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白蛾为外来入侵种,现已扩散蔓延到辽宁、河北、天津、山东、陕西、上海等省市.美国白蛾是食叶性害虫,桑树是其喜食树种,对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的影响很大.本文介绍了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成灾原因及其相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2.
桑品种对桑蓟马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品种桑蓟马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桑品种之间对桑蓟马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蚕专4号和湖桑7号的抗性最强,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容易受害.桑蓟马在枝条上的分布情况是第4叶明显多于第8叶.5~9月桑蓟马在田间的发生受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高温干旱有利于桑蓟马的发生,阴雨多湿的气候条件、夏伐和化学防治是影响桑蓟马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通过全年定点系统调查,初步掌握了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大叶黄杨白粉病在苏州一带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发生,其中5月和10月是大叶黄杨白粉病在一年中的发病高峰时期,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抑制白粉病的发生,而暖冬气候则可能造成白粉病提前暴发.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福·腈菌唑可湿性粉剂等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清除病源、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改变生态环境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4.
江苏省桑树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江苏省桑树各类病害共82种,分别介绍了病害的中文名称、病原学名、分类地位及危害部位,为了解桑树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5.
桑黄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桑黄是药用真菌中十分名贵的中药材,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及治疗疾病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本文介绍了桑黄的形态特征、人工培养、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其在医疗保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桑黄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中国药用真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用真菌是一类对人体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自然资源,我国国土辽阔,食用和药用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药用真菌的主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药用真菌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医疗保健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桑多孔菌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多孔菌是寄生于桑树的一种稀有真菌 ,多孔菌科的大部分真菌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采用液体震荡培养法大量繁殖桑多孔菌菌丝体 ,菌丝体经真空冷冻干燥后研成粉末 ,通过微波炉浸提后去渣 ,提取液用无水乙醇沉淀 ,Saveg法去脂 ,去蛋白 ,真空抽滤干燥得粗多糖 ,其质量分数为 9%。进一步用硫酸 -苯酚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测得桑多孔菌菌丝体中多糖的质量分数为 1 6 6 %。  相似文献   
58.
随着化学农药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害虫对农药的抗性不断增强。因此,昆虫对农药的抗性机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使有关抗性机制的研究呈现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抗药性几种机制的研究进展,如代谢抗性机制、靶标抗性机制等,以期为昆虫的抗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从昆虫分子生态学、昆虫化学生态学、昆虫行为生态学、昆虫信息生态学以及昆虫种群生态学这五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昆虫生态学的发展、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0.
番茄早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番茄病叶上分离到1株病原真菌,其菌丝体灰色,分生孢子灰褐色、棍棒状具分隔,通过柯赫氏法则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番茄早疫病菌.室内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能够在PD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生长温度范围5~35 ℃,最适生长温度为26~29 ℃;在全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而黑暗对菌丝生长不利;同时测定了不同碳源和氮源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其中单糖(半乳糖)和无机氮(KNO3)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该菌的生长pH值范围为3.7~8.7,最适生长pH值为5.9~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