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微量元素铁、锰、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缺素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金属元素尽管在水稻体内含量较少,但水稻对微量金属元素吸收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水稻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受自身基因型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在铁、锰、铜等元素缺乏下的症状、生理变化和应对方法,以及铁、锰、铜等元素与其他不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2.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稻曲病菌内参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了稻曲病菌中5个传统内参基因18S rRNA、GAPDH、ubiquitin、β actin、α tubulin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并利用geNorm软件分析了它们在4个发育时期和NaCl胁迫处理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菌龄为7 d、8 d、9 d、10 d的稻曲病菌中,α tubulin 2和β actin表达稳定;在0.4 mol/L  NaCl溶液处理0 h、4 h、8 h、12 h、16 h后,β actin和α tubulin 2表达稳定。因此,当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稻曲病菌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α tubulin和β actin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53.
水稻籼粳交DH群体白叶枯病抗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抗白叶枯病的粳稻品种春江06、感病品种TN1及其DH群体为材料,接种白叶枯病菌浙173后,考察了该DH群体的白叶枯病抗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白叶枯病的3个QTL(qBBR1、qBBR3 1和qBBR7),分别位于第1、3和第7染色体上,其中第3染色体上的qBBR3 1和第7染色体上的qBBR7加性效应为正值;而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qBBR1为负值,3个QTL的总效应达54.4%。春江06中不存在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它的抗性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其中在第3和第7染色体上分别有1个QTL。  相似文献   
54.
水稻抗白叶枯病微效QTL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不携有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的中感籼粳双亲(窄叶青8号和京系17)及其花培DH群体为材料,接种白叶枯病菌浙9612后,考察了该DH群体的白叶枯病抗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白叶枯病的4个QTL,分别位于第3、4、5和6染色体上,其中第3和第4染色体上的qBBR-3和qBBR-4,其加性效应为正值;而位于第5和第6染色体上的为负值,4个QTL的总效应是38.6%。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比较表明,具有4个QTL抗性等位基因水稻株系的白叶枯病抗性与不含QTL抗性等位基因的株系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通过微效基因的聚合可以获得对白叶枯病的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55.
我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RAPD鉴定及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用100个RAPD引物分析了具有广泛遗传资源代表性和较大应用面积的24个水稻雄性不育系、 3个保持系和3个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恢复系。 其中72个引物具有多态性。 从中筛选出14个RAPD引物, 可检测出重演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47带, 能够有效地区分所有供试的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 杂交水稻亲本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1) 我国水稻雄性  相似文献   
56.
葡萄糖焦磷酸酶基因与巨胚基因聚合创建营养功能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利用农杆菌介导glgC TM基因而获得的水稻优质晚粳品种中超123 T5代纯系作为葡萄糖焦磷酸酶(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基因的供体亲本,与营养功能粳稻品种巨胚1号为ge基因供体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单株稻米籽粒胚性状的形态观察并结合分子标记检测,在64个F4代候选株系中共筛选到16个同时带有glgC TM/ge双基因的聚合株系。对其中综合性状较好、籽粒大的5个株系种子分别进行胚重、米质理化指标和γ 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测定。与AGP基因的供体亲本中超123相比,5个含glgC TM/ge双基因聚合株系稻米的百粒胚重最小增幅为702%,最大增幅为119.0%,达极显著水平;GABA含量的增加幅度为102.93%~194.14%。所选株系的千粒重均超过巨胚1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稻米的胶稠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不很明显。偏籼型的glgC TM/ge聚合株系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双亲中超123和巨胚1号;而偏粳型的glgC TM/ge聚合株系与双亲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glgC TM和ge基因在聚合株系稻米籽粒总淀粉的合成和胚的形成中都得到充分表达,增加了稻谷千粒重和米胚大小,但对直链淀粉的合成影响不大。认为利用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分子设计育种来调整稻米的营养功能结构和产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水稻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转基因水稻的选育。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方法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58.
钱前  朱立煌 《作物学报》1998,24(1):74-77
对典型灿、粳稻南京11、金南凤突变体和中间型品种Bellemont相互杂交形成的三各上杂种优势及三者之间的RFLP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生物学优势存在着籼/粳〉籼/中间型〉粳/中间型趋势,经济优势则为籼/中间型〉粳/中间型〉籼/粳。而多态性是籼/粳〉籼/中间型〉粳/中间型,并且各珠12条染色体我态性程度也有差异,因此,多态性与生物优势趋于一致,但经济优势却与多态性及亲和性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9.
日本关于稻米食味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介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相似文献   
60.
钱前  曾大力 《中国稻米》1995,1(1):21-21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传统的“红色食品”会引起各种富贵病,从而把目光转向特种米。在日本新特种米已作为一种美容营养保健食品而风靡全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逐渐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特种米也正以其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