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苏北地区建设了安全用药示范养殖区.在示范区进行疾病技术服务,监督、指导用药,水质检测、定期检测药物残留等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鱼类一些疾病的发生,降低了鱼类发病时的死亡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鱼塘亩产量;同时,也合理规范了养殖户的药物使用,树立了正确的用药观念,减少了药物残留以及鱼类病原菌的耐药性的产生.该示范区的成功建设对其他水产养殖区域合理、安全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复方立达霉粉的稳定性,为其配方改善和保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的有关规定对复方立达霉粉进行高温、强光照、高湿等稳定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分析复方立达霉粉有效成分.[结果]复方立达霉粉在高温条件(60℃)下放置5和10d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下降1.88%和4.12%.样品在强光照条件(4500±500 1x)下放置5和10d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下降0.34%和1.27%.样品在相对湿度92.5%的条件下放置10d,其性状由微黄色粉末变为深黄色且结块,有效成分含量下降4.49%,吸湿增重率达6.60%;在相对湿度75.0%的条件下放置10d,复方立达霉粉样品性状无明显变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的相关规定.[结论]复方立达霉粉对热较敏感,对光不敏感,容易吸潮,有一定的引湿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复方立达霉粉应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远离热源、火源,贮运过程中要防止受潮受热.  相似文献   
53.
对传统的喹乙醇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改进,简化了提取步骤,改变了流动相体系,并对喹乙醇在鲫鱼、鲤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中的残留和配合饲料中喹乙醇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100mg/kg,平均回收率为77.6%~90.1%,相对标准偏差为0.495%~4.920%。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可靠,适合检测水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中的喹乙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制备无色孔雀石绿(LMG)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LMG残留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进的碳二亚胺法制备无色孔雀石绿-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LMG-BSA)与副品红-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PA-BSA),用紫外扫描、质谱法方法鉴定偶联物。利用制备的LMG-BSA与PA-BSA作为免疫原,免疫4~5周龄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LMG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效价、亲和力、灵敏度和特异性等进行分析。【结果】LMG-BSA与PA-BSA的偶联比率分别为7∶1和37∶1;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选,由LMG-BSA和PA-BSA抗原各获得1株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L-1、P-1。这2株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纯化后,经测定效价分别为1.25×105和6.25×106,亲和力常数分别为4.92×109和1.44×108L/mol,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达8.03和10.5μg/L。L-1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仅与孔雀石绿存在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为100%;P-1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孔雀石绿及副品红均存在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分别为80%与100%。【结论】成功获得了2株LMG单克隆抗体,其均可用于水产品中LMG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制备无色孔雀石绿(LMG)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LMG残留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进的碳二亚胺法制备无色孔雀石绿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LMG-BSA)与副品红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PA-BSA),用紫外扫描、质谱法方法鉴定偶联物。利用制备的LMG-BSA与PA-BSA作为免疫原,免疫4~5周龄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LMG单克隆抗体,并对其效价、亲和力、灵敏度和特异性等进行分析。【结果】LMG-BSA与PA-BSA的偶联比率分别为7∶1和37∶1;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选,由LMG-BSA和PA-BSA抗原各获得1株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L-1、P-1。这2株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纯化后,经测定效价分别为1.25×105和6.25×106,亲和力常数分别为4.92×109和1.44×108 L/mol,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达8.03和10.5 μg/L。L-1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仅与孔雀石绿存在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为100%;P-1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孔雀石绿及副品红均存在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分别为80%与100%。【结论】成功获得了2株LMG单克隆抗体,其均可用于水产品中LMG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6.
正铜绿微囊藻属于蓝藻门、色球藻目,是蓝藻水华中主要的优势种群之一,因此倍受关注。为了控制蓝藻水华、改善水质及水产养殖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控制蓝藻的方法逐步发展起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物理化学方法越来越多弊端的发现,在控制蓝藻水华的技术中,以生态学原理为出发点的生物控藻技术得到广泛的研究。很多研究表明,溶藻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都具有抑制藻类的作用。本研究是在前期筛选出的抑藻材料的基础上,以4种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陆生植物(马水桔皮、铁  相似文献   
57.
