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81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42篇
  384篇
综合类   849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546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不同条件下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矿物分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盛下放  冯阳 《土壤》2005,37(5):572-574
研究了淹水、湿润和干燥条件下接菌与未接菌对含K矿物钾长石和页岩分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条件下,硅酸盐细菌不能分解供试矿物释放出其中的K和Si;湿润或淹水条件下,硅酸盐细菌能显著加快供试矿物的分解而释放出K和Si,其中硅酸盐细菌NBT菌株分解矿物释放K的效果好于NFT-2菌株,而NFT-2菌株释放Si的效果优于NBT菌株。淹水条件下,28℃恒温静置培养40天后,NBT菌株从矿物中累积释放的K量占矿物中K含量的7.3%(钾长石)和10.2%(页岩),分别比对照组K释放量增加221%(钾长石)和232%(页岩);NFT-2菌株从矿物中累积释放的Si量占矿物中Si含量的11.6%(钾长石)和13.2%(页岩),分别比对照组Si释放量增加170%和190%。硅酸盐细菌分解含K矿物的作用与其代谢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2.
土壤粘土矿物中层状硅酸盐与氧化物共存及晶质和非品质共存。土壤中含钾的粘土矿物主要有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等。这些粘土矿物影响土壤钾素的固定和释放,进而影响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演变的关系。例如在云母风化初期,通常会出现水化云母,在钾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就会出现伊利石;水化云母进一步风化并释放出更多的钾以后,则形成蛭石和蒙脱石。相反,蛭石和蒙脱石在吸收了钾离子并脱水后,也可以向伊利石及云母类矿物转变。  相似文献   
53.
汪超  李福春  阚尚  田智宇  周静 《土壤》2015,47(1):49-54
以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黑垆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个粒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TOC)、稳定性有机碳(St OC)、矿物保护态有机碳(MOC)、化学稳定性有机碳(ROC)和游离氧化铁(Fed)、无定形氧化铁(Feo)、络合态氧化铁(Fep)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的特征,重点分析了有机碳在各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及其与黏土矿物和各种形态氧化铁之间的相关性,及探讨了有机碳的保护机制。结果表明:黑垆土中约80%的土壤有机碳赋存于0.5~0.25、0.25~0.05和0.05 mm的3个粒级团聚体中;黑垆土中的有机碳以St OC为主,其含量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加。在0.5~0.25和0.25~0.05 mm团聚体中,TOC含量与Fed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r)均为0.72(P0.05);在0.25~0.05 mm粒级团聚体中,ROC含量与Fed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68,P0.05),而St OC和MOC含量与伊利石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1(P0.05)和0.68(P0.05)。黑垆土中对有机碳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Fed和伊利石,但二者对有机碳的保护机制可能有所不同:Fed与有机碳络合形成化学稳定性有机碳,而伊利石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实现对有机碳的保护。  相似文献   
54.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变化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土层的变异规律,为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土壤相对稳定氮库累积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层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呈下降趋势,但各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的分布显著不同,全氮含量在060.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cm有一定下降,120.cm以下低而稳定。矿物固定态铵在全剖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差异基本在误差范围内,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cm)矿物固定态铵平均含量分别为215.807.45、165.808.73和146.501.83.mg/kg,表层以下(10200.cm)平均含量分别为193.409.67、157.145.75和142.025.47.mg/kg。从地理位置分析,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土垫旱耕人为土表层(010.cm)矿物固定态铵占全氮的百分比分别为(39.570.78)%、(32.916.82)%和(29.747.01)%;在表层以下所占比例更高,干润砂质新成土10200.cm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占全氮比例为(89.5213.42)%,黄土正常新成土为(59.5213.86)%,土垫旱耕人为土为(47.269.01)%。供试土壤中矿物固定态铵与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物理性粘粒是矿物固定态铵的主要载体;矿物固定态铵与全氮含量也有极显著正向相关性。以上结果揭示,在黄土高原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全剖面矿物固定态铵相对均匀,而有机氮相差较大,两种氮库的这种地理位置和剖面分布特征,是黄土母质形成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黄土高原黄土母质的风成学说;同时也反映了需要对有机氮占全氮比例及矿物固定态铵在全氮中地位的传统观念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5.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和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反应12小时后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固定量;而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则非常缓慢,反应42天后仍未达到最大释放量。这一动力学特征有利于土壤对溶液中NH4+的保持,防止NH4+的环境污染,有效地为作物供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的动力学资料,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率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表现为相关系数r值较高,标准误SE值较低。  相似文献   
56.
饲料受多种霉菌毒素的污染是世界养殖业面临的最真实的情况,本刊霉菌毒素专题希望可以帮助业内同仁在更大程度上了解饲料传播的霉菌毒素危害,解决饲料霉菌毒素部分难题。  相似文献   
57.
章明奎 《土壤通报》2001,32(3):97-98
在亚热带丘陵河谷地小流域范围内地表物质的迁移常可导致不同沉积区物质组成的变化 .从黄泥土→洪积泥砂土→培泥砂土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 ,其粘粒矿物组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高岭石逐渐下降 ,云母逐渐增加 ,蛭石渐趋下降消失 ,而绿泥石则逐渐形成 ;同时赤铁矿、针铁矿也先后下降消失 .矿物的演化与沉积物所处环境的水分条件及溶液中盐基物质和酸碱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8.
土壤中~(137)Cs的化学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仁英  杨浩  唐翔宇 《核农学报》2001,15(6):371-379
本文对13 7Cs的土壤化学行为及剖面运移规律进行了论述 ,并阐明了13 7Cs可作为中长期土壤侵蚀作用的有效示踪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通过饱和硫化钠(ss-Na2S)对Fe2O3-Hg,MnO2-Hg,高岭土-Hg和膨润土-Hg的提取试验,对HgS形成条件的理论探讨,以及ss-Na2S提取态汞能为CaCO3、腐殖酸、膨润土等所抑制的试验结果,证明了Nathaniel(1989)提出的土壤HgS的专性提取剂-ss-Na2S并不具备专性,它能强烈提取各种土壤矿物结合态汞。采用ss-Na2S作为土壤HgS的提取剂将会过高估计HgS在环  相似文献   
60.
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和化学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土壤的粘粒矿物学组成和表面电荷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南第四纪红壤的粘粒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其次是1.4nm过渡矿物,经过人为耕种尤其在水田条件下,蛭石和水云母的含量增加,铁的活化度增大,土壤表面电荷数量和电荷零点的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