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按亲缘关系追溯构建一套以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骨干的早籼稻系谱材料,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种植,研究不同年代早籼稻品种的植株形态性状变化及其发展演变特征,并分析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在演变进程中,植株形态性状变异较大,品种间均达极显著差异,从早期高秆品种到近期高产品种,株高呈明显降低趋势;冠层功能叶片的形态演变主要表现为叶长变短,叶宽无多大变化,最终叶面积下降,这是矮化育种和株型育种的直观体现.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在于株高、叶长和叶面积,因此认为早籼稻品种改良应保持现有株型配置的同时,适当增加株高和叶长,以提高冠层功能叶面积和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与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春繁时期小麦胚芽在蜜蜂代花粉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比例,在春繁前期,将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姊妹王群,随机分为5组,每组3群,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E分别为添加小麦胚芽25.00%、45.00%、65.00%、83.74%的试验组。试验期共36 d,记录期间蜂群的采食量和蜂群群势,第21 d采集各群新出房工蜂,测其初生重并在之后14 d,解剖标记蜜蜂观察中肠组织发育状态,测定中肠消化酶活性;测定1日龄和14日龄工蜂的抗氧化基因SOD1、SOD2、CAT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D、E组蜜蜂采食量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D组蜂群群势增长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C组工蜂初生重最大,且显著高于B组(P0.05);C组蜂群的中肠组织发育状态显著优于A、D、E组(P0.05);D组工蜂中肠蛋白酶活性最强,且显著高于B、E组(P0.05);随着饲料中小麦胚芽添加比例的升高,抗氧化基因SOD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SOD2、CAT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得出,饲喂小麦胚芽添加水平为45.00%~65.00%的代花粉饲料,可以促进蜂群群势的增长,提高工蜂初生重,促进中肠发育,提高中肠蛋白酶活性,但会下调SOD2与CAT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干旱荒漠区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粒度特征,以民勤不同演替阶段(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白刺灌丛沙堆为对象,分别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粒度参数。结果表明:1)干旱荒漠区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以细砂(50.04%~57.10%)和中砂(16.05%~22.03%)为主,稳定、衰退、严重衰退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以细砂(46.71%~64.06%)和极细砂(17.14%~29.06%)为主。2)平均粒径介于极细砂、细砂和中砂(1.92~3.17ф),分选系数介于较好和较差之间(0.69~1.41),偏度负偏至正偏(-0.141~0.299),峰度中等至很尖锐(1.01~1.99),分形维数(1.665~2.242)。随着白刺灌丛沙堆的演替发展,平均粒径变细、细粒物质所占比重增大,分选系数从中等、较好-中等之间、较差、中等-较差,粒度频率曲线变窄。3)从垂直分布来看,4个演替阶段不同土层粒度参数差异不显著。在0~1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粒度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4.
低温环境造成蜜蜂的冷伤害,是养蜂生产中制约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低温胁迫下越冬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体内抗氧化指标及耐寒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低温胁迫对蜜蜂的冷伤害机制。以中国北方越冬期的中华蜜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蜂群中的越冬工蜂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5个试验组于实验室内饲养,于低温条件(16℃)下分别暴露15、30、45、60和90 min,对照组不在低温条件下暴露。暴露结束后各组取20只蜜蜂样品,立即置于液氮保存,用于测定蜂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蜂体耐寒基因类致死必需蛋白[L(2) efl]、SOD、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卵黄蛋白原(Vg)、过氧化氢酶(CA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低温胁迫下,中华蜜蜂体内T-AOC及SOD、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均在低温暴露90 min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7.62±5.95) U/mL、(21.39±1.77) U/mL和(27.24±2.41) U/m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低温胁迫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蜜蜂体内L(2) ef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PS和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而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L(2) ef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低温暴露15和30 min组T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低温暴露30和45 min组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而低温暴露60 min组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5);低温暴露15、30、45和60 min组C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低温暴露30、45 min组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低温胁迫下越冬期中华蜜蜂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趋强,耐寒基因L(2) efl、TPS和SOD表达上调,CAT表达下调,提示中华蜜蜂对低温胁迫存在耐寒响应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5.
对常规稻中早39和杂交稻陵两优268在生长期施用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研究了稻米品种、淘洗方式和蒸煮方式对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淘洗和浸泡均可不同程度地去除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其中以浸泡后淘洗对药剂的降解作用最明显,残留率可降低至34.9%~74.9%;稻米经蒸煮处理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压蒸煮降低农药残留率的效果更佳,可使残留率降低至3.4%~37.4%;农药和稻米的不同理化性质使得相同处理方法的去除效果受不同农药品种和稻米品种的双重影响,其中三唑磷残留率受稻米品种影响最小。从降低有机磷农药膳食摄入风险的角度,建议稻米经浸泡后淘洗,上高压锅蒸煮。  相似文献   
56.
苹果蠹蛾成虫对不同波长黑光灯的趋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9个条件较一致的地点设置监测点,筛选和定制8个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苹果蠹蛾的诱集试验,观察分析苹果蠹蛾对不同波长黑光灯的趋向程度。结果发现苹果蠹蛾对黑光灯最敏感的波长为351 nm,11次试验共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69头,与其他波长的灯管在诱集数量上差异极显著;3个时间段内诱集总量比较表明,黑光灯诱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为黄昏后2 h,在这个时间段里诱集到的苹果蠹蛾数量占诱集总数量的69.38%。  相似文献   
57.
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的增强.作为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的农业部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经济社会全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题.如何培育适应自身作用发挥的现代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的能力与效率.已显得日趋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相关研究.对这一热点问题与同行作一分析与商榷。  相似文献   
58.
周训文  张卫星 《种子》2008,27(2):75-79
通过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溶液浸种,研究烯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明显控制幼苗高度,使苗高显著降低,同时又能加快出叶速度,增加叶龄,扩大绿叶面积,叶色浓绿,茎基宽扁,表现较好的壮苗长势长相,并且这种控高促壮效应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随叶龄的升高而减弱。苗高与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而叶面积和叶龄均与浓度呈极显著二元线性关系,浓度在40~60mg/L范围内,烯效唑浸种对幼苗的调控效应较好,当浓度达到80mg/L时,因株高的显著降低,物质积累量少,调控壮苗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59.
 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超级杂交稻组合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及产量性状受到的影响,分析了叶片MDA含量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段的水分亏缺均导致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受影响程度随控水时段的推迟而加重。随着叶位的降低,叶片MDA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倒3叶最高,其次是倒2叶,剑叶相对较低,水分亏缺导致叶片尤其是下部叶片的MDA含量显著升高。水分亏缺均导致产量显著降低,开花至花后15 d和穗分化后15~30 d的控水处理影响较大,其次是花后15~30 d的控水处理,各组合减产均在20%以上,原因主要在于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叶片MDA含量的生理响应与稻株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表现存在相关性,不同组合的叶片MDA含量和产量性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有所不同,超级杂交稻组合所受影响小于普通杂交稻组合。作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除了表现胁迫程度 效应关系和胁迫时间 效应关系,还存在生育进程 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0.
为验证百泰微生物菌剂(肥)在水稻苗期的使用效果以及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开展了百泰微生物菌剂对不同育秧方式早籼稻秧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后,秧苗的叶龄、苗高、根长以及地上部和根部干质量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不同育秧方式百泰微生物剂的使用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湿润育秧以播前灌土的壮苗效果较为明显,旱地育秧则以灌土喷叶的壮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