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86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15篇
  37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e Hong Kong oyster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and the Portuguese oyster (Crassostrea angulata) are important aquaculture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feasibility of 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two‐by‐two factorial cross‐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n asymmetry in fertilization was revealed: C. hongkongensis eggs could be fertilized by C. angulata sperm, but the reciprocal cross was not possible. The fertilization and hatching success in the C. hongkongensis females × C. angulata males (HA) cross was lower than the two intraspecific crosses. Moreover, hybrid larvae had a slower growth rate than those from parental progenies due to genome incompatibility. However, the size of the spat and adult growth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two parental progeny, with obvious heterosis during the grow‐out stage. The survival advantage of hybrids was examined at all times. The surprising finding was that all hybrids were completely fertile, meaning they could produce normal and functional gametes. Genetic analysis by molecular markers was applied to confirm that the HA spat were true hybrid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C. hongkongensis and C. angulata is completely successful in one direction. Furthermore, hybrids are viable, fast growing and completely fertile, which provide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ysters as a new aquaculture stock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62.
绒毛品质不仅影响绒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影响绒毛纺织品的质量。近年来,随着产绒量的提高,绒毛品质有下降趋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绒毛品质势在必行。绒毛品质是绒山羊育种中重要的选择参数,而控制绒毛品质的主要性状是数量性状,通过数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寻找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从而研究其生长机理和控制绒毛生长的基因的表达机制。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绒毛品质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通过表型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且找到控制绒毛品质性状的HOX、BMP、KAP基因和色素基因等,还有寻找控制目标性状相应的QTL和对不同序列的SNPs进行GWAS分析,通过基因型的选择来提高绒毛品质,这些研究为提高绒毛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研究绒毛品质的遗传因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3.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揭示4种不同类型行道树的生长规律及其对地下土壤结构、养分和水分供需关系的适应情况,探索适于上海市行道树的土壤结构和养分等管理模式,以改善上海市行道树生长状况。[方法]采用土壤填充颗粒粒径、结构土比例以及基质湿度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4种行道树在不同栽植基质下地上部分表型生长和根系发育状况。[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基质对悬铃木苗高有显著影响,对4种行道树根系发育及根系生物量积累均起到极显著作用。处理3栽植基质的悬铃木苗高最高(4.42 m),较对照组均值显著高出11.90%。4种树种根系发育的最佳栽植基质各不相同,处理8栽植基质下香樟根系发育最为优越,其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为162 564.21 cm、42 370.89 cm~2和833.98 cm~3,均显著高于对照等其它处理。银杏除根系总长在处理4栽植基质下达到最大值(26 498.01 cm),其余根系指标均在处理7栽植基质下发育较好,显著优于对照等其它处理。处理2栽植基质下悬铃木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体积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广玉兰根系生长指标均在处理6栽植基质下达最大值。香樟、银杏、悬铃木和广玉兰根系生物量分别在处理8、处理7、处理2和处理6栽植基质下达到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1 029.52 g、871.93 g、1 294.84 g和1 025.62 g,且分别显著高出对照组均值80.44%、67.08%、61.21%和81.36%。通过模糊函数隶属法初步筛选出适宜香樟、银杏、悬铃木和广玉兰种4种行道树生长的栽植基质分别为处理8(土壤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80%,土壤湿度50%)、处理7(土壤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60%,土壤湿度40%)、处理2(土壤粒径5 cm,结构土比例40%,土壤湿度60%)和处理6(土壤粒径3cm,结构土比例40%,土壤湿度80%)。[结论]香樟生长对栽植基质水肥条件较敏感,适宜生长于水分适中、养分含量高的基质中;银杏较适生长在土壤通气良好、养分中等的立地,且其对水分要求相对较低;悬铃木适宜于通气性良好,水分和养分条件较好的基质中;广玉兰生长对基质含水量需求较大。对4种行道树进行养护时应根据其生长需求特点尽可能进行土壤水肥等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65.
为筛选具有文玩性状的野核桃,以贵州9份野核桃单株种子为试验材料,从坚果的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和3径均值等9个指标的变异性和相关性方面研究其种子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种仁重变异系数最高,达29.90%;其次为出仁率和单果重,分别为15.92%和15.88%;壳厚最低,为3.79%;其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坚果的横径与侧径、3径均值,单果重与3径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纵径与3径均值、单果重,侧径与3径均值,单果重与种仁重,种仁重与出仁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壳厚与纵径、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9份野核桃可聚为2类,其遗传距离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6.
以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经济树种顶坛花椒为研究对象,按海拔、坡向因素选取3个群体32个单株,调查了9个结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顶坛花椒结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顶坛花椒结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3个群体9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81%(17.36%~50.96%),9个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果穗果粒密度(47.56%)>果穗果粒数(44.43%)>枝条结果部位长度(33.71%)>果穗宽(28.75%)>果枝直径(25.21%)>果穗长(24.61%)>果枝长宽比(22.54%)>果穗长宽比(21.23%)>果枝果穗密度(20.20%),表明果枝果穗密度和果穗长宽比较为稳定,而果穗果粒密度和果穗果粒数稳定性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果穗性状和枝条性状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顶坛花椒结实性状的变异无空间特异性。为顶坛花椒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进一步研究唐菖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杂种的早期鉴定,以21个唐菖蒲品种为试材,对这些品种的表型性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SRAP技术对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21个品种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变异6.78%~147.29%。经过对SRAP-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引物适用于唐菖蒲PCR反应;通过对21个品种SRAP标记的试验与分析,共在468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多态性位点411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25.7个;基于SRAP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21个品种间Jaccardp’s相似系数0.46~0.75。将2种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唐菖蒲品种的分类与表型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品种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68.
苦瓜主要表型性状的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掌握苦瓜表型性状变化特点及其遗传多样性,试验对46份苦瓜种质资源的31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6份材料的31个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为5.39%~89.96%,平均变异系数为28.01%;采用可变类平均法,在遗传距离12.72处,将46份苦瓜材料划分成4大类群;第2大类群在阈值10.18处又细分为3个亚类。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材料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品种资源,这将有利于苦瓜种质的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从褐条病稻苗上分离出来的病原细菌并与西瓜果斑病菌相区分, 对该病原特性进行了研究。分离获得6株褐条病致病菌,其中4株经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FAME)、电镜观察、Nested PCR鉴定及与3株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标准菌株和2株西瓜果斑病标准菌株的比较,证实了该病是由单极鞭革兰氏阴性细菌〖WTBX〗Acidovorax avenae〖WTBZ〗 ssp. 〖WTBX〗avenae〖WTBZ〗引起的。FAME将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误鉴定为西瓜果斑病菌,而用Biolog和nested-PCR鉴定能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