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及ERIC-PCR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了解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建立多重PCR法和ERIC-PCR分子分型,为临床快速检测、菌株分型和菌株致病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单重PCR法检测出标准菌株ATCC7966内5个毒力基因气溶素(aerolysin,aer)、溶血素(hemolysin,hly)、细胞毒性肠毒素(cytotoxic enterotoxin,alt)、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ahp)和细胞肠兴奋性肠毒素(intestinal cells of excitatory enterotoxin,act),其扩增产物长度依次为300 bp、592 bp、442 bp、856 bp和500 bp。在此基础上,优化并建立特异性高,敏感度达7.2×102cfu·m L-1多重PCR法,用于检测从江苏射阳地区患病水产动物体内分离的17株嗜水气单胞菌5个毒力基因携带率。结果显示,毒力基因act的携带率为100%,而80%的菌株5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采用ERIC-PCR分子分型技术,以标准菌株ATCC7966为对照,对17株鲫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获得两种基因型,分别描述为A型和B型,其中B型菌株14株,带型与ATCC7966一致,认为是当地的主要流行株。探究菌株基因型与毒力基因分布相关性,携带5个毒力基因的均为B型菌株,而所有A型菌株存在一或多个毒力基因缺失,有可能是此类菌株更易发生毒力基因漂变,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建立了离子交联法制备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方法,并优化了工艺条件,以低温超速离心法评价了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的显微形态,以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呈球形,外观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31.1±10.2) nm,平均包封率51.2%±2.9%.相比恩诺沙星原料药,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在1 h内减少约60%药物的释放,24 h总释放度为79.9%.说明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快速、简便、操作性强,恩诺沙星壳聚糖纳米粒制剂缓释性能强,适于作为新剂型在水产药物中应用.  相似文献   
59.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比了单次口灌20 mg/kg鱼体重剂量条件下,16℃和25℃两种水温时双氟沙星(DIF)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动力学差异。数据经过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处理,结果显示:两种温度条件下,双氟沙星药时规律均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吸收半衰期(T1/2Ka)与水温呈正相关,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分别可达0.010 h和0.122 h;消除半衰期(T1/2β)、表观分布容积(Vd/F)、血浆和组织中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等参数则与水温呈负相关,16℃条件下血浆T1/2β、Vd/F和AUC分别为70.968 h、1.875/kg和763.761μg/(mL.h),25℃则为18.322 h、0.676/kg和243.244μg/(mL.h);16℃条件下肝脏组织中AUC为746.622μg/(mL.h),肾脏组织中AUC为1 095.711μg/(mL.h),肌肉组织中AUC为1 222.750μg/(mL.h);而25℃条件下肝脏组织中AUC则为294.857μg/(mL.h),肾脏组织中AUC为258.587μg/(mL.h),肌肉组织中AUC为344.6...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上海沿海地区蛭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蛭弧菌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自上海沿海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蛭弧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并对其裂解谱、盐度耐受性、弧菌裂解差异性和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上海沿海地区共分离到12株蛭弧菌,其中3株(4.2、5.1和3N.3)对弧菌属具有很强的裂解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有益菌无裂解作用.3株蛭弧菌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5.1蛭弧菌株对溶藻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对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宿主菌灭活可有效提高蛭弧菌的生长速度及其浓度,在培养第60 h达峰值;蛭弧菌与宿主菌(大肠杆菌)经异步发酵后,蛭弧菌在培养第72 h达峰值.[结论]从上海沿海地区分离获得的蛭弧菌具有良好噬菌能力,对主要的海水致病菌和淡水致病菌均具有侵染裂解能力,对有益菌无杀灭效果,且具有广盐性特征,可用于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