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8 毫秒
51.
不同猪苓菌核分离营养菌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明确猪苓的种质资源,为其大面积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秦巴山区3种猪苓营养菌丝。[结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28℃、pH值自然的条件下,用CPDA培养基和蛋白胨培养基培养,不同猪苓菌核均能分离出营养菌丝。[结论]综合不同猪苓菌核分离营养菌丝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菌丝密度和生长势等因素,发现CPDA培养基较适合作为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52.
以香菇"南山1号"菌种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富硒香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菌种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Na2SeO3的最适浓度均为60mg/L,富硒香菇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0g/L、黄豆粉6.0g/L、KH2PO41.5g/L、MgSO4·7H2O 0.5g/L、H2O 1 000mL、pH自然。  相似文献   
53.
碳源和氮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影响裂褶菌丝生长的碳源、氮源和碳氮比。结果表明 ,裂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蛋白胨 ,最适碳氮比是 4 0∶1。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药用裸子植物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内生真菌及活性物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陕西佛坪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中挥发性成分、抑菌及抗肿瘤细胞株A549的活性,采用索氏回流法用乙醚对木蹄层孔菌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检测并分析其化学组分;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和CCK-8试剂盒法进行抑菌活性和对肿瘤细胞抑制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从木蹄层孔菌的提取物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化学成分[酞酸二乙酯(37.82%)、十八烷醛(32.83%)、壬醛(11.98%)、9(11)-脱氢麦角酰苯甲酸酯(9.87%)等],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99%;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较强,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用较弱;对肿瘤细胞株A549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IC_(50)为268.675 mg/L。结果表明,陕西佛坪木蹄层孔菌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和醛类,其中酞酸二乙酯、壬醛、9(11)-脱氢麦角酰苯甲酸酯等挥发性组分尚未见报道;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较强,抑菌活性较弱,具有进一步开发与综合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6.
优化秦巴山区猪苓多糖的提取及其脂质体的生产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响应面分析和Design-Expert 8.0.6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猪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并对多糖进行抑菌试验;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猪苓多糖脂质体,并用L_9(3~3)正交试验对脂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维生素E和C对脂质体抗氧化的影响。猪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次数3次、液料比143∶15(mL·g~(-1))、浸提时间1.3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5.19%。猪苓多糖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3350的摩尔比7.00∶2.00∶0.40,超声时间5.50 min,猪苓多糖添加量为2.00 mL,猪苓多糖脂质体包封率为98.87%,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和C均可提高脂质体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57.
为深化嗜热纤维素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西藏尼木热泉分离得到1株产纤维素酶嗜热真菌THN8,根据该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产生的透明圈大小,初步判断其产纤维素酶能力。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Melanocarpus albomyces。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THN8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最终获得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92.0 g/L、(NH_4)_2SO_4 6.0 g/L、K_2HPO_4 3.0 g/L、MgSO_4·7H_2O 0.5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58℃、起始pH值5.5、发酵时间4 d,在此条件下菌株THN8的纤维素酶活力达到28.1 U/mL。试验分离出的产纤维素酶嗜热真菌在降解利用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白芨根腐病有拮抗性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为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株;分别采用16S rDNA和28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拮抗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白芨栽培土壤中分离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菌株,其中8株细菌和6株真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细菌菌株大多数为芽孢杆菌,真菌为木霉属,BJ-13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J-2为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筛选出的菌株中有5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株BJ-135、BJ-175、BJ-2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用于白芨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59.
猪苓原生质体制备及细胞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就猪苓原生质体制备的技术条件与细胞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猪苓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是采用12 d菌龄的菌丝体,2.66%蜗牛酶 1.33%纤维素酶为酶解液,酶解温度28℃,酶解时间6 h,稳定剂为0.010 9 g/m l甘露醇,pH值自然。在此条件下猪苓原生质体制备的产量为6.8×106个/m l。分离原生质体细胞再生频率为17.45%。  相似文献   
60.
两种真姬菇摇瓶发酵产生菌丝体及 胞外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 0.4%、vitB1 10mg/100ml、KH2PO4 0.1%、MgSO4 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 3.92、8.83 mg /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 /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