调整为中熟的区域3北部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且波动性降低。【结论】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东北地区敏感区域内有效降水量满足率在生育中期和后期降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和南部减小、东部增大且不稳定性高。因此,在敏感区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仍要进一步关注品种熟型的选取,同时在春玉米生育中期和后期,及时进行灌溉补充水分,确保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5.
对重金属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材料是近年来热门的土壤修复材料,然而关于不同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对土壤中Cd钝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菠菜盆栽试验,研究了铁氧体改性生物炭、磁铁矿改性生物炭和水滑石改性生物炭对菠菜生长和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量均为5 g·kg-1的条件下,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铁氧体改性生物炭、磁铁矿改性生物炭和水滑石改性生物炭使土壤DTPA-Cd含量分别降低了23.4%、24.8%和37.1%,生物富集系数降低了4.00%、13.3%和65.0%。此外,水滑石改性生物炭使植株干质量增加4.27倍,显著降低了Cd积累量(59.5%)。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能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和移动性,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促进菠菜的生长和抑制菠菜对Cd的积累。研究表明,水滑石改性生物炭在促进菠菜生长和钝化土壤Cd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66.
食用百合的产量受到种植区域、土壤pH值、肥料种类和用量、覆膜与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已有的研究更多是针对单个因素,缺乏将这些单因素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从而无法为食用百合种植区的科学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搜集2019年12月31日以前国内外32篇食用百合大田试验相关文献,建立食用百合产量数据库,应用整合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因素对食用百合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影响.结果显示,当pH值<7时,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2122 kg/hm2,当pH值≥7时,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9991 kg/hm2,随着土壤的pH值升高,食用百合的产量逐渐增加.就地域分布而言,河北地区食用百合种植区的平均产量为26022 kg/hm2,浙江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0327 kg/hm2,湖南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5198 kg/hm2,甘肃、宁夏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8189 kg/hm2,河北、甘肃、宁夏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高于浙江、湖南地区.对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和单施无机肥2种不同施肥类型下食用百合的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获得的食用百合平均产量为14458 kg/hm2,单施无机肥处理的食用百合平均产量为20689 kg/hm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食用百合平均产量低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在覆膜条件下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23559 kg/hm2,不覆膜条件下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6866 kg/hm2,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食用百合的鳞茎产量,其提高幅度为39.7%.施肥量与食用百合产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食用百合产量不断增加,相较于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食用百合产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磷肥是影响食用百合的一个主要因素.由结果可以看出,食用百合适宜生长在pH值为中性、弱碱性的石灰性土壤上,单施无机肥、适当增施磷肥并覆膜有利于食用百合增产.  相似文献   
67.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北部冬小麦生育期霜冻灾害发生规律,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分析1960—2017年的黄淮海平原北部12个气象站点0cm地面最低温度数据。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表现出一致的上升趋势,北部升温速率高于南部。2)研究区初霜冻推迟,终霜冻提前,无霜期延长,初霜冻延后趋势的空间表现为北部区域比南部区域更明显,终霜冻提前趋势的空间表现为南部区域比北部区域更明显,无霜期延长趋势南部比北部区域更明显。3)初霜冻日期突变年份为2006年,终霜冻日期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2年,2007—2017年初霜冻推迟,1993—2017年终霜冻提前。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育期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5—2013年生育期缩短。4)冬小麦生育期间霜冻发生频次平均增加42%,霜冻发生频次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生长特性与功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相关性。采用分室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取7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黏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以不接种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根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磷/锌吸收量、植物根系AMF gDNA丰度以及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G.versiforme、C.etunicatum的玉米和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及根外菌丝密度较高,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均表现为正效应;C.claroideum、A.scrobiculata、D.spurca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较低,C.claroideum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玉米表现出抑制效应,后两者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无显著效应或抑制作用;AMF的生长指标(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与菌根生长效应以及磷、锌吸收效应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根系AMF总侵染率对玉米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9.0%,77.6%和74.1%;菌丝侵染率对紫花苜蓿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5%,72.6%和74.0%;此外,仅紫花苜蓿根系AMF gDNA丰度与根系总侵染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ZmPht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菌根磷吸收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AMF的侵染指标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效应,AMF gDNA丰度可作为表示AMF生长的指标,但因植物而异,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F吸磷能力。  相似文献   
6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花梗长度下款冬花中款冬酮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阴干法,款冬花中款冬酮与绿原酸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不同干燥方法下款冬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60℃烘干70℃烘干40℃烘干晾晒50℃烘干30℃烘干;总体来看,绿原酸含量随着烘干温度升高而降低,款冬酮、绿原酸的含量随着花梗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款冬花最佳干燥方法为传统阴干法。若需采用烘干法,应综合考虑温度对款冬酮、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最佳烘干温度为40℃;建议用款冬酮、绿原酸2个指标综合评价款冬花药材质量,一级款冬花花梗长度≤1 cm,二级款冬花花梗长度≤2 cm,统货花梗长度≤3 cm。  相似文献   
70.
陈清 《中国农资》2014,(3):21-21
<正>新形势要求农资企业转型2013年,国内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产能均超出实际需求量的50%以上,全国磷酸一铵总产能已经达到1700万吨/年,2012年实物产量也达到1454万吨,每年国内需求量仅700-800万吨,出口量一般在50-80万吨之间,国内一铵产能过剩量在500多万吨/年。产能过剩导致市场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市场过度竞争,价格过低,企业效益差;同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