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农学   4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李才根 《科学种养》2010,(12):38-39
<正>泥鳅的繁殖方法较多,不同繁殖方法各有利弊。近年来笔者采用半人工繁殖法繁殖泥鳅,取得较好的效果。所谓半人工繁殖,即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繁殖池的建造繁殖池用于泥鳅产卵、孵化、育苗,为长方形水泥池,南北走向,地上式、半地上式均可。根据养殖规模确  相似文献   
52.
李才根 《科学养鱼》2011,(2):6-7,中插2
2010年鳅苗短缺,我们利用简易设施进行泥鳅苗种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全年平均出苗率为:每只大水缸育出体长1厘米鳅苗2.5万尾、水泥池和塑料薄膜池平均育出4.8万尾/米2。现将利用简易设施人工繁育泥鳅苗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3.
人工鳅苗经过夏花苗种培育才能进入商品鳅的养殖,否则鳅苗成活率底、成鳅产量不高。因此,养殖户自繁的或外地购进的泥鳅小苗(体长0.7~1.0厘米)必须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养成体长3~4厘米体重1克左右的夏花鱼种,再分筛放养于大塘养成。  相似文献   
54.
通过大弹涂鱼土池高密度精养试验,结果表明:4—5月份每667m^2放养规格为5.5~6.5cm和8cm左右苗种40kg(10000尾),经过6~7个月饲养.于10月底陆续起捕至农历12月底结束,每667m。鱼产量达到上市规格的有116kg(2900余尾),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有53.2kg(5350余尾)留下继续养殖使其进一步生长。养成成活率达82.5%。同时探讨了放养前大弹涂鱼精养塘的处理、苗种放养、池塘管理.收获与销售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5.
长期以来,渔民捕上的水产品在船上经冰保鲜或不经保鲜直接运回渔港销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从健康、营养角度对水产品要求日益趋向讲究,希望烹饪、食用鲜活个体。活水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市场的宠儿。市场上鲜活水产品卖价日益上升,死水产品与鲜活水产品之比一般已达到1:10。由此激励了广大渔民改变传统观念,重视活鱼、活蟹、活虾等水产品暂养与活体运输。即为了提高捕获的水产品经济价值,增加渔民收入,  相似文献   
56.
淡水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克氏螯虾,其分散繁殖的习性制约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因此,未养过龙虾的养殖户可以自己动手在养殖池塘中繁殖虾苗。  相似文献   
57.
褐菖(Sebastiscusmarmoratus)又林石头鲈、虎头鱼。隶属于形目、科、菖属。褐菖是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局、乐海、黄海和渤海。褐菖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素有“假石斑鱼”之称,多为鲜食,也可制干品,鲜活品币场价格较高,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海产食品。我国近海褐菖资源丰富,除零星钓捕外,尚未开发利用。在日本褐菖是主要的增养殖品种之一,我国正在积极推广褐菖的养殖。一、暂养1暂养方法号设施褐草属刺毒鱼类,真头棘、各鳍棘及其内脏毒腺构成毒器。在手接触的需十分小心,若被刺…  相似文献   
58.
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俗称黄流鱼、扁鰶、古眼鱼、气泡子、油鱼、鰶鱼.鳃孔上方有一明显的黑斑而得名.黑斑与背鳍的最后一根鳍条延长呈丝状之特征,其极易与同科其他鱼类区别.  相似文献   
59.
为了抓住龙虾市场商机,养殖户一般在2~3月份投放虾苗,可是有的虾苗投放后成活率低,直接影响全年产量和效益。一、虾苗成活率低的原因1.没有进行药物清塘。养殖户误认为上年养殖过龙虾的池塘,再进行药物清塘会影响虾苗的越冬,所以放弃药物清塘。其实经过一年的养殖,池塘中的敌害生物增多,这将直接危害虾苗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0.
冬春季虽然不是泥鳅养殖的旺季,但是是全年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各环节抓得不好,会影响全年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