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形态的影响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关系。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W100、W85、W70,分别为水稻全生育期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的95%~100%、80%~85%、65%~70%。结果表明:W70处理土壤水分严重抑制了免耕水稻拔节期根系的生长,根干质量显著下降;土壤水分对抽穗期根系直径影响较大,对总根长、体积和根干质量影响不大;W70处理成熟期根系出现早衰,根长、根直径、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干质量均显著下降。土壤水分主要影响直径0.0~1.5mm根的生长,特别是直径0.0~1.0mm的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和成熟期W70处理根冠比均低于W100和W85,在抽穗期W70处理根冠比高于W85处理。免耕水稻根干质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重度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拔节期根系生长,引发成熟期根系早衰,进而使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减少,产量下降。轻度水分胁迫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根系调控最核心的区域是根直径0.5~1.0mm区间。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优质籼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流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2007年早晚季,进行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试验。【结果】优质籼稻花后单株叶片和茎干重大,叶片干物质的运转率和运转速率高,但茎中干物质的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重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起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重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O倍。【结论】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重大、花后运转率高是优质籼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百色市右江区光、温、水、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创建出"瓜(菜)—免耕玉米—秋菜"粮经并进的种植模式,并探索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措施,使当地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经有关专家验收,"瓜(菜)—免耕玉米—秋菜"新种植模式,年纯收入15 094.38元∕667m2。该模式为右江河谷耕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粮经并进的路子,不仅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适合在右江区和生态条件相近的右江河谷其他地方推广。  相似文献   
54.
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比较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系保护性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拔节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低,其MDA含量较高。相反,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灌浆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高,其MDA含量较低。因此,免耕栽培水稻根系后期衰老较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慢。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蛋白质和脂肪对工业化培育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生理因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双因素设计,设置2个蛋白水平(48%、52%);2个脂肪水平(9%、13%)。形成4种实验饲粮处理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600尾实验鱼[平均体质量(4.6±0.3)mg]。实验鱼为2日龄黄颡鱼"全雄1号"仔鱼,以卤虫开食1 d后,逐渐过渡为实验饲料,过渡期为2 d,实验进行21 d。结果显示:113%脂肪水平显著提高实验鱼成活率,5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实验鱼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P52L13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P52L9组32.67%,显著高于P48L13和P48L9组,其增重率也分别显著高于P48L13和P48L9组40.15%和43.74%;P48L9组成活率分别显著高于P52L9组15.83%,但增重率最低。2生理因子分析表明,52%蛋白、13%脂肪水平分别显著提高黄颡鱼仔稚鱼机体IGF-1和T3含量,并有提高消化酶和吸收酶活力趋势。P52L13组消化酶、吸收酶活力和生长相关激素含量均最高,且后两类均显著提高,AKP活力分别显著高于P52L9和P48L13组37.38%和34.71%,IGF-1水平显著高于P48L9组46.2%;P48L9组消化酶和吸收酶活力均较高,但T3及GH含量均最低,IGF-1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25.76%~31.6%。3本研究新发现,蛋白和脂肪水平较低时,对仔稚鱼生长性能未有提高,但二者组合比例(即蛋脂比)适宜时(本实验条件下为3.95~5.46),有利于工业化培育仔稚鱼存活能力的改善。总之,本研究初步确定,在工业化培育条件下,P52L13组饲料为兼顾黄颡鱼仔稚鱼成活率、生长性能、消化吸收和生长相关激素水平的优良组合;P48L9组饲料为改善黄颡鱼仔稚鱼存活、消化吸收的适宜蛋脂比组合;饲料蛋脂比对鱼类生命早期发育成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2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饲料2中n-3HUFA的含量高于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饲料3中n—3HUFA的含量同饲料1中n—3HUFA的含量相等,但是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要优于分别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而且,用饲料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高于用饲料2和饲料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3HUFA和DHA的含量,这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57.
1999~2001年的试验结果桂北南部早造3月6日左右、北部早造3月10日左右,晚稻6月25日左右播种为最佳;早稻40~45d,叶龄4~5叶,晚稻20~25d,叶龄4.5~5.5叶抛栽有利于优质稻高产优质;早稻以每667m2抛栽2.0~2.2万穴,晚稻以每667m2抛栽2.2~2.4万穴为好;基肥、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以622处理效果最佳;以有效分蘖期内预计达到有效穗数的80~90%时露晒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免耕稻田使用的除草剂农民乐747、10%草甘膦、克无踪在土壤和稻米、米糠中的残留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年2造、2年4造、3年6造、4年5造、5年10造、6年12造使用农民乐747、10%草甘膦、克无踪在土壤、稻米、米糠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同时对农民乐747、10%草甘膦、克无踪除草剂本身的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六个农作物无公害生产主要重金属残留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三种除草剂的六个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说明农民乐747、草甘膦、克无踪对稻田环境和稻米生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免耕水稻节水栽培土壤水分调控指标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5%~100%、80%~85%、65%~70%(分别用W100、W85、W70表示).【结果和结论】W70处理免耕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低于W100与W85处理.W70处理产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穗变小和结实率下降.W70处理土壤水分显著抑制了生物量积累和物质转运.水稻分蘖数随土壤水分下降而下降,分蘖盛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最终分蘖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稻株高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水稻上部3片完整叶(上三叶)的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水分亏缺首先影响叶宽,其次为叶长,进而使叶面积降低.免耕水稻抽穗期W70处理上三叶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降低.因此,免耕水稻节水栽培中,土壤水分应不低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 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近 10 多年来在南方稻区得到广泛应用。总结分析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和 推广方法,可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汇总 2008 年以来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 福建等省区公开发表的 47 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论文数据,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农 民习惯栽培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平均减少 29.5 kg/hm2 、减幅为 16.0%,氮磷钾总施肥量平均 减少 11.6%;水稻产量平均提高 626.3 kg/hm2 、增幅为 8.8%;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 27.3%;无效分蘖数平均减 少 89.0 万 hm2 、减幅为 37.7%,成穗率提高 9.7 个百分点;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分别减少 50.7%、 28.6% 和 46.6%,倒伏大幅减轻;平均增收 1 902.0 元 /hm2 。从建立全国性技术推广协作网、整合资源发挥政策 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稳定的示范基地多措并举助推技术落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技术推广等方面, 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经验和启示。【结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能稳定实现水稻减肥增产增收, 其推广经验和方法可供借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