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0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通常需要“运载工具”。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病毒是以寄生形式存活下来的最小、最简单的生命体,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工程领域研究拓展了思路,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重组病毒栽体又是当今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以动物病毒为基础设计的基因克隆及表达栽体主要有取代型的重组病毒栽体和重组的病毒一质粒栽体。文章对应用较广泛的病毒栽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谢庆阁 《猪业科学》2004,21(2):插页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外动物疫病受关注的程度都在日趋增长。动物疫病之所以受到空前的重视,是因为它的爆发频率越来越高,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不但动辄造成数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且波及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些动物疫病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军事意义。动物疫病主要包括由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群发病,但近年来流行最为猖獗的是动物病毒性传染病。发生在世纪之交的国外几次动物疫病大流行都是由动物病毒引起的。我国动物疫病每年造成数百亿至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病毒…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FMDV)持续感染与病毒基因变异潜在关系,研究FMDV持续感染分离株结构蛋白VP1和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在牛体内的动态变化.实验用O/Akesu/58毒株以104ID50/mL剂量舌面穿刺接种5头黄牛,出现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后痊愈动物会成为可能的FMDV带毒牛.用探杯定期采集实验牛咽喉部黏性液体(O/P液),接种BHK-21细胞增殖病毒后共分离到12株毒株.RT-PCR扩增持续感染分离毒株VP1和3ABC基因,克隆测序发现,所有持续感染分离毒株的VP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都在98%以上,且没有碱基缺失或插入现象;但与O/Akesu/58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5%左右,氨基酸同源性也仅为90%.持续感染分离株VP1基因有多处位点发生突变,其中有1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一致突变,但只有两个位点造成氨基酸突变(I56→T、A210→E);在所有FMDV持续感染分离毒株之间有4个核苷酸位点和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颠换.非结构蛋白3ABC基因较为稳定,仅有13个核苷酸位点和5个氨基酸位点的颠换,与宿主嗜性相关的3A基因也没有缺失.推测FMDV持续感染的形成与主要结构抗原基因VP1和宿主嗜性相关基因3ABC变异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口蹄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口蹄疫是最重要的动物传染病。该病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的流行极大的限制了这些地区的肉品及其它农产品的出口,阻碍了这些地区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进展和该病病原——口蹄疫病毒的研究综述,主要包括病毒的复制、病毒的细胞受体、口蹄疫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5.
口蹄疫防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诊断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以及消毒技术等方面概述世界口蹄防疫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56.
应用岛津26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扫描了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诱导排卵因子(OIF)纯品和经解离液处理后OIF空间结构的变化,扫描结果表明,在含纯氮的冷环境中,该因子基本上仍可保留其结构与特性:该因子仍呈线状多肽,在空间结构上不存在氢键和二硫键。  相似文献   
57.
口蹄疫病毒利用整联蛋白作为病毒受体进入宿主细胞。本试验在国际上首次从口蹄疫病毒感染猪的舌皮组织中克隆到了β8亚基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猪β8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04个核苷酸,编码767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由42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637个氨基酸组成,含有7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NXS)和49个半胱氨酸残基,跨膜区由30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58个氨基酸组成,猪β8基因与牛、人、犬、猕猴、家鼠和挪威大鼠的β8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3%、91.4%、91.7%、91.4%、83.5%、83.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0%、91.8%、92.8%、91.5%、84.0%、84.8%。猪与牛β8亚基同源性最高。猪β8亚基存在复杂多变的二级结构,其中1-42、680-709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形成表面蛋白结构的可能性较小,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β8亚基在口蹄疫感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从藏绵羊全血中提取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的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细胞型朊蛋白(PrP^c)基因。测序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羊PrP^c基因片段大小为771bp,包含了羊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其与国内外报道的序列基本相同。将目的基因与经EcoRⅠ和XhoⅠ酶切的载体pGEX-4T-1连接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挑选重组阳性菌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Pr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能被抗牛PrP^c单抗4C11识别。凝胶薄层扫描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9/6~45%,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裂解、纯化和复性后得到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59.
RT-PCR和nested-PCR技术在猪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CSFV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CSFV特异性引物及nested-PCR引物对。从待检猪脾脏,淋巴组织或实验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提取总RNA,用AMV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一扩产物再nested-PCR引物对进行二次扩增,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进一步将该片段纯化回收后,克隆到T载体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同已知的CSFV、BVDV和BDV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即可快速,准确地区别于BVDV和BDV,又可以确定CSFV的血清型。该方法可有效用于猪瘟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60.
从公驼精清内经DEAE-DE52柱上分离的诱志排卵活性蛋白(Ovulation-inducing bioactive protein,OIP)应用^125I标记后输入母驼阴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垂体。经测定,OIP遍布母驼体内各脏器,其中以垂体、肝脏、心脏、舌肌等浓度较高,而在眼角膜、耳尖部以及被毛中含量很少。消除半衰期长达72.6h,其代谢主要经肝胆排泄,也有部分活性蛋白通过泌尿、生殖道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