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疏浚底泥土地投放中活性磷的下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原状土柱淋洗试验研究了运河 (杭州段 )疏浚底泥土地投放后磷在土层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在连续淋洗的条件下 ,疏浚底泥的土地投放并未显著提高淋洗液中活性磷的浓度 ;但在干湿交替的淋洗条件下疏浚底泥中活性磷的下移作用却相当明显。疏浚底泥土地投放后显著提高了表层1 5cm厚的土层中Olsen P含量 ,而 1 5cm以下土层中的Olsen P的增加并不明显 ,原因可能与疏浚底泥中有机酸的释放及土壤pH的剖面变化特征有关。干湿交替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底泥活性磷的下移程度产生更大的影响 ,且底泥用量越大 ,其潜在的影响可能越持久。  相似文献   
52.
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以木屑、药渣、菇渣、砻糠灰作为猪粪堆肥的调理剂,研究其在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EC和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制过程中,4个处理的堆温变化明显呈现出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3个阶段,其中,木屑处理堆体升温最快,且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砻糠灰处理高温持续时间最短;与初始值相比,堆肥后每个处理pH均有所上升,其中菇渣处理上升幅度最大,达0.9个单位;堆制过程中,4个处理有机质总体呈现下降的规律;堆肥后药渣处理的TN和TP含量最高;堆肥后砻糠灰处理的TK含量最高;堆肥后4个处理的pH和EC值都在腐熟堆肥的适宜范围之内,从N+P2O5+K2O总养分和保氮角度来看,应选药渣作调理剂,从提高堆肥TK含量来看,应选砻糠灰作调理剂。  相似文献   
53.
对一只突然死亡朱鹮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该朱鹮与禽类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理变化相似。眼观显著的病变是肝脏、肺脏、脾、肾脏肿胀、出血、淤血;输卵管出血并与多数脏器粘连。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颗粒变性,肿胀,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窦隙扩张,淤血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坏死、脱落。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地方有出血现象;肺脏严重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肠黏膜脱落,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有炎性细胞浸润。微生物学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中华鲟IFN-γ的免疫调控作用,实验通过中华鲟转录组获得IFN-γc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TRI-st-IFNγ,原核表达IFN-γ蛋白,检测其在病毒和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SDS-PAGE显示,中华鲟IFN-γ重组蛋白大小为19.17 ku,以可溶性表达为主,浓度为0.998 mg/mL;荧光定量PCR显示,IFN-γ蛋白能够诱导中华鲟肾脏细胞中下游相关抗病毒基因Mx、Viperin和CXCL家族中CXCL11-L1、CXCL11-L2表达;与EPC细胞共孵育能够有效抑制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引起的细胞病变和增殖,并对SVCV病毒的G、P、N 3个基因表达量呈现出极显著性下调;在体外能够调控抑制嗜水气单胞菌、中间产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并对其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施用堆肥能够有效地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抗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药渣、 污泥和猪粪三种堆肥以不同比例与泥炭混合对番茄植株生长和番茄青枯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种不同堆肥均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其中猪粪堆肥对番茄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当泥炭与猪粪的混合比例为3∶1时效果最好,当收获番茄植株时,其鲜重和干重较泥炭基础基质处理分别提高了29.8%和41.2%,污泥堆肥次之,药渣堆肥最差; 三种不同堆肥都能抑制青枯病的发生,药渣堆肥对番茄青枯病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当泥炭与药渣的混合比例为4∶1时效果最好,在番茄植株移栽33d 时,其病情指数较泥炭基础基质降低了66.7%,污泥堆肥次之,猪粪堆肥最差。添加不同堆肥使得盆栽基质的理化性质、 酶活性和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推测可能是上述因素的变化使其对番茄的生长和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6.
