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干燥剂种类,用量和密封包装时间为试验因素,探讨了常温下加干燥剂密封小包装对保存杂交稻种子的效果,筛子了适宜的干燥剂类型,用量和密封包装时间,提出了加干燥剂密封小包装贮藏交稻种子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2.
53.
用4种含水量和2种包装处理研究了型杂交稻种子在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的抗老化能力及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纱布袋包装条件下,经50℃,RH100%老化10d后,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除含水量为14.6%的明显较低外,其它3种含水量间差异不大;而塑料袋密封包装的种子,不同含水量间差异明显,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保持种子含水量在11%甚至10%以下,有利于延缓和控制杂交稻  相似文献   
54.
水稻越冬品系及越冬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农垦58航天诱变后代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系选出10个越冬品系,利用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A08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越冬不育株系。对10个越冬品系和3个越冬不育株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越冬品系和越冬不育株系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昌优2号(中优120)系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中9A与自选的大穗优质恢复系R120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广、米质优、抗性较强、易制种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6.
以华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和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16个恢复系为材料,根据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持系间遗传差异较小,恢复系间及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两优培九在江西宁都较大面积连片秋制单产超3.0t/hm^2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8.
水稻灌浆期耐热害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 / Kasalath //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以粒重感热指数\[(适温粒重-高温粒重)/适温粒重×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对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效、上位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及其与环境的互作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灌浆期耐热性主效QTL,分别位于第1、4和7染色体上,LOD值为8.16、11.08和12.86,贡献率8.94%、17.25%和13.50%。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标记C1100-R1783之间的QTL,没有显著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表明在不同环境和遗传背景中的表达较为稳定,在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其耐热性等位基因来自亲本Kasalath,高温热害时可减少粒重损失3.31%。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R1613-C970之间的QTL和第7染色体标记C1226-R1440之间的QTL,耐热性等位基因来自亲本Nipponbare,分别可减少粒重损失2.38%和2.92%。这两个QTL均具有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第7染色体上的QTL还和其他基因位点有互作。检测到8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QTL,分布于第1、2、3、5、7、8、10和12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9.
水稻幼苗耐镉胁迫QTL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水稻苗期耐镉胁迫QTL的定位研究,以籼稻品种昌恢121为轮回亲本、粳稻品种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共97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质量浓度为17 mg/L的CdCl2溶液,采用水培方法进行水稻幼苗镉胁迫处理,以不加CdCl2的水培液作为对照,以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等6个性状的耐镉胁迫指数为耐镉指标,检测到7个LOD2.5的耐镉胁迫相关QTL,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4、7、8、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9.84%~24.50%。其中包括2个根长耐镉胁迫QTL,3个根鲜重耐镉胁迫QTL,根干重、苗干重QTL各1个。贡献率最大的是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根鲜重耐镉胁迫QTL,贡献率为24.50%,LOD值为4.82。不同形态性状间未检测到相同的QTL区域。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昌恢121与931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对其株高、生育期、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剑叶长、剑叶宽和单株产量等1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1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20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上述的11个性状呈连续性变异,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双向超亲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符合进行QTL定位分析的标准;水稻不同农艺性状间表现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多种方法分析表明影响水稻产量的较大因素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注重这三者的协调,同时要保证库源供给充分,以达到高产的目标。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与产量的关系,为江西生态环境内水稻高产育种早期选择,高产品种特征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助于育种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