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9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36篇
  201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温胁迫下水稻氨基酸态氮与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高温胁迫无菌砂培条件下对无机氮 (硫酸铵 )、有机氮 (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 )和缺氮 (对照 )培养的水稻植株干物重、总氮量及其根、叶谷草转氨酶 (GOT)和谷丙转氨酶 (GPT)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氮均被水稻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低浓度无机氮 (N 10mg/L)或有机氮培养 2 0d后的水稻植株总氮量比对照的高 50%以上 ;无机氮培养的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有机氮培养和对照 ,表明植株受NH4+毒害。培养 15d后 ,多数有机氮培养的植株根或叶GOT或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但根、叶间有较大差别 ;而无机氮培养的植株根GOT及根、叶GPT活性是对照的 2倍或以上。高浓度无机氮 (N 500mg/L)处理 6h后稻株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5和4倍 ,而高浓度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态氮 (N 500mg /L)处理 6h后 ,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 5.7、9.4、1.9倍及1.8、2.3、1.4倍。  相似文献   
52.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显地土壤中铵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不同水分带上的两种土壤类型(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作为研究对象,以NH4Cl为示踪剂,模拟研究了铵态氮在土壤中的水平运移过程。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各土层的铵态氮浓度和水平运移速率均与运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一阶指数衰减曲线变化。各土层的铵态氮水平运移主要由其对于铵态氮吸附的饱和程度来决定,而运移速率主要受浓度梯度、水势梯度及土壤基质势的控制;两种土壤各土层的铵态氮水平运移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曲线变化;两种土壤各土层的铵态氮浓度均受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二者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草甸沼泽土0~20cm土层的铵态氮浓度随水分扩散率的升高呈Boltzmann曲线变化外,其它土层及腐殖质沼泽土的各土层均随其升高呈指数增长曲线变化;草甸沼泽土要比腐殖质沼泽土的相应土层更有利于铵态氮的水平运移,二者不同土层物理性质的显著差异是导致其铵态氮浓度、水平运移速率随运移距离、土壤含水量及水分扩散率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重要原因,而湿地水文条件可能对于二者物理性质的塑造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3.
李紫燕  李世清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306-310,314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a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中非交换性铵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非交换性NH4^+ -N随Bremner法淹水培养时间延长,含量增加。不同土壤类型在培养20d时非交换性NH4^+ -N的增加量存在显著差异(p=0.0229),而培养40d和60d时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1379和0.1159)。培养期间非交换性NH4^+ -N的增加量均表现为以土垫旱耕人为土最大,其次是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和干湿砂质新成土较小;添加有机物料极显著影响培养期间的非交换性NH4^+ -N增加量(培养20d、40d和60d时P分别为0.0002,0.004和0.0003),表现为紫花苜蓿和长芒草土壤非交换性NH4^+ -N的增加量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有机物料的对照土壤;在培养20d、40d和60d时,加(NH4)2SO4土样非交换性NH4^+ -N的增加量显著大于不加(NH4)2SO4土样(户分别为0.0037,0.0033和0.0027),这是土壤对(NH4)2SO4中NH4^+ -N固定的必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培养20d时的非交换性NH4^+ -N增加量差异显著(P=0.0434),培养40d和60d时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7378和0.5375);长期秸秆和氮肥配施土壤非交换性NH4^+ -N增加量大于不施肥对照土壤,但差异不显著土壤黏粒、全氮和有机质与培养0d、20d、40d和60d时土壤的非交换性NH4^+ -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非交换性NH4^+ -N的增加量与粘粒无相关性,但与全氛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4.
杂交稻和常规稻生育后期对NO_3~——N和NH_4~+-N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肖娥  孙羲 《核农学报》1990,4(2):80-86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稻和常规稻生育后期对不同N源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杂交稻对抽穗前追施的NO_3~--N的利用率比常规稻高7.8%,回收率高13.2%:追施NH_4~+-N时,杂交稻的N肥利用率比常规稻高6.1%,回收率高14.5%肥源之间比较,收获期NH_4~+-N的利用率和回收率都高于NO_3~--N。肥料N在穗中的分配率,杂交稻比常规稻大15.7—20.2%,但NO_3~--N与NH_4~--N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还表明,抽穗前追施NO_3~--N比追施NH_4~--N能更明显地促进水稻对Ca~(2+),Mg~(2+)的吸收,刺激浮根的生长,增加稻谷产量,而且杂交稻的这些效应大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55.
增铵对小白菜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铵态氮能提高作物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为研究增铵对植物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机理,采用了6个NO3-∶NH4 浓度比为5·0∶0·0、5·0∶2·5、5·0∶5·0、5·0∶7·5、5·0∶10·0和0·0∶5·0的处理对小白菜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5mmolL-1硝态氮存在时,适当添加一定量的铵态氮(2·5mmolL-1)小白菜生物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39·6%和16·3%,叶面积与生物量显著相关(r=0·941,p<0·01)。营养液中铵态氮浓度与叶片SPAD值、活性铁及叶绿体蛋白质含量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954和0·964。适当提高铵态氮浓度增加小白菜产量的机制在于其促进了叶片扩展,提高了总光合面积,其原因可能是适当提高铵态氮浓度促进了叶片细胞分裂。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铵态氮浓度提高叶绿素含量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促进了小白菜体内全铁的再利用,从而提高了叶片活性铁含量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6.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引进美国土壤实验室设备的基础上,经过科研人员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改造,研制生产了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土壤养分系列分析设备和推荐施肥软件。其分析项目包括土壤pH、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钾、钙、镁、硫、硼、铁、锰、锌、铜等。  相似文献   
57.
果树硝态氮和铵态氮营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婷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44-146
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对比分析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果树生长及生理特性的一些影响,着重介绍了硝态氮在果树体内累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8.
1.提倡基施氮肥将氮肥作基肥全层施用,肥料在0~25厘米耕层内与土壤相混,均匀分布于耕作层,被土壤吸附数量相对增多,既有利蔬菜全生育期养分的吸收,又不会发生肥害.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福清市两个养鳗场的水源和鳗池水的pH值、总碱度、盐度、化学耗氧量、亚硝态氮、铵(氨)氮等理化因子的周年检测和分析,探讨水质与鳗鲡发病的关系及水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