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播种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试验设7 个处理, 播种量为7.5~52.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 随播种量增加, 紫云英出苗数显著增加, 单株分枝数、单株复叶数和单株重均呈下降趋势。紫云英鲜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 播种量为7.5~30.0 kg·hm-2 范围内增产幅度较大, 而播种量>30.0 kg·hm-2 时, 若继续增加播种量则增产幅度减小。紫云英种子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播种量为15.0 kg·hm-2 时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紫云英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养分积累量, C、N、P、K、Ca、Mg、Fe、Mn、Cu、Zn 积累量均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紫云英翻压做绿肥的适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而若以收获种子为目的则播种量以15.0 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52.
绒山羊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产品包括肉、皮、毛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山羊绒呈季节性生长,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近年来,探讨绒山羊生绒机理及如何提高山羊绒产量成了热点问题.科研工作者们在研究生绒机理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和探讨一些与绒山羊绒毛生长呈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指标,一方面利于监测绒毛产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一些指标在体内的含量来增加绒毛产量.  相似文献   
53.
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血红蛋白多态性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相关性的研究可为甘肃高山细毛羊早期选种探寻方法,为本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高海拔地区绵羊的羊毛生长与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云霞 《中国养羊》1998,18(4):39-40
通过对羊毛生长的阶段特性及其与营养的相关,以及限制性因素(含硫氨基酸、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对羊毛生长影响的阐述,指明高海拔地区绵羊饲养的营养状况(冬春季节存在蛋白质、能量不足,一年四季存在矿物元素缺乏症)是该类地区羊毛生产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5.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 1980年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山型细毛羊品种 ,是我国细毛羊品种中能在特殊的高寒草原环境中表现良好的生活力和繁殖力 ,并具有一定生产力水平的特殊基因库。但若与澳洲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生产水平相比 ,仍有一定差距 ,表现为 :个体产毛量低 ,羊毛综合品质不理想。因此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 ,以期应用营养科学技术促进羊毛生长 ,提高产毛量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皮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998年 5月 ,在甘肃皇城绵羊育种场不同的产羔母羊群中 ,随机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日龄为 1~ 3日龄的甘肃高山细毛羊 12只 ,含 1/ 2澳血杂种母羔 15只 ,纯种澳美母羔 10只 ,共 37只作为试验羊只。在初生 (1~ 3日龄 )、 2月龄、 3月龄、 6月龄、 1岁、 1 5岁各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采集体侧部位皮肤样品 ,共采集皮样 192头份。将取好的皮肤样品固定于 10 %的福尔马林液中一昼夜 ,然后移入 5 %的福尔马林液中 ,带回实验室 ,放冰箱中待测。1 2 皮肤样品组织切片的制备和组织学观测1)制片 :将固定好的皮样经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H ...  相似文献   
56.
选20只(公母各半)6月龄、平均体重在15.21kg±0.61kg的河西白绒山羊作为试验羊只,颈静脉采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催乳素(PRL)的浓度。结果表明:被测公、母山羊PRL平均浓度分别为817·38u/mL±269·51u/mL、778.08u/mL±187.21u/mL,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绒山羊血清PRL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月开始上升,至8月底达最高峰(1259.50u/mL±410.61u/mL);9月份则显著下降,此后呈波动性变化并维持在较低水平(613.08±55.18~780.67±127.77u/mL)。在山羊绒主要生长期(8、9、10月),山羊血清PRL平均浓度与绒毛生长速度呈负相关,说明催乳素是影响绒山羊绒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木薯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设置1行木薯2行花生(C1P2)、2行木薯3行花生(C2P3)和2行木薯4行花生(C2P4)3种间作模式,以单作木薯(MC)为对照,测定0~20 cm土层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可培养细菌数量、可培养真菌数量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指标的土壤肥力变化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C2P4模式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MC处理;C1P2模式仅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MC处理;C2P3模式的pH、脲酶活性显著高于MC处理,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MC处理。(2)由主成分分析3种间作模式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可知,C1P2间作模式能促进木薯地土壤肥力的提高,而C2P3和C2P4模式使土壤肥力下降。推广C2P4模式,应补充因增产而被带走的养分量,维持木薯地的土壤肥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施钾对木薯产量及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施钾对木薯生长发育、钾含量、钾积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我国主栽品种SC205为材料,设K_2O用量0、120、240 kg/hm~2共3个水平,于不同生育期测定木薯叶片、茎秆、细根、块根的干物质量、钾含量,并在木薯收获期调查、测定农艺性状及块根鲜薯产量(FRY)。结果表明:(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显著提高木薯株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鲜薯产量,增幅分别为16.1%~19.0%、3.8%~8.4%、12.8%~18.2%、13.6%~17.3%、12.8%~29.4%、9.9%~25.6%,其中,K_(120)处理产量最高,达27.1 t/hm~2;(2)施钾显著提高各组织钾含量及钾积累量,K_(120)和K_(240)处理间的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组织钾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细根块根;随生育期推进,钾素积累的主要组织由叶片向茎秆和块根转变;(3)木薯钾肥效率、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素收获指数均随施钾量增加而显著降低,100 kg鲜薯需钾量随施钾量增加显著提高。综合木薯产量、钾积累量、钾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综合分析,建议木薯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59.
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与花生间作3个处理,研究间作对木薯与花生产量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木薯、单作花生相比,在木薯苗期即花生花针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即花生结荚期,间作促进花生的生长,但木薯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被抑制;间作木薯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16.53%~19.64%、9.20%~25.24%,根、茎中的钾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31.29%、1.17%;在木薯块根膨大初期即花生收获期,虽然间作花生的荚果产量比单作降低19.25%,但间作中花生偏土地当量比PLERf,花生表现为间作产量优势,木薯表现为间作产量劣势;在木薯收获期,间作木薯的株高、茎径、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均接近于单作木薯,说明间作木薯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竞争–恢复"现象;共生期,间作木薯根中钙、镁、锌、锰含量比单作分别提高18.62%~42.86%、7.84%~44.44%、12.50%~39.84%、24.00%~58.33%,茎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显著增加,说明间作对木薯根、茎中的钙、镁、锌和锰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具有"生物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完全隔根、部分隔根和不隔根3种处理,测定木薯与花生的地上部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根围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细菌与真菌总量,以完全隔根处理中的木薯和花生作为相应的单作,分析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中的木薯、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侵占力、偏养分吸收当量比、养分竞争比率、实际产量损失、实际土壤酶活性损失以及实际土壤细菌总量与真菌总量损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和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实际产量损失均大于0,不隔根处理的木薯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而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花生偏土地当量比和实际产量损失无显著差异;不隔根与部分隔根处理的侵占力和养分竞争比率均大于0;木薯和花生的偏氮、磷、钾养分吸收当量比均大于1,不隔根处理中木薯偏磷吸收当量比和磷竞争比率均显著大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木薯与花生实际土壤脲酶活性损失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损失均大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不隔根和部分隔根处理的实际木薯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大于0,而实际花生土壤细菌和真菌总量损失均小于0,且不隔根处理的显著高于部分隔根处理的。说明木薯与花生的根系之间存在着促进型的互作效应,其根本原因是根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