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玉米秸秆夹层改善盐碱地土壤生物性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探索玉米秸秆夹层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2008年自通辽市花吐古拉采集盐碱土进行玉米秸秆隔离层处理,2009年开始种植大麦,研究玉米秸秆造夹层对盐碱土中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大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造夹层显著增加了(P0.01)盐碱土中细菌、放线菌、真菌、亚硝酸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以及脲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降低了(P0.01)盐碱土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随玉米秸秆用量增加,微生物数量增加(P0.01),脲酶、蛋白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升高(P0.01),而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变化不明显。随玉米秸秆掩埋深度增加,微生物数量减少(P0.01),蛋白酶活性降低(P0.01),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P0.01),其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增加,盐碱土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各处理中A3B1(秸秆用量60 000 kg/hm2、掩埋深度10 cm)各种酶活性最高,产量达到1914 kg/hm2,是较优的玉米秸秆造夹层改良盐碱地的处理。该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夹层处理能够很好地改善盐碱地的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5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沙地衬膜稻田沙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科尔沁沙地衬膜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样品采自未开垦沙地(衬膜前沙土)和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1年(A1)、5年(A2)、10年(A3)衬膜稻田的沙土,研究沙地衬膜稻田沙土的物理性质(容重、孔隙度及机械组成)和沙土的化学性质(全量、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A1、A2和A3处理沙土容重下降了0.63%~3.80%,孔隙度上升了2.15%~7.89%;沙粒(2~0.02 mm)含量下降了1.33%~7.72%,粉粒(0.02~0.002 mm)和粘粒(0.002 mm)含量分别上升了4.44%~21.53%和0.28~1.76倍,其中沙土孔隙度、粉粒和粘粒含量各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沙粒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A1、A2和A3处理沙土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85.42%、12.00%和27.91%,除CK处理外,各处理间这三项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衬膜稻田沙土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沙土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0.12~4.06 g·kg~(-1),0.74~3.21 mg·kg~(-1)、0.25~9.21 mg·kg~(-1)、0.11~1.10 mg·kg~(-1)、2.49~16.30 mg·kg~(-1)和0.22~6.31 cmol(+)·kg~(-1),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各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机无机肥配施使衬膜稻田沙土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全量养分的含量显著增加,CEC含量提高,沙土容重下降,孔隙度上升,土壤颗粒细化(粘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改良沙土理化性状,提高科尔沁沙地衬膜稻田沙土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Cu2 对噻虫嗪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噻虫嗪的水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u2 (包括Cu(OH) 、Cu(OH)-3等)对噻虫嗪的水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其催化作用基本不受温度和pH的影响,Cu(OH)2对噻虫嗪的水解无催化作用。根据GC-MS对水解产物的鉴定,发现噻虫嗪的主要水解产物为3-(2-氯-噻唑-5-亚甲基)-5-甲基-4-氧代-(1,3,5)恶二嗪,从而推测了Cu2 对其水解的催化机理,这对于了解噻虫嗪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博士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教研团队在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①课程教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忽视;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脱节;③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改革措施:①明确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的;②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③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析环境微生物图谱的能力。基于本次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①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以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②在课程教学的图谱案例选择、生物组学技术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还需要加强;③融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5.
以一年生丹参为试材,采用对盛花期丹参进行1/3花序长度剪花(CI1/3)、1/2花序长度剪花(CI1/2)和完整花序长度剪花(CITotal)处理,以未剪花序正常生长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丹参植株生物量的变化、物质分配格局规律及花序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合理采用疏花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花序长度剪花处理(CI1/3)显著增加了丹参植株生物量,1/2花序长度剪花处理(CI1/2)和完整花序剪花处理植株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不同花序长度剪花处理对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处理后28 d内,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CI1/3根系生物量的累积优势得到体现。剪花处理抑制了丹参花序生长,完整花序剪花处理在14 d后再生花序数持续增多,56 d后于CI1/2的花序数无明显差异。剪花序促进了丹参药材产量增加,对丹参酮类化合物、丹酚酸B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适度剪花处理可有效控制丹参植株花序再生,利于根系干物质积累,促进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