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9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26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本文概述了牦牛常见重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牦牛重要疾病防治工作上的不足,并探讨了牦牛疾病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能感染多种动物甚至人的重要的病原菌。研究对西藏某地临床症状疑似出败病死亡的牛进行了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荚膜分型及耐药性分析,掌握西藏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采集死亡牛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及淋巴结,分离细菌并进行培养,研究其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生化分析。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分型、动物实验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从肺脏组织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牛源巴氏杆菌且分离菌株为A型巴氏杆菌,且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细菌具有致病作用且病例变化较明显,说明分离菌株为致病菌;该菌株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不敏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中敏;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氧氟沙星等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53.
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基肥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涛  侯建伟  索全义  史李萍 《土壤》2019,51(3):465-469
为了解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基肥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实验室自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基化肥,研究生物质炭添加量对炭基肥的形貌特征、pH、表面官能团种类和元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化学肥料添加量越大,结构表面无序化程度越高;总孔容和平均孔径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1~3.3 cm3/kg和2.7~3.2 nm,平均为2.8 cm3/kg和2.9 nm。生物质炭化后,C-O-C、-COOH、-CH3、-CH2消失,化学肥料并不影响生物质炭缓释载体原有的分子结构,只是影响其元素含量。与未加化肥的生物质炭对照相比,炭基肥中C、H元素含量降低,而N、O元素含量升高,变幅分别为47.7%~68.4%、20.2%~28.2%、59.5%~82.6%和164.0%~228.8%,平均为59.4%、24.1%、71.9%和196.5%;而元素组分的H/C、O/C和(N+O)/C都有所增大。总之,化学肥料存在于生物质炭表面和孔隙之中,其添加并未改变生物质炭的骨架结构和官能团种类,而元素组分含量和原子比(H/C、O/C和(N+O)/C)的改变将可能更有利于增强生物质炭基肥的保水与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4.
不同材料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扩散调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无植物培养试验研究了条施糠醛渣、硫磺、颗粒硫肥、风化煤和磷酸二氢铵五种材料对石灰性土壤的扩散调酸效应。结果表明,五种调酸材料均能降低土壤pH值,且使石灰性土壤的pH值在不同距离处(1、2、3、4、6、8 cm)均有所变化;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pH值下降程度增大,调酸范围扩大;其中,磷酸二氢铵的调酸效应最好,最大能使土壤pH值在1 cm处从8.49下降到7.96,下降0.53个单位,对土壤pH值降低最大的距离为3 cm。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利用NCEP 2.5×2.5°格距相关资料,对2014年8月7—16日,阿里地区东部降水过程进行相关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定性为局地热对流引起降水,其中南亚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和此次降水强度、时间有密切联系,冷暖平流也决定了局地热对流相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56.
旨在鉴定牦牛Smad4基因与bta-miR-146a的靶向关系,为探究它们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可能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miRBase数据库和MEGA 6.0软件分析miR-146a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同时利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通过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进行靶向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iR-146a成熟序列在脊椎动物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并预测到178个与卵巢卵泡发育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从中选取Smad4基因分析发现其3′非编码区域(3′UTR)与bta-miR-146a存在结合位点;进一步成功构建牦牛Smad4基因3′UTR野生型及突变型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bta-miR-146amimic对牦牛Smad4基因3′UTR野生型报告质粒荧光活性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分别与突变型及NC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初步证实,牦牛Smad4基因是bta-miR-146a的靶基因,从而提示btamiR-146a可能通过调控Smad4基因在牦牛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青海省境内草原面积广阔,当地畜牧业发展十分迅速,加强草原保护和监理,是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下,推动牧区实现绿色发展,针对当前草原监理体系存在的缺陷,积极引领牧区实现绿色发展,也能为监理体系的完善带来更多帮助,促进草原监理和执法工作更加完善,并且不断改良草原环境,为牧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59.
60.
为了解西藏七个地区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西藏七个地区的30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IBR抗体、抗原检测,并用SPSS 19.0软件对七个地区IBR抗体、抗原阳性率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七个地区牦牛IBR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1.00%(33/300),其中日喀则市和林芝市最高,均为17.78%(8/45);其次是拉萨市,为13.33%(4/30);那曲市为11.11%(5/45)、阿里地区为8.89%(4/45)、昌都市为2.22%(1/45);山南市最低,为0(0/45)。而牦牛IBR平均抗原阳性率为10.00%(30/300),其中日喀则市最高,为20.00%(9/45);其次是拉萨市,为16.67%(5/30);林芝市为15.56%(7/45)、那曲市为8.89%(4/45)、阿里地区为4.44%(2/45)、昌都市为4.44%(2/45)、山南市为2.22%(1/45)。日喀则市和林芝市IBR抗体阳性率与昌都市、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拉萨市与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地市间IBR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日喀则市IBR血清抗原阳性率与阿里地区、昌都市和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拉萨市牦牛IBR血清抗原阳性率与山南市差异显著(P0.05)。说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已经感染西藏牦牛群,且在流行和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日喀则市、林芝市、拉萨市相比其他地区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