土壤中可溶性氮和pH对有机肥和化肥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施用猪粪堆肥(PC)、污泥堆肥(SC)、菜籽饼肥(CM)和无机化肥(IF)后,对土壤pH值和不同形态氮素的短期响应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及土壤pH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M,PC和IF处理的pH值都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但PC处理下降幅度较小;而SC处理和不施肥对照(CK)处理的pH值基本不变;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氮素水平,3种有机肥中以CM处理最显著地提高了土壤中总可溶性氮(TDN)、NH4+-N、NO3--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浓度,PC处理的次之,SC处理的最弱,而IF处理与CM处理提高幅度相似。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可溶性氮表现出不同的短期响应,IF处理和CM处理的TDN分别经过11,13d的稳定期后迅速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至31d开始下降;PC处理和SC处理未出现突然升高的现象,而是前20d较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之后缓慢下降,总体与对照趋势一致。不同处理土壤中NH4+-N均呈下降趋势;IF处理、CM处理的NO3--N呈增加趋势,PC处理的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SC处理的呈缓慢下降趋势,结果说明不同有机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M处理、IF处理的土壤pH值与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NO3--N呈极显著负相关;除PC处理外,其他处理的DON含量与TDN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PC处理的DON同时与NH4+-N、NO3--N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7.
缺铁条件下研究了鸭跖草 (Commelinacommunis)对不同浓度铜及不同形态铜的吸收和P 型ATP酶抑制剂对铜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鸭跖草铜累积量随着营养液中铁浓度的下降而显著上升 ,缺铁在不同铜浓度下都显著促进鸭跖草对铜的吸收 ,说明鸭跖草铜吸收与铁元素关系密切。在缺铁条件下 ,EDTA Cu、NTA Cu、草酸 Cu、柠檬酸 Cu处理鸭跖草的铜吸收量均低于单Cu处理 ,但缺铁处理植株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量均高于完全培养液生长的植株。缺铁处理下鸭跖草会产生根际酸化效应。P 型ATP酶抑制剂钒酸钠对铜吸收有抑制作用 ,缺铁对铜吸收的促进作用可能与P 型ATP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58.
针对猪场沼液中氮磷含量高且碳氮比严重失调不利于生化处理这一问题,选用对养猪废水净化效果好的近具刺链带藻和有机物降解效率高的商业化菌剂构建藻-菌系统,探讨其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及其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降解菌不仅有助于促进微藻的生长,使微藻生物量最大值达到1.47 g·L-1,较未添加菌剂处理提高了23.53%,还能促进废水中碳氮磷的去除效果,其中总有机碳、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40%、3.39%和5.90%。藻-菌系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猪场沼液中碳氮磷的净化效果差异明显。温度为30℃时最利于藻菌系统中微藻的生长,且对总有机碳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微藻生物量最高值能达到2.21 g·L-1,总有机碳和总磷去除率为72.64%和26.66%;而最利于氨氮去除的温度为40℃,这与高温条件下氨氮易挥发有关。不同光照强度下藻-菌系统对污染物净化能力也不同。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系统中微藻生长速度和光合产氧能力逐渐增加,系统对碳氮磷的去除效果也增强,而当光照强度从400μmol photons·m-2·s-1增加到600μmol photons·m-2·s-1时系统中微藻的生长速度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没有提高,可见将光照强度控制在400μmol photons·m-2·s-1时系统中微藻生物量、总有机碳、氨氮和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35 g·L-1、57.03%、68.01%和59.66%。研究表明,添加有机物降解菌可以促进微藻的生长,从而促进其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该藻菌系统运行的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分别为30℃和400μmol photons·m-2·s-1。  相似文献   
59.
养猪废水中丰富的氨氮可为微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但是高质量浓度的氨氮会抑制微藻生长。以近具刺链带藻为对象,考查微藻在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废水中的生长情况,同时探讨曝二氧化碳气体对微藻在高氨氮废水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氨氮的质量浓度为350~900 mg·L-1时,近具刺链带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培养7 d后,各处理微藻的生物量仅增加0.08~0.13 g·L-1。对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废水进行曝二氧化碳气体处理后,微藻的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各处理的生物量增加了0.32~0.47 g·L-1。未曝气处理的废水pH值呈下降趋势,7 d后下降了约0.50;而曝气条件下废水的pH值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第1天到第2天上升了约1.50,从第2天开始至第7天,下降了约0.40。试验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在3.76%~20.10%。研究结果证实,过高质量浓度的氨氮确实会抑制微藻的生长,但通过曝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可以改善微藻在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中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60.
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供肥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短期风险,但目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重点就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生源要素周转、以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短期影响进行综述,并将土壤生态系统的短期响应与土壤健康联系,以期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引起的短期环境效应得到关注,进而在机理上深入研究,为正确使用有机肥,更好地提高土壤质量,快速发展有机